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反思對教師實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教學反思,教師能樹立起科學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對實踐問題的解決能力,促進自身專業實踐活動的成長。教師通過教學反思不斷探索教育領域的理念、方法、目的、心態,通過教學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的創造新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和不斷總結經驗的能力。
關鍵詞:提升 教學實踐 教師專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211-01
1 教學反思概念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在教師實踐過程中對已經發生的事件進行思考,在頭腦中再現,進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完善自身的過程。它是一種積極地主動的探索,并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下,反思已經成為教師自覺地一種行為,這既能促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的提高,還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能力的發展。
2 教師教學反思的途徑
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多種途徑中:(1)記反思日記。對教學中的問題教學事件進行詳細、忠實的描述,記錄個人的看法和體驗,提出改進的教學建議。(2)站在學習者的角度進行反思。教師在學習、進修的過程中,因為此時自身作為學習者的身份,就可以多從學習者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需要和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這樣有助于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是更好的體現學生的需要。(3)與同行老師和教育專家的交流中反思。同事和專家能對教師的教學提供建設性意見,他人的觀點、想法、建議等對教師本人的教學理念提供了建構,教師會積極地思考,消化具有真正建設性的意見。(4)與學生交流互動,征求學生的意見。師生的經常性的交流互動,教師在教學中會較少出現以教師為中心的思維意識,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3 有助于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的提升
3.1 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更新、組合
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時,通過選擇用新的思維角度去發現問題,對之前教學內容進行認識、修正、補充乃至重新組合成新的教學內容,優化知識結構的體系。
3.2 開發或者創造新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通過同其他教師或者專家進行教學討論之后,通常教師會繼承、借鑒前人或他人的先進經驗及成果,而且還體現在善于形成運用具有個性特點的教學方法。
3.3 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的不同銜接或者組合,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創新還可以體現在積極探求新的教學程序,重視研究教學諸因素的內在聯系和課堂教學普遍規律,使課堂結構合理,教學過程得以優化。
4 有助于教師發現新問題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然后為了使教學按照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師利用創意性的方式和方法來處理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課程的完成和發展都需要教師對教學提出質疑,不僅用來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確保本堂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而且還要使以后的教學效果更好。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存在的問題有持續審視和思考,待到有契機的時候,提出改進,付諸實踐行動,并且在行動過后進行系統的反思,又發現新的問題。在反思過程中,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本身進行重新的認識,找出問題的原因所在,找出問題行為背后的理論,將之與新理念進行比較,尋找改進的途徑,這必然導致教師尋找新的理念來指導實踐。在如此反復的過程中,教師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系統地收集資料,然后進行系統的分析,并形成一般性假設,教師的職業環境是基本上每一位教師都是經常在一起能夠交流的,且具有凝聚力團體的,便于教師們相互之間公開地獲得建設性意見,然后教師慎思,發現自身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最后付諸實踐并進行改進。
5 有助于提升教師總結經驗的能力
教學經驗主要是教師在經歷與體驗具體的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知識或者技能以及在教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所形成的規律性方法的總結,它是在一定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的教師對教學實踐活動的一種升華與結晶。教學經驗是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學習、交流、實踐,不斷反思、體悟,逐漸塑造和生成的一種建構體系。我們國家歷來崇尚教師的教學經驗的積累,高質量的教學有賴于高品質的教師,而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是高品質教師的重要構成因素。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對課堂教學能夠進行得更加順利;知道課堂重、難點的傳授,容易使學生掌握;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有著相對出色的課堂管理能力,營造更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的復雜性,教學對象的千差萬別,決定了教學過程是在隨時變化的。因此,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因材施教,還要注意針對學生的隨時變化,創造性地處理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不確定的事件。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從而獲得能夠適應、掌控課堂教學局面的能力。然而,教學經驗的獲得并非一次生成的,它體現著教師在教學實踐歷程中的一種總結和積淀。而且教師在與同行同事和教育專家等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調節自身的教學實踐,也對教師的教學經驗的建構起了一定作用。
一旦教學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相應的教學風格和模式也就形成穩定。教師教學風格和模式的穩定,容易造成教師經驗定勢,也就是無論固有的教學經驗是否適合新的實際教學情境,教師習慣性的對新事物產生排次,然后對舊事物的維護習慣。不僅如此,還造成了教師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教學中容易產生以教師為中心。實際上,教師的反思過程就是教師在重組自己各種教學經驗的過程。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探究、思考,將零散、孤立存在的教學經驗系統地整合在一起,除去原有經驗中無益甚至是有害的成分,經過提煉,形成精華,完善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師在反思過程中不斷解剖、質疑自己的教學,不斷搜尋隱藏在自身教學活動中的落后或者不適的思想觀念,不斷對自身教學行為作出評價反饋,在批判的基礎上不斷建構新的教學經驗,改進后續教學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拓展經驗。隨著這種經驗的拓展,教師對自己的臨場實踐具有越來越強的操控能力。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專業水平就會逐漸豐富和提升。經常進行教學反思,能夠促進教師從經驗中獲取知識,提煉與提取實踐性知識,并且不斷總結經驗的能力。總之反思的作用就是將經驗中含糊的,質疑性的,甚至矛盾的實踐行為轉變成清晰的,條理清楚的,具有邏輯性的實踐行為。
參考文獻
[1]姜廣運.淺談教學反思的內容、策略及作用[J].教育探索,2010(10):50-51.
[2]王映學,趙興奎.教學反思:概念、意義及其途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6):53-56.
[3]杜威.我們怎樣思維[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