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意積極主動的去探索新知識,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這是我們每個課改實驗教師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學生活動 教學關系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189-01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并非學習者被動接受的,而是有認知能力的個體在具體情境中與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構出來的,這樣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為學生所擁有。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應只是無條件接受教師或書本的傳授,而應主動選擇、主動建構,并將知識納入自己的經驗世界。
學習能力自申報開展江西省課題《小學數學低年級活動題教學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以來,堅持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我們緊緊圍繞活動題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調控,積極主動地開展專題研究和教改實驗,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下面我們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充分的實踐活動時間,調整教學關系,發展學生參與并解答活動題的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進行研究和分析。
1 傳統意義教學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忽視了教師和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對知識的建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并非學習者被動接受的,而是有認知能力的個體在具體情境中與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構出來的,這樣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為學生所擁有。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應該主動選擇、主動建構,并將知識納入自己的經驗世界,不應該只是無條件的接受教師或書本的傳授。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構建新知識,使學生樂學、愿學,這是每個課改實驗教師都應深思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開展建構性教學實踐的 研究,試圖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上,對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使理論“操作”化,操作“理論”化。通過研究,形成了較有特色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建構性教學的系統策略,促進了課題成員水平的提高和教師隊伍的成長。
2 如何調整教學關系發展學生能力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都讓學生擔任主角。新課程標準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谶@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也在我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著—— 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踐、歸納、分析和整理,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和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誘導學生主動參與,用眼觀察、用口講述、用腦思考、動手操作,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創造、學會實踐,在輕松活潑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葉圣陶指出:“教是為了不教,講是為了不講。”傳統的數學教學,偏重于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往往事倍功半。只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變老師“要我學”為學生“我要學”,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并且愛上學習。因此,我認為在課堂中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給學生足夠的活動時間,老師在課堂上騰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開展活動,加以練習,學生才能在糾錯中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所以,我覺得有時候“老師講千遍,不如學生做一遍?!?/p>
(2)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滿”不是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效果,恰恰相反,巧妙的“留白”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更能打開學生的思維,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生活情節及古詩、俗語導入,易激起學生了解的興趣,又能達到與其它學科知識遷移的效果。在教學中,有些學生往往會在沒有明確活動目的的前提下,隨心所欲地進行解答;有些學生雖然能弄懂,但在活動過程中常出現丟三落四現象,造成錯誤;有些學生對自己非常離譜的活動結果,也不做檢查和修改。“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力工具。要讓學生愛上這個工具并有效地使用它,課堂上教師要適時引入激勵機制,調控數學課堂。要及時肯定、表揚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引領和關注,要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樂事,一種習慣。
3 結語
“活動”使教師上課變得輕松,同時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什么樣的“活動”才是有效的“活動”?如何運用“數學活動題”調控數學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無法退縮,只能直面困難,做出最大努力才能收獲精彩??偠灾?,對數學活動題教學模式的研究對我們的教學工作,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要不斷完善,更好地實現該教學模式的作用,使它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數學教學程序就是按照預習新知識要點,復習相關知識,課堂認真聽講解決預習中的疑惑,接受老師的點撥和典型例題的剖析,對知識規律和解題方法歸類,反思相關的內容和方法,升華出知識的歸類和拓展到相關內容。在這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充分的時間,注意調整教學關系,發展學生參與并解答活動題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娜,余桂英,郭天太,等.以提高學習能力為導向的開放式實驗教學[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7):97-101.
[2]張仲明,李紅.學習能力培養的發展模式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92-95.
[3]趙秋紅.從兒童學習品質的提升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模式[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