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是高中音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合唱教學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及協作意識,提高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及藝術修養。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如何實施合唱教學?又應具備哪些基本能力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此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合唱興趣 合唱訓練 教師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249-01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與活動中要經常排一些不同類別的合唱,合唱教學是我們高中音樂教學中歌唱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合唱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唱不同于獨唱,它的成功是集體努力合作的結果。第二,合唱讓每一位同學都在音樂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合唱的快樂。在素質教育的當前,這項工作更應常抓不懈!第三,合唱能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合唱比賽中,學生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無論從選曲,隊形的排列,表現的形式等方面都常令我們老師驚詫不已。通過合唱比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激發了他們學習合唱的興趣。
既然合唱的好處有這么多,那么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如何實施合唱教學?我感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創造氛圍,激發興趣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絡等媒體,讓學生多聽,多唱,多接觸合唱作品,創設一個合唱的氛圍。還可以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合唱比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他們學習合唱的興趣。面對90后的這群思想先潮、思維活躍、視野開闊的學生,精選歌曲教材,是促使學生對合唱產生興趣的先決條件。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唱著自己選的喜歡的歌曲,合唱教學中的很多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因為那是學生愿意學的歌曲,所以遇到了問題他們自然渴望解決。
2 降低難度,選擇合適曲目
選擇合適的合唱曲目進行排練是掌握合唱技能技巧、形成合唱能力的有效途徑。即選擇一些演唱技巧低一點,學生們耳熟能詳的優秀曲目,以優化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高中學生還處于變聲后期,聲音不是很穩定,很難達到成人合唱的要求。因此,非常需要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合唱作品。首先,領著學生通一遍教材上所有的歌曲,然后進行調查,將學生喜歡的歌曲做一標記;其次,讓學生有意識的去查找一些合唱歌曲;然后教師幫助篩選既可行又是學生喜歡的歌曲,這樣在無意識中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合唱歌曲。
3 學生指揮,增加其成就感
指揮是一個合唱隊的靈魂。現在,很多學生注重個性的發展,很難溶入集體,在演唱時絲毫不顧及別人的聲音。因此,讓每個學生體驗一下指揮整個合唱隊的感覺,讓他充分領略了“協調、和諧、一致”的真正效果。合唱中團員之間、團員與指揮之間、各聲部之間,合作無處不在,和諧是成功的保證。學生在合唱活動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
4 科學教學,循序漸進
為了做到合唱聲音上的協調、平衡、統一,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訓練。讓學生了解合唱“合”概念,使聲音統一,協調;還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以情帶聲,更有美感。下面簡要說一下關于聲音和合唱表現力方面的訓練:
(1)聲音訓練主要包括呼吸訓練、聲音位置訓練和直聲訓練,例如先唱“哼”鳴,幫助學生找到飽滿,圓潤的音色;教他們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像聞鮮花一樣,把氣息吸到腰腹周圍;咬字噴吐要結實、有力。
(2)合唱表現訓練。
歌唱是一種表演藝術,通過歌唱讓學生抓住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來感染、教育自己。此關鍵就是作品中的情感問題,即學生在聆聽范唱曲、學唱歌曲、創、編、演的過程中,都要圍繞著歌曲所表現的情感進行教學。例:可以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對歌詞情感的理解較旋律的情感理解能容易一些,學生時時刻刻都能沉浸在歌曲的情感中,從而能更好的調動其積極性,更好的表現歌曲。
作為教師,在合唱時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教師應具備的各項能力。
(1)要有挑選、把握分析作品的能力,老師要考慮全面,對合唱隊的總體水平,排練的條件和環境,合唱演出的對象等等要做到“胸有成竹”;(2)敏銳的觀察能力包括看和聽兩大方面。要看合唱隊員的情緒、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聽合唱訓練中整體隊員的聲音融合程度、音準、節奏、聲音強弱等等;(3)指揮作品的能力。向學生交代你作為指揮的手勢意圖,要讓他們知道這樣更有利于以后的配合;(4)組建管理合唱隊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識,如聲部編制、隊形排列、歌唱姿勢等,還要了解有關音樂理論知識,如視唱練耳、基本樂理、和聲知識等。
第二,分部練習要講究技巧。
教師在給學生分配聲部時,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讓基礎稍好的學生,起到帶動的作用。避免唱熟一個聲部再唱另一個的做法。可以在一個聲部訓練時另外一個聲部進行默唱。練唱過程中如出現某一聲部跟不上,教師可用伴奏加強這一聲部,幫助這些學生度過難關,達到聲音的均衡統一。這樣既可以節約時間,又提高了訓練效果!
第三,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
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練習。例如節奏意識的訓練,模唱訓練等。還可采取小組唱、師生合唱等多種形式,這樣其它學生也可以有機會聆聽演唱效果,提高鑒賞能力。教師應該多注意趣味性的教學,趣味性的合唱訓練不但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而且能確保合唱歌曲的順利完成!
合唱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把各方面準備好了,才會有精美的樂章,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只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感受到合唱的美、合唱的快樂,就是教師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