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要求在教學上要以人為本,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同時要重視每個學生之間的不同差異,因材施教。基于此,在高中數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是大勢所趨,分層教學是在認識到學生客觀差異的基礎上,對每個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本文以新課改的實施為背景,以高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因為切入點,對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拋磚引玉,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 分層教學 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122-01
1 高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因
1.1 本質原因
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不同于小學數學和初中數學,在這個階段對數學學習要求更加嚴謹,偏重于對思維、方法和理解能力的積累,同時對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并不是只是聽聽課、完成作業就完成數學學習任務了。由于每個人的理解能力、抽象思想能力等的不同,學生會出現不同的能力分層,其能力分層較為穩定和明顯,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尤其需要根據高中學生每個人不同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以滿足學生認知能力的不同。
1.2 教育者的原因
學校及教師實施何種水平的教學也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能力發展起到重要的決定作用。例如,學生的能力層次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如果學校或者教師僅僅實施中等水平的教學,雖然能夠促進具有中等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成長,但是對于能力較高者,就會使其感覺學校內容過于簡單,不僅不能獲得足夠的知識營養,同時會感覺學習過于簡單,對學習產生不了巨大的吸引力,而降低學習興趣。同時,對于低層次的學生由于感覺學習內容太難,而產生畏難情緒,久而久之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失去興趣,這樣對于高、低層次的學生來說,不利于其學習的正常開展。因而,教師需要實施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其能夠在自身能力的基礎上都能夠獲得充足的進步和發展,使每個人都能夠獲得進步和發展。這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原因。
2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
2.1 對學生進行分層
可以讓學生來根據其學習成績、態度、能力等自由選擇自己的學習層次。教師可以在參考學生每個人上報的層次的基礎上,結合對學生情況的了解來給每位學生制定不同層次和等級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在充分重視每個人不同特點的基礎上,重視對每個人潛力的挖掘,適應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思維特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可以將學生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三個層次,也可按照2∶6∶2的比例進行劃分,同時,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和變動,以適應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2]。
2.2 課前預習分層
在課前預習方面,其層次分層,可以按照以下方法來進行。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可以要求其復習舊知識,預習時看明白內容即可,可以嘗試完成相應的練習題,在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鼓勵其向其他同學尋求幫助,引導其帶著疑問來聽課;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要求其初步掌握預習內容,能夠根據公式、定理、例題自己進行論證完成練習題,當遇到困難時,能夠主動去復習舊知識,或者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可以要求達到深刻理解預習內容的要求,能夠根據定理、公式自行解決練習題,能夠對理論和方法事先進行消化,并可以指導和幫助其他同學解惑答疑。
2.3 課堂教學分層
在完成學生分層后需要根據不同的能力層次及特點來制定能夠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案和方法,使他們能夠通過教學方案和方法的實施,都獲得學習上的進步。例如,在進行“兩角和差的三角函數公式”內容學習時,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只要要求其能夠牢固記憶公式即可,能夠使用公式解決簡單的三角函數即可;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要求其能夠推導公式,且可以較為熟練地對綜合性問題進行順利解答;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習,對其要求可以提高,要求其能夠靈活的運用公式解決較難的三角函數問題[3]。因此,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來說,主要是培養其學習興趣,掌握基礎的基本知識。只要有了學習興趣,掌握了基礎的知識,再加上認真堅持不懈的學習,就可以向中層能力超越和發展;對于中層的學生來說掌握基礎知識較為容易,而他們需要強化思維能力,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培養他們良好而嚴謹的數學思維方式,以及通過一定數量習題的練習,使其能力得到不斷鍛煉,并得到不斷提升;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重要的給予他們更多的挑戰,使其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不斷獲得更好的發展。
2.4 課后輔導分層
要鞏固課堂學習效果,教師還需要安排學生在課外時間做好學習工作。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除了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外,需要給其創造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機會,培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組建各種興趣小組、研究小組或鼓勵其參加各種數學競賽班輔導;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主要是對其進行啟發,通過分組討論實現優勢互補。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除了進行個別輔導外,要以輔導和消化基礎知識為主,加強聯系,減輕心理壓力。
2.5 教學評價分層
對于教學效果實施評價對于促進教學有著重要作用。由于實施分層教學,因此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也需要實施評價分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評價基準。對于同一試卷,可以設計符合不同層次的試題讓學生自由選擇。總之檢測內容要符合不同的層次需求。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創造思維能力。
3 結論
分層教學就是改變以往重視少數優秀學生的做法,在教學內容、方法方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其都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激發每位學生的學習潛力,并實現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提高教學小姑,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邵麗明.高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探討[J].青春歲月,2011(16):89-90.
[2]戚新林.實施分層教學提高高中數學教學實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1):125-126.
[3]馬筱莉.小議高中數學的分層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