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后,高中歷史教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學生不適應高中歷史學習,進而影響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和成績的提高。幾年來,筆者努力改變歷史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積極探索高中歷史優質教學常態化的有效途徑,最終形成了“學案先行,快步走,多回頭”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引下,我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關鍵詞:高中 歷史優質教學常態化 學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120-01
新課改后,高中歷史教材采用專題的形式編排,課本內容減少,但包含的隱性知識增多,程度深、難點多,要求高。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學生不適應高中歷史學習,進而影響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和成績的提高。幾年來,我努力改變歷史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積極探索高中歷史優質教學常態化的有效途徑,認真落實好每一個教學環節,認真引導學生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最終形成了“學案先行,快步走,多回頭”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引下,我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1 學案先行
我通常會在講授新課內容前一周,根據新課的重點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自己編好學案。在編學案時我都會著重注意思考三點:(1)本節內容的重點如何處理,難點如何突破,關鍵點如何引導,疑惑點如何澄清等;(2)本節內容可以采用哪些典型例題和習題;(3)近幾年高考試題對本節內容的考查情況。當考慮完這三點以后就會著手編寫學案,我的學案模式通常為三部分:(1)本節基礎知識及考點(抽取課本重點難點內容,以填空題的形式呈現);(2)一道例題(有時是選用課本,有時是自編的例題,并留出足夠空間讓學生動手解答);(3)鞏固訓練題(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共10道);(4)學生的疑問(由學生自己寫上自己有疑惑的問題)。
學案做好以后,我在課前一天的課間發給學生,布置學生自己預習課本,自主完成學案,嚴禁抄襲,并在發放當天晚自習后(22:00)上交,我會在辦公室等待歷史科代表送交學案,收齊后馬上抽查批閱,以便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收集學生的學習難點,更利于第二天上課時對癥下藥。
2 快步走
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任務重,課時相當緊張,高一每周只有兩節課,高二文科班是4節課。教學時間緊措,要求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我采取的是快步走的方式,確保每節課上完一節新課,碰到不是高考重點的章節如“中國古代文藝長廊、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現代世界的科技與文化”等單元則加快教學進度,盡量每節課完成2課時的學習內容。為下一步的“多回頭”提供時間保證。
幾年來,在每次40分鐘的課堂里,我上新課的時間一般都是20分鐘左右。在這短短的20來分鐘里,我會根據所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情景,盡量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力爭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重點以及考點所在,并和學生一起報出學案里面的基礎知識點填空的答案。然后與學生一起分析完成學案里的例題,之后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留給學生。
3 多回頭
3.1 利用課后訓練題“回頭”
要想學好歷史,多做題是非常必要的。每一節新課后,我都會在學生初步掌握本課本單元的知識及考點后,給學生配以一定的基礎題及中等題鞏固練習。這些試題都經過我自己的精心挑選,所選的題目既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而難度上又符合我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在以后每隔三五天,我都會讓學生做一份有關前面章節的綜合訓練,這些訓練題目包括了前面章節的各個考點(每次出題考查了哪些考點我都有記錄,以達到全面考查的目的)。幾年來,我一直堅持著這樣做,這樣對于我的學生來說,他們每天都在學習新知識,而每天也都在鞏固著舊知識。一學期以來,同學們所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考點,都被他們練習過了十幾遍!
3.2 利用上課時間“回頭”
每節新課前,我一般會拿幾分鐘時間來讓學生默寫上一節課的重點內容。學習歷史雖然反對死記硬背,但不記不背終歸是一場空,事實上,現在的高考,有至少90%的內容是與學生的對歷史記憶有關。高中歷史需要背的內容很多,學生只有把每節課的基礎知識掌握了才能進一步地做題。而默寫能引起他們的重視,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強迫他們去復習的方法。
每節新課講完后,我都要拿兩三分鐘把本節課所講的內容小結一下。一節課下來,學生頭腦里涌進了大量的零碎信息,這些知識往往是不穩定的,不牢固的,特別是新舊知識之間容易混淆,產生理不順的現象。所以通過小結可以幫助學生對此進行簡單的梳理,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同時,當老師講授完新課后,隨著下課時間的臨近,學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漸分散,漸漸變得心不在焉,為此我們適時運用課堂小結組織好教學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3.3 利用晚讀時間“回頭”
我們學校每個星期都有15分鐘的晚讀時間,這15分鐘如果利用好了,它會給我們的教學提供很大的幫助,晚讀要有目的,如果晚讀是讓學生漫無目的地讀,那就起不了多大用處。我在所任教的班級采取的方法是每次晚讀都指定課本上某一章或某一節比較重要的內容讓學生利用晚讀這15分鐘去背,并且跟他們說好,晚修期間要抽查幾位同學,這樣他們才會重視起來。
3.4 利用錯題本“回頭”
盡管兩個班的人數很多,作業批改量很大,我每次一定會趕在第二天上課之前把作業改好并發回給學生,以便讓學生能夠及時的糾錯!每一個學生每科都有一本我校特別設計印刷的錯題本,我每次都要求學生把做錯的試題重新做在錯題本上,并填寫好“錯因、改正”。錯題本每周上交一次,我全批全改。
3.5 利用“試后100分、回頭”
所謂“試后100分”,就是指將同一張試卷反復多次考查,讓學生最終能將試題弄懂弄通,最終得到高分甚至是100分。我是“試后100分”的堅決擁護者和執行者。當一張試卷學生得分率比較低時,我或用同一張試卷連續一、兩個星期反復考查。讓學生在記憶、理解這些試題之后重考,最后把學生取得的最高分記入成績冊。絕大多數學生都想得高分,人人都有機會,所以學生們都在抓時間,擠時間學習歷史。“試后100分”這種方法真正地把苦學變為了樂學,把被動學變為了主動學,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學案先行,快步走,多回頭”是高中歷史優質教學常態化的一條有效途徑。這一方法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完善。作為教師,要敢于“走出廬山”,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與辦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M].岳麓書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