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番禺區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所接受、采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研學模式”,以建構課堂教學模式為突破口,切實改變教師教學行為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研學后教 課堂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005-02
隨著番禺區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所接受、采用。“研學”主要是教師在深入研究課標、教材和學情、學法的基礎上,編寫引導學生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的“研學案”,學生在“研學案”的指引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鉆研知識和探求方法,提升能力。“后教”主要是通過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生生互教,針對學生存留的困惑與發現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的點撥、拓展、和延伸,講在實處,點到關鍵,充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研學模式”,以建構課堂教學模式為突破口,切實改變教師教學行為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 “研學后教”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最早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表明(見圖1)。
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而“研學后教”實現教學的中心由教師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由學生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自我建構,教學過程由教師單向傳授變為師生雙向互動和多向交流,它充分體現了當代建構主義教育心理學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同學之間就相關疑難問題進行“兵教兵”,相互啟發,相互研討,會的同學幫助不會的同學,思維快的同學幫助思維慢的同學,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主動性,“研學后教”的課堂充分體現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所以“研學后教”是屬于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2 “研學后教”更新教師觀念
“研學后教”是堅持“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和學習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以“有效地教,促進有效的學”,實現由“師本”向“生本”的根本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教師的觀念更新。
(1)更新教學觀。
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機會、利用機會,不斷地激發孩子自主學習興趣,把“苦學”變為“樂學”,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把“被動”變為“主動”,把“負擔”變為“享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更新教學觀:①更新由權威意識轉變為服務意識的新型教師角色,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是學生發展、課程開發、教學效率的研究者。在“研學后教”教學中,首先學生要明確自己的伙伴意識,做到互幫互學、合作學習。②要提高服務意識,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要根據學生學習需要提供及時、必要、恰當的指導和幫助,能夠做到平心靜氣的交流和溝通,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困難和疑惑。③要培養民主意識,學生有效學習需要人文、和諧、溫馨、安全、放松的氛圍,所以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友好、信任、誠實的朋友關系,要了解學生需要、傾聽學生的意見,從而創設有效的學習環境。④要體現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思考,一個教師要求學生變成自主學習者,首先要做到自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自主學習者。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羅杰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自主、合作、探究”是課改的“六字真言”,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學習的主體,教師成了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所要探究的材料,努力創設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以促使學生發現問題,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而學生的學習過程要經歷失敗、反饋、矯正的過程。教師可從學生容易發生錯誤和經常發生錯誤的地方入手,組織學生共同探討、辯析、找出錯誤的原因,歸納出預防的措施,再配以訓練,讓學生在產生錯誤和糾錯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從而產生防錯的“免疫力”。對于經適當點撥就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自學、探究、交流后,出現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當學生爭論難分難解之際,教師要及時出手“點撥”,做出必要的提醒、暗示、強調、引導、啟發,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使學生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向,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提升解題能力。
(2)更新備課觀。
①要認真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教師認真備好課,應該從學生、教材和教學目標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學生分析。分析學生應該從兩個方面去進行,其一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教師必須要了解在學生學習新的內容之前,他已經掌握了多少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其二是學生接受新知識所需準備的知識與能力,在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后,要結合本課的內容,鑒別出學生為學習本課所必需的知識與能力。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為了讓學生在開始學習時有統一的步調,可以在新課開始前略作復習引導,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好的情緒與知識準備。第二,教材分析。教材中知識點的抽象性和隱含性要通過思維和邏輯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學生受思維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沒有形成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基礎差的學生對數學教材看不懂、不理解。讀懂教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編寫“研學案”的前提,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得好,善于運用能夠提示教學內容本質特征的典型材料,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和問題,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第三,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設置要得當學習目標是指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能夠實現的學習結果,學習目標的陳述應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適合評估,當前,有些教師圍繞課程標準提出學習目標后,沒有進一步細化學習目標,結果造成學習目標太大,不具體明確,不可操作,不適合評估。
