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個性張揚的學生渴望人性化教學模式的到來,目標導引下的同伴合作學習模式應運而生。探究目標導引與合作學習的關系,為學生創設寬松、融洽的探究課堂氛圍,通過科學設定的導引目標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在與同學的合作探究中創新,實現學生的快樂學
習、健康成長。
關鍵詞:目標導引 同伴合作學習 使用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079-01
1 目標導引
英語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水平為他們制定符合課本內容要求和教學要求的學習目標,然后在目標的指引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師生互動完成學習目標,在課堂展示完成后,由全體同學集體評價其優劣,最后英語教師做點評,表揚學生的創新之處和鼓勵學生對有待改進地方的再探究,并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學需要為他們講解一些處理問題的技巧,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自主能力,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科學發展。
2 同伴合作學習模式
同伴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種久經考驗的成功教學模式,成為近年來學校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同伴合作學習模式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利用課堂教學過程中各元素的動態互動,實現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探究,最后以合作學習小組的集體成績為課堂活動評價的統一標準,共同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的活動。同伴合作學習模式的分組原則:首先,掌握學生的英語知識和能力水平,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學生科學分組;其次,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英語問題的解決探究,通過積極思考和大膽嘗試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在失敗中進步,在嘗試中發展;最后,在各小組展示探究成果后,英語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科學評價各組的展示內容,批評要少一點,表揚要多一點,用賞識教育的激勵作用促進小組各成員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同伴合作學習模式的主題思想:在同伴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合作探究和主動創新的教育時機,在英語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習慣和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學生的科學發展。
3 目標導引與同伴合作學習模式
目標導引是學生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它解決了學生學習內容方面的問題,同伴合作學習模式是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采用的探究學習形式,它解決了學生探究形式和合作方法的問題,學習目標是載體,學生完成目標的主觀意愿是學習的動力。目標導引與同伴合作學習模式二者的結合能夠促使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更明確以及導引目標的設定更科學,更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避免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盲目性和寶貴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有利于提高英語課堂學習的效率,有利于發揮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彰顯學生是英語學習的真正主人,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求知欲,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符合時代要求的素質教育。
4 目標導引下的同伴合作學習模式在英語課堂中的使用
4.1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前提
英語教師要深挖課堂教學潛力,在融洽的教學氛圍中組織各小組學生一起進行關于英語問題的合作探究。在追求升學率的年代,師道尊嚴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英語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傳輸,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還扼殺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創設寬松、和諧、愉悅的英語課堂學習氛圍,是師生協同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2]。學生只有在沒有“清規戒律”的英語課堂上才能大膽地表達個人感受,及時把學習過程中的教育信息反饋給教師。優良的探究課堂環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在師生接觸機會最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師生間融洽的人際關系,利用情感的力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自我發展意識,全面發揮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4.2 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關鍵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的前提。學生正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假若英語教師一味地高高在上,不重視和學生積極交流與溝通,問題只做簡單處理,或以“嚴師”的姿態出現,犀利批評為先,當頭棒喝為主,沒有情感交流的訓斥只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越搞越差,并且時間長了,學生對英語教師的疏遠情緒會變為厭惡心理,更不要談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了,所以,英語教師要使學生主動學好英語,必須滿懷仁者之心和智者之心關愛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無私奉獻的愛之火點亮學生心靈之燈,用自己愛崗敬業的師德之光照亮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朋友的身份去面對學生,以朋友的眼光看待學生,和學生一起學習英語,一起發展,因此,英語教師只有和學生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增強師生間情感上的親和力,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才能實現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實現“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教學效果[3],也只有學習興趣的產生,學生才會把英語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看成自己的征服目標,去努力完成,否則,一切皆枉然。
4.3 導引目標的設定要科學,能為學生接受和完成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洞悉教材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學習內容,并為其設定符合學生知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合理、科學的合作方法,在寬松、愉悅、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指導學生學習英語。導引目標設定的科學性取決于英語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也就是備課的智力含量和科學性。英語教師備課做得越充分,對導引目標的設定越科學,對教學活動安排越合理,對課堂教學過程操控越得心應手,越能好好地把握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正確運用教學模式,對于更好地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4],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培養學生主動合作的探究能力,能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提高學習效率、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的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人杰.20世紀教育學名家名著[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97-898.
[2] 吳洪成.現代教學藝術的理論與實踐[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115.
[3] 駱伯巍.教育心理學原則[M].浙江大學出版社,1996:139.
[4] 李秉德.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