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直接影響到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進而直接影響到學生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科學掌握。本文通過闡釋實踐體育教學之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影響因素,進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 學生 主觀能動性發揮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246-01
眾所周知,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其對學生自主參與程度、學習興趣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具有著更高的要求。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力度的日益加深,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學生,對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角色扮演的轉變均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這直接導致了我國傳統教育在認識與尊重教育發展規律層面有了更新的發展。從初中體育教學來看,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逐漸融入其中,學生無論是對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均有了較新的認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氛圍得到了明顯改善。下面筆者結合初中體育教學實踐活動,談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1 主觀能動性
所謂“主觀能動性”,一般又被稱之為“自學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最初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其內涵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活動能力”。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意識存在于人類頭腦之中,并且可以有意識、有目的的指導人類的實踐活動。而這種意識的萌生以及在日后發展過程之中對于人類的實踐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初中學生與上一教育階段學生相比,無論是從其身體發展,還是心理發展來看,均有了較大的進步。尤其是心理的快速發展,使得其對于世界的認識與前一教育階段時有了較大差別。需要注意的是,意識存在于人們的頭腦之中,不能夠直接使意識作用于外界客觀事物,但是,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即卻能夠通過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而煥發出強大的力量。作為初中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能夠積極的對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探索,進而更好的促進初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2 主觀能動性發揮遇到的突出問題
2.1 學生發展需要與主觀能動性發揮之間的矛盾問題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學習,筆者認為伴隨著初中學生身心的快速發展,初中學生開始逐漸認識并探索其興趣點與社會發展新需要之間的關系。而初中體育教師則應當努力推動學生的這種探索進程。進而直接引導學生認識到體育課程學習對于其身心發展的重要性。當學生認識到體育課堂教學對其重要性,則會給予較大關注,進而提升其體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我們也可以看到。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不再是像小學階段在學習過程之中,模仿大于思考。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不再滿足于興趣。而是更為理性的看待體育學習與其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這直接促成了初中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之中。但是,由于外界條件的種種局限,例如,學校體育設施、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之中的部分規則等等,直接導致了學生發展需要與主觀能動性發揮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
2.2 學生既得體驗與教學體驗之間的矛盾
導致主觀能動性發揮遇到的突出問題之一,即是學生既得體驗與初中體育教學體驗之間的矛盾。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反映。主觀能動性作為影響學生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因素,其直接反映出了學生對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感受。體育課堂教學實際體驗直接決定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與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相比,目前我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與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初中學生在接受體育教學之前所具有知識積累是傳統體育教學所不可比擬的。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在接受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之前,已經對于相關體育知識、體育技能有了部分了解。其中,有正確的,亦也錯誤的,即存在著學生既得體驗與教學體驗之間的矛盾。
2.3 主觀能動性與體育教學實踐之間的矛盾
主觀能動性與體育教學實踐之間的矛盾直接影響到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眾所周知,主觀能動性直接指導學生的實際學習活動。雖然,我們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與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相比有了長足進步,但是,由于不同學生個體興趣愛好之間的差異性,使得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面臨著“眾口難調”的困境。而這種現狀將直接影響到無論教育者,還是學生在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之中均面臨著主觀能動性與體育教學實踐之間的矛盾。
3 主觀能動性的提升途徑
3.1 滿足學生發展需要
學生發展需要直接催生了其情感上產生了較為良好的內部驅動力。作為初中體育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之中,要能夠通過諸多方式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例如,通過網絡對于當前初中學生的調查研究成果;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等等。同時,在教師引導下的,對于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深入思考,尤其是與學生發展需要緊密相關的體育課堂教學則更好的促志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升。
3.2 豐富學生體育經驗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學生在接受體育教學之前所積累的體育經驗,并非完全科學,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之中,能夠積極地豐富學生的體育經驗,促進其正確體育經驗的發展,對于那些學生既得的,關于體育知識與技能,則應當“即時施教”。同時,通過不斷的豐富發展學生的體育經驗,使其對于錯誤的體育知識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這樣才能夠更好促進學生體育經驗的科學性,進而使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得到更大地提升。
3.3 基礎與特色相結合
針對學生主觀能動性與體育教學實踐之間的矛盾,筆者認為可以走“基礎+特色”相結合的初中體育教學路線,進而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所謂“基礎+特色”是指根據新課程改革對于我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要求,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地區實際、學校實際所進行的“基礎+特色”體育知識的綜合體。讓學生在“基礎+特色”教學過程之中,逐漸認識到體育學習對其重要性,以及培養學生認識到體育意識普通高校的學生在邏輯思維、觀察、想象、記憶等方面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明白體育對增強體質的科學依據和作用,以及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他們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增強了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在教學上將產生良性的循環。
參考文獻
[1]馮志明.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實現路徑分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5):342.
[2]劉淑紅.淺談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N].廊坊日報,2007.
[3]劉東.初中體育教學B型模式授課的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201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