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技術在我國現代化教育中受到重視和支持,不可否認教育技術對促進學科教學發展起到很大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我們不能只看到它有利的一面,我們通過分析在我們當前在教育技術的在教學應用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和不足之處以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自身的局限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善其利避其弊。使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健康發展并且能夠更好的輔助教師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教育技術 學科教學 利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012-01
1 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科教學的主要影響
1.1 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科教學的促進作用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被逐步的普及和發展,教學有了廣闊的天地,并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他不但優化了教與學的信息傳輸過程,還極大的改變了以往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
1.1.1 改善學習環境
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聲音、文本、圖像、動畫等媒體為學習者營造出形象、逼真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的改善,使人的感官可以在同一時間內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現代教育技術創設一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1.1.2 豐富教學資源
在網絡的教學系統中,存儲著大量專家、教師和計算機人員共同開發的數據、資料、程序、教學軟件等,共同形成一個龐大的信息資源庫。比如網上書店,歷史資料庫,還有專門的軟件(課件)網站等等,這些,是其他任何一種教學媒體和技術所無法做到的。
1.1.3 便于個別化學習
傳統的教學手段總是存在對教學內容、教學進度進行“一刀切”,這樣就造成兩種現象的產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制約了人才的培養,還嚴重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基于這種問題的存在,多媒體及網絡應運而生,克服了這種弊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進度和學習中的疑難,選學相應的教學內容。
1.1.4 提高學習興趣
化靜為動、調動學習興趣。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信息技術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信息技術教學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為形象。它不僅能展示文字、圖片、聲音于一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認識難度,變難為易。
1.2 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科教學的負面影響
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毋容置疑的,對教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讓課堂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今,人們更多地是從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信息網絡化對學科課程建設的促進等角度去研究學科教育的發展與教育信息化的關系。但是,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學科教育的發展存在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的存在。
1.2.1 教育技術技術在情感教育方面的不足
多媒體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利用多媒體的確能將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面對的多媒體畢竟是諸如計算機之類的機器,沒有感情可言,不能進行深層的交往,人際關系弱化。過分依賴多媒體成長的學生,也許知識的積累是相當成功的,但情感的培養卻顯得比較蒼白。
1.2.2 多媒體在引導學生思考方面的不足
多媒體的內容設計如果比較規范,交互性比較少,那么,學生只要多看多記,就可以將原本枯燥的知識內容記住,可是這種記憶是建立在強化基礎上的,這種強化容易使得學生忽視了理解與思考的意識。對于一般教師來說,制作交互性強的課件,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多媒體作品,在呈現知識的技術性和藝術性方面有佳,而留給學習者思考的空間卻很少。這既有多媒體自身局限性的原因,也有作者指導思想上的原因。不良的計算機交互學習課件會對學生思維的起消減作用。
1.2.3 多媒體在促進學生動手方面的不足
知識和技能是靠多種感官獲取的,除了“視、聽”感官外,親自動手“做”也是認知的重要途徑。而計算機多媒體還遠沒有達到具備“做”的功能,即使具有虛擬現實功能的計算機多媒體系統也只能是虛擬意義上的“做”。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勤動手的良好習慣。
2 具體分析
下面我們就教學方面所出現教育技術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例進行分析。
2.1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對物理教師的負面影響
教師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中數據庫、網絡中存儲的教案、課件、課例,有些不經過甄選,懶于剪輯,直接應用到教學過程當中,缺乏對教材、對自己學生具體情況的的深入研究。還有的教師利用大量信息之便,以應試為最終目標進行“題海”訓練。學而不思則罔,對教師也是一樣。一味的依賴信息庫中的資源,盲目的利用信息技術,失去了教師在教學過程當時的主導地位,限制教師的臨場發揮。
2.2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對學習主體的負面影響
“現代科技使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大,而作為個體的人則在逐步退化,科技的飛速發展反過來造成了對人的異化”。物理學是一門實驗、推理性學科,學生通過理論的學習,親自動手實驗進行邏輯推理,從個例到整體,從具體到抽象,動手動腦,通過邏輯思維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創造性思維,鍛煉動手能力。有些物理教師只要求學生通過看實驗錄像,背誦實驗內容,用實驗資料視頻、短片代替實驗室的具體操作,與物理學科學習的目的相違背。過多的利用多媒體,會使學生長時間的處于和計算機的交互狀態,缺乏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習互動,導致學生自我封閉,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有些時候情感也是一種學習動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更好的學習姿態投入學習。
2.3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對物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負面影響
有些教師特別實在公開課中,太過注重多媒體的展示,一味追求課件的精美,讓人眼花繚亂,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信息的傳輸效果在不知不覺中降低,讓多媒體信息技術起到了反作用。多媒體不是為“用”而“用”,用各種媒體形式將知識堆積在一起過大的信息量則會導致學生思維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無暇獨立思考、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多于目前的大多數教師來說,制作交互性比較強的課件還有一定的技術性難度,導致學生上課都在大量接收信息,不能更好的思考和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更好的體現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只是一種手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改變以往重結果而輕過程,重抽象邏輯思維和推理而忽視形象思維的一些弊病,讓新技術在素質教育中發揮最大的作用。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正確地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作用,認真研究、充分發揮其正向功能;勇于提出對現代教育技術本身的改進和發展的意見;避免和減少教育信息技術對教學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