②要編寫合適的“研學案”。傳統的教學普遍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教學單向,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二是教案封閉,教師自備、自用,沒有讓學生參與,缺乏開放性,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意圖無從了解,只能被動地學。在編寫“研學案”時應改變教師以往的備課角度,轉變為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設計和編寫。將教案變“研學案”、由傳授變為引導的“學案”導學,使之具有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轉變了課堂教學的立足點,以“研學案”為載體,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條件,教會學生學,回歸到教學的本義,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而“鞏固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內容要能夠提示教學內容的本質特征。“鞏固訓練”題應圍繞課本例題展開,因為例題是專家百里挑一精心選出來的,每一道例題都有一定的發散潛力,在設計上盡量覆蓋面要廣,起點要低,要有層次性,形成一定的梯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體現知識的的連貫與遷移,易錯易混淆問題的有計劃重現與糾正,以螺旋式的鞏固提高,以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在訓練后能使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對知識的整體認知水平,及時總結規律,使知識上升為技能。
3 “研學后教”提高課堂效益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研學”是先讓學生在“研學案”的引導下自學探究,即引導學生依據學習內容,圍繞目標,自學思考題,獨立、認真地讀書、看書、操作、思考,從而對問題形成初步的認識;“后教”就是同學們合作探究,就相關疑難問題進行“兵教兵”,即相互啟發,相互研討,會的同學幫助不會的同學,快的同學幫助慢的同學,通過互動,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運用上課所獲得的知識,解決類似的或更深一步的問題,也就是通過再實踐,再探究,鞏固、深化認識,形成能力。“研學后教”的實質,就是全過程讓學生學,全過程讓學生讀,全過程讓學生思,全過程讓學生去實踐,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因學生學習情況而制定、調整的教學策略。其每一步都是讓學生去學,去探,去實踐,去體驗,以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探究性。
“研學后教”模式貫穿到課堂上,其主要環節有:(1)出示任務。出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要求要明確、具體、恰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本節的教學內容及達到的目標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各個環節里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從而提高學習質量;明確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學習指導,使學生在上課時按“研學案”引導,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明確自學的方法、目標、要求,使學生很快地通過引橋,走上自學的快車道。(2)自主探究,這一環節的關鍵是教師備課時要細,問題設計要精,要有層次、有梯度,由淺入深,符合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的自學。學生根據自學提綱進行自學、探索、研究,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學生在自學中學會學習,掌握積累學習的方法。目的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3)“匯報交流”這一環節至關重要,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講解,教師在巡視中重點關注學困生,督促小組進行認真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研討解決,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要灌輸“教會才是真正的會”的思想。(4)“質疑評價”這個環節讓學生對學生講解的內容深入討論,教師做評定、點撥、補充、更正,對學生進行及時評價、鼓勵。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做到三個明確:①明確教學內容。②明確教的方式。③明確教的要求。(5)“鞏固訓練”中教師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一般不少于10分鐘,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6)“反思回顧”這個環節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反思、總結。課堂上通過同學互動,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
“研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改革讓教育回歸本質,徹底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使教師的角色發生根本的變化.在課堂上通過學生與學生的生生互動和教師與學生的師生互動,解放了學生的嘴,讓學生說、教;解放了學生的手,讓學生寫、做;解放了學生的腦,讓學生思、疑,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臺。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這樣既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把過去的“教師講,學生聽”變為“學生學,學生講,教師聽、再教師講”,讓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到課堂,充分體現了“生本課堂”的教育理念。所以實施“研學后教”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番禺區“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Z].2012,9.
[2] 蔡林森.教學革命—— 蔡林森與先學后教[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
[3]王富英,王新民,譚竹.DJP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J].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09(7):8-10.
[4]黃德彪.數學教學中先學后教的實踐[J].新課程,2010(11):190-191.
[5]馬紅麗,雷明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09(6):21-23.
[6]桂松.育人才是教學的根本[J].中數數學教學參考:高中版,2011(6):30-33.
[7]金立淑.在學生當堂訓練中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J].初中學數學教與學,2012(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