
想要目睹巴基斯坦的兩種現實,只要去其文化之都的郊區咖啡店里看看就知道了。衣著時尚的男女坐在那里享受西方生活方式。置身其中,有些新聞看起來無法解釋,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發生的事情。比如15歲的年輕姑娘瑪拉拉·尤沙夫賽被塔利班槍擊,只因她在博客中批評塔利班對婦女受教育的限制。
當全球化了的世界對瑪拉拉的報道,比這個國家穩定且受過良好教育的那部分報道還多的時候,巴基斯坦這種兩個世界之間的不協調感更是強烈。
城市中產階級新生活
自從美國遭遇9·11襲擊以來,巴基斯坦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有兩種完全不同文化的國家。前總統佩爾韋茲·穆沙拉夫解除了國家對媒體的控制,從那時起,數千當地和國際頻道揭開了巴基斯坦的面紗,展現了這個國家的大量問題,以及新的文化和國際化城市一樣的都市生活。
城市中產階級年輕人迅速地適應了西方城市里同齡人的生活方式。然而,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浪潮沒有忽略巴基斯坦,各種傳統和宗教組織已經采取行動,在全國抵御外來文化的影響,往往采用不幸和暴力的方式,因而被國際媒體大量報道。
巴基斯坦年輕的城市中產階級大多被國際媒體忽視,但他們通過互聯網和衛星頻道,與世界緊密相連。跨國公司里的經理、軟件工程師,或行業客戶關系人員,為數眾多的人最終為坐在倫敦、紐約和其他全球樞紐的老板與代理人工作。另有更多數量的巴基斯坦專業人員活躍于國際自由職業者網站之上,提供從內容撰寫到iPhone應用程序的開發等各種服務。于是,在以時薪支付報酬的自由職業者網站oDesk,連續躋身于亞洲頂級承攬人前列。曾在中東和英國學習或工作過的數千名年輕人回到家鄉,在當地加入公司。
經濟獨立的巴基斯坦年輕專業人士渴望享受在電視上看到或經歷過的國外現代生活方式。就在幾年前,工作日的結束意味著要換上寬松的沙麗克米茲這種傳統男女服飾,在國家電視頻道觀看《一二三》等漫長的家庭主題情景喜劇,以及在上床睡覺前吃一頓烤肉。如今,晚上必然要出去走走,穿著著名的西班牙芒果服飾,去電影院看薩爾曼·汗的寶萊塢動作驚悚片,去哈迪斯快餐店吃漢堡,然后去百果糖吃凍乳酪。
外國頻道的影響已經改變了傳統社會的結構,挑戰性別隔離和婚配習俗的制度規范。“看了寶萊塢的愛情故事之后,每個人都想去約會,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拉合爾的當地人摩賓·科罕說,他是沙特阿拉伯一家百貨連鎖店的供應鏈經理。
大多數年輕專業人士都在男女同校的教育機構里學習過,在那里他們不可避免地與同學約會,然后順理成章地結婚。約會這件事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現在已成為城市中產階層的規范,并為開放的父母接受。最好的男女同校大學拉合爾經濟學院的一名學生注意到:“我大學的朋友大多約會過,現在在父母的同意之下幸福地結了婚。”
新舊沖突
年輕一代變化了的價值觀反過來讓媒體能夠表達幾年前還不能公開討論的主題。比如,含有西方生活方式和約會規范的土耳其肥皂劇,在國內引起巨大的震動。“我不相信拉合爾有人沒有看過一集土耳其電視劇。”一位名叫瑪露克的自由攝影師說,她指的是譯制成烏爾都語的土耳其連續劇《禁愛》。她解釋了這部連續劇有多么流行之后,繼續說:“伊斯蘭文化被描述得充滿了私情,不論男女都賞心悅目,這樣的事實給以前從未接觸過此類景象的觀眾以巨大的震撼。”
巴基斯坦人震驚于這部情景喜劇的主題,它甚至引發了一場全民討論,爭辯巴基斯坦之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納是不是曾預想過創立一個土耳其式的國家。瑪露克總結道:“如果巴基斯坦要采納劇中所描繪的文化,將不可避免地也必須采納寬容和開放的價值觀,與國父‘政教分離主義’和‘寬容’的理念相合。”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社會階層都樂意看到巴基斯坦城市的文化轉型。保守黨們,包括純粹主義者和激進分子,都因為一系列原因反對外國的影響,抵制變革。純粹主義者期待嚴格的伊斯蘭價值觀,遵守沙特阿拉伯社會的傳統,并希望結束文化增生。無論是阿爾胡達這樣的高端學校,還是宗教學校,保守的教育活動都吸引了各個層次的學生,從工人到上層階級的婦女。
巴基斯坦觀察者認為宗教學校的成功,部分原因是巴基斯坦的窮人缺乏正規學校。但是,阿爾胡達反對攝影、節日、慶生和其他當地習俗,這樣的機構在城市中產階級婦女中的成功是難以解釋的。
這所學校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一位在蘇格蘭受教育的婦女在伊斯蘭堡創辦的,已經在巴基斯坦的城市中心擴展到70個分校,在散居于歐洲和北美的巴基斯坦人當中都有知名度,該校已有1.5萬名畢業生。
拉合爾管理科學大學的助理教授薩達夫·艾哈邁德,對阿爾胡達進行了研究,并描述了它的畢業生“非常不寬容,對與他們觀點不同的人很苛刻”。但該學校仍然幫助婦女確定自己在一個嚴格的伊斯蘭社會中的角色和身份,這種做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
溫和派的力量
激進派進一步走向他們想粉碎全球化趨勢的目標。他們把所有的社會弊病都歸咎于猖獗的西化,他們愿意煽動暴力來為巴基斯坦建立一個塔利班式的統治。“婦女尋求離婚的原因是西方文化而不是虐待。”塔利班發言人伊赫桑努拉·伊赫桑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就巴基斯坦離婚率上升的問題做出回答。激進派沒有停止用充滿仇恨的言論來譴責西方文化,這有助于將年輕人征召入他們的陣營。他們鼓動毀壞財物:“燒了肯德基!”“燒了電影院!”“摘掉廣告牌!”在他們追求理想伊斯蘭國家的時候,所有的外國影響都是可譴責的目標。
盡管自由派和保守派價值觀在社會各階層傳播,絕大多數巴基斯坦人繼續在觀點和行為上持溫和姿態。他們的文化源于伊斯蘭價值觀和次大陸傳統的融合,在多種族的印度,在莫臥兒和英國的統治下,發展了幾個世紀。雖然讓婦女接受教育是自然的選擇,但是讓她們未經父母同意而結婚,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看印度電影是可以接受的,但許多人支持對任何帶有暴露肌膚或性的影片加以審查。多數人容易被宗教情緒煽動,像保守派那樣譴責非伊斯蘭的做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更像自由主義者。這些溫和派本來在人數上占相當優勢,至今退縮在沉默中。
自 1947年從印度分離出來,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及其大多數國民一直在尋找一種文化認同。9·11以來,自由派和保守派都擴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并加緊努力來拉攏沉默溫和的多數派。如果任何一方成功,巴基斯坦都可能會成為一個穩定的社會,沒有內部的文化沖突,不是像土耳其,就是像沙特阿拉伯。
(本文作者曾是投資銀行家,他創辦的位于拉合爾的希爾豪斯技術公司,為全球客戶提供外包服務。版權: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