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特點,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創設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現我從怎樣設計教學,創設教學情境作如下探討。
關鍵詞: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025-02
面對今天的學生,我們將培養什么類型的人才?是簡單的復現型還是銳意進取,勇于開拓的創新型?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面臨的重大問題。經過多年的學習研究和數學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1 結合學生實際,提高學習興趣設計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的本質源泉還在于科學知識本身。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自發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
課堂教學設計應該為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內容,提供有利于理解、探究學習的情境,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感知,操作等活動來認識數學。
例如,在教學圓的概念時,開展對話式的方法,既提出了問題又解決了問題。問:“我們騎的自行車輪胎是什么形狀的?”答:“圓形”。問:“為什么輪胎要做成圓形的呢?有沒有做成其它形狀的呢?如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等?”答:“沒有,它們不能滾動”。問:“圓與它們有什么區別?”答:“這個形狀邊緣上的點到軸心的距離不相等,車子前進時就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通過這樣創設情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出了問題,由學生經驗出發,符合學習始于問題的規律,也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不知不覺地將概念納入現實生活中來,最后引入課本概念。通過這樣學習,既加深了印象,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2 結合發展思維及培養能力設計教學
在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思維能力的限制,又要考慮到思維發展的潛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設置教學情境,所設計的問題,應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進行創新。
例如:在教學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時,挑選了應用分式方程來解決復雜問題的技巧、簡便運算。
計算:已知:x2+.
分析:(1)x2左邊形式相同,但已知方程分母是一次,未知的分母是2次的。
(2)x2有什么關系?
把x2,即-2=x2
(3)由此可見x2可以轉化為-2
通過這一題目的演變、引申、拓廣,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材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通過上面練習,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一類型的技巧運算。
3 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求發展的空間設計教學
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很大程度上是在學習中創造自主探究的氛圍。課堂教學設計要為學生留有探索和思考的余地,提供學生自主學習、自求發展的空間。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要給學生主動參與、表達他們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的不同方式,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解答問題。
例如,在教學因式分解的分組分解法時,精選了兩個例子讓學生進行探索。
例1:分解因式:.
我開始時叫學生用學過的方法去分解,結果他們用常規方法都無法分解。
在這種情況下我提示把中間項拆成兩項,再嘗試分組,后來經過同學的熱烈討論,有些學生終于想到了把-7x2拆成2x2-9x2,應用公式法就可以分解下去。其中有一個同學主動上來板書。
例2:分解因式:.
這道題直接用常規方法不行,按上面方法拆項也解決不了。在學生措手無策時,我反問學生,上面可用拆項去解決,現在我們用反向方面去想一想?“拆”和什么是相反?沉默了一段時間,其中有一個同學問我“拆”和“添”是不是相反?我微笑了,同學們馬上活躍起來了,發揮集體的智慧終于有了結果。這時我叫最先解出來的同學上來板書。解出結果如下:
最后點評:添項法和拆項法是分組分解法的一個重要技能,具體添什么項,拆什么項,要通過觀察,聯想進行探索,但一定要注意:要有利于分組分解,要保證原多項式的恒等變形。
4 注重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設計教學
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思想方法,教學設計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依靠這些材料,應用數學基礎知識和技巧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復習初三三角形全等后安排了這樣一道習題。
如(圖1):已知∠A=∠D,∠B=∠F,BE=FC,
求證:△ABC≌△DFE
這道習題很多學生很快通過BE=FC=>BC=FE:∠A=∠D,∠B=∠F角角邊對應相等就得到了證明三角形全等。
在這道題得到證明后,我把題目改成探索性的題目。
如(圖1):已知∠A=∠D,∠B=∠F要使△ABC≌△DFE除已知上面兩個條件外,還應增加一個什么條件?盡可能多的寫出答案來。
通過上面的證明,很多學生想到了(1)AB=DF,(2)AC=DE,(3)BC=FE(已證);同時想到∠A=∠D,∠B=∠F,只能證明二個三角形相似。現在關鍵問題是如何把相似三角形轉化為全等三角形?
這時有一部分同學想到了AB=DF即=1,即相似比等于1。(相似比等于1,這就是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根本區別)三邊對應相等已經證明了,如何才能突破這題的難關,這就是培養學生探索能力至關重要的時刻。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終于想到了作對應邊的高,對應邊的中線,對應角平分線相等的輔助線。
這時,這道題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然后繼續把這些知識和圓等有關知識聯系起來。經過全班同學的努力,結果得到了10種答案,歸納為6種類型。
(1)兩個三角形對應邊的高、中線和對應角平分線相等。(2)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3)兩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直徑相等。(4)兩個三角形的內切圓半徑、直徑相等。(5)兩個三角形外接圓面積相等。(6)兩個三角形內切圓面積相等。
積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才能跟上現代教育教學的步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澤偉.完全平方公式的運用[J].廣東教育,2006,6:37-39.
[2]陳偉中.尋找三角形全等的條件[C]//全園教師優秀教育教學論文集.20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