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的重要性眾人皆知。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老的課堂教學效率很低,已不適應課改的步伐。所以,有必要探求新的道路,以便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課堂 有效性 研讀駕馭 教材 培養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134-01
教育為先,質量是魂。每位從事教育工作的行家都知道:提高教學質量,關鍵靠課堂,向45分鐘要質量。以前,只要老師能喋喋不休的講,學生就會一刻不停地記。一節課下來,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記住的總會比忘記的多,學生的成績總能說得過去,尤其是語文。可是現在,老師們都感覺語文不好教了,費了半天勁,學生語文素質沒提多少,上個成績特別費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曾探究過造成上面所提到的問題的原因:在教育教學改革地浪潮中,老的課堂教學已經落后,語文教學課堂有效性太低了。正所謂抓住課堂,滿盤皆活;抓不住課堂,滿盤皆輸。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
1 潛心研讀駕馭教材
1.1 情感呼喚
“文章不是無情物”。現在的語文教材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認知信息,而且還隱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語文教育本身也是情感教育。文章沒有人讀,感情就會在文字里無聲地“休眠”。而文字中的情感是需要宣泄,需要生長的。文章中或愛或憎,或喜或悲的情感就是作者創作的靈魂。教師當首先讀通文章,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課文之中,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可見,教師應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應當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進行不同的情感儲備和調動,運用情感呼喚把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這種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合而為一,激發學生內驅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2 推向深廣
在現如今的教學形勢下,初中的各門課程學生都得重視,他們已沒有太多的精力和興趣關注我們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了。這就要求我們初中的語文教師把語文當作“課程”來開發,每個語文教師必須在博覽群書,拓展視野,能縱橫馳騁于課堂的前提下,深入思考,重視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重視教材建構。教師拿到教材,應該研究好里面哪些課文當精讀精講,哪些課文可以略讀略講;哪些須快讀,哪些需慢品;哪些只需教師提示,教給學生自己解決就好—— 這些都需我們仔細斟酌,而非一個“教”字了得。所以,我們應當先從課文的“井”里鉆出來,從每篇課文都精雕細刻的陰影中走出來,再把學生引向更深廣的生活海洋。有教育屆知名人士曾說過:“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課堂才可能持久,才可能給生命以底氣。”這里的“深度”,就是要教師拿真誠的閱讀體驗與學生交流、共享。同時,教師還要適度的把這種深度掩藏,把閱讀體驗感受的權利和時間教給學生。
1.3 形成個性
研讀好教材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根本,更是教師專業化快速成長的必由之路。遺憾的是,在當今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還有許多“高投入,低產出”的誤區。許多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還沒認真讀懂、讀通文本,就急忙翻閱教參,或是上網找現成的教案或教學實錄,然后照貓畫虎,按人家的教學設計照教不誤,教師便充當了一個背臺詞的角色,變成了替人家說話的工具。結果,課堂上學生稍有“出軌”,教師便慌了手腳,無以應對,面紅耳赤的直挺挺地“掛”在了課堂上,尷尬至極。何談課堂的有效性?而且,長期下去,教師便走進了別人的思路里,封鎖了自己對教材的個性化獨特理解。要知道,教參教參,教學參考而已。人各有異,教師應該有自己的獨特性,應該獨辟蹊徑,怎能老是走人家的老路呢?每個地區的學生和地域也不同,因此,研讀、理解教材也不可能一樣,如果都套用一種模式顯然是不合適的。
不光是對教材的理解把握要有個性,課堂上教學生也要有自己的個性。著名兒童作家鄭淵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最佳的才能區,除非他是白癡。”要是能當上老師,那就決不是白癡了。所以教師要審視和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按自己的個性教學。這樣,能讓自己更好地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有的教師擅長書法和繪畫,卻不擅長表達;有的老師擅長表達,卻不擅長書法繪畫。這樣,教師就該靈活機動的運用自己的優勢進行教學了:擅長書法繪畫不善表達的,多寫少說;擅長表達而不善書法繪畫的,多說少寫。口才不好還非要與學生辯論,五音不全還非給學生唱首歌,那就真的是白癡了。
2 悉心指導培養學生
在學生的各個學習環節中,上課是最重要的。因為大量的知識,只有通過課堂,學生才能搞明白。課上學生聽好了,就成功了一半。課上認真聽45分鐘比課后認真學幾個小時還管用。認真聽老師講一遍,勝過于自己課下學10遍。那么,怎樣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
2.1 溫習加預習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要高效率聽好每一節課,課前要回顧一下上節課講過的內容,以便和新的知識聯系起來。另外,對老師要講的內容提前進行預習,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句都要進行圈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的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不讓學生復習也不預習,前面講的知識忘了,后面又不知道老師講什么,一節課,學生仿佛在聽老師講“天書”,何談課堂的有效性?
2.2 指導做筆記
課堂上做筆記是很重要的一環。毛主席曾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不是過耳不忘的神童,一些很重點的內容還是得記下來為好,以便日后忘記時查閱,和復習時翻看。課堂筆記要處理好聽和記的關系。上課時要以聽為主,不能為了記筆記而記筆記。聽時要專心,記時撿重要的記。一是記老師講的主要內容;而是由課文中的知識引申的內容。筆記要詳略得當。
2.3 保持注意力
學習時要全身心的投入,所謂“一心不得二用”。上課時,心里一直想著的是這節課的學習任務,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把學習當第一任務,這樣就有了責任感,就會約束自己,一心一意學習。另外,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也會提高課堂效率。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把上課當成一種樂趣,滿足求知欲,這樣就能保持注意,提高效率。除此以外,還要進入課文中去,進入情境,鉆進去,跟著老師思路走,被學習內容吸引,排除雜念,精力高度集中,課堂有效性就會很高了。
總之,課堂是師生共同的。課堂有效性的高低是師生兩方面共同努力地結果。高效率的課堂取決于高素質的老師,同時,也取決于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當發揮自身的知識、智慧和才華,潛心鉆研教材,巧妙駕馭教材,讓每一節語文課都成為學生的美味大餐。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帶出一批會聽課的學生,這樣才能師生合力,共同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有效教學—— 學科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師如何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M].吉林大學出版社.
[3]初中語文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