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后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思想,提高業務水平的發動機。怎樣反思?反思什么?筆者認為:反思成功的經驗;反思創新的意識;反思智慧的火花;反思疏漏的教訓……
關鍵詞:語文 教學 反思 認識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192-01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如果教師只埋頭教學而不進行教后反思,也會“教而不思則罔”。日前提倡教師寫教學反思。就這個問題筆者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
教學反思,概括地講應該包括:“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優化教學”等。反思可以是對一堂課的整體教學教程,也可以是某一環節而進行的總結、剖析。每一節課都應該進行反思,倘若如此,日久天長,教師就會揚長避短,教學水平就會逐漸提高。正如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葉瀾教授所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寫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成長至關重要。
1 反思成功的經驗
“反思+經驗=成功”這一觀點,目前已被大多數教師認可。教師上完每一節課,總有自己感到滿意的地方。教《皇帝的新裝》一文時,筆者把本文故事編成話劇,讓學生扮演皇帝、騙子、官員、老百姓和小孩,登臺表演,由于筆者課前精心指導,學生們樂于表演,課堂上學生們把騙子為了賺錢在空織布機上“織布”行騙;皇帝愚蠢上當受騙;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沒有看見騙子織出布來,卻把“布”夸耀了一番;老百姓怕招來災禍互相傳送假象,最后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說出了真話,揭穿了騙局表演得有聲有色,又不失文意,博得聽課教師和學生們的一片掌聲。這節公開課成功的地方在于把課文的故事情節直觀地展現在了學生的面前,加深了學生對故事的了解。在教《故鄉》一課時,文中有處細節描寫,那就是:“我”回到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跟閏土見面時,閏土稱“我”老爺。從中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純真友情完全被封建的等級觀念所代替,為了說明閏土的麻木、變化,也為了和現實生活相對照,筆者給學生唱了《故鄉情》這首歌:“故鄉有我青春的歌聲,幾度芳草綠,幾度霜葉紅,以往的同伴依然在夢中,他鄉也有情,他鄉也有愛……”學生們聽后掌聲雷動,這首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實踐證明:教師讓學生登臺表演故事,給學生唱一段和課文有關的歌曲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于是在課后筆者就把這些成功之處作為經驗記錄下來,滲透于相關的課文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寫反思時一定不要把成功經驗遺忘。因為成功之處是你的智慧,是你的教學風格,如果丟掉,是遺憾而可惜的。
2 反思創新的意識
上完一節課,教師應該回顧一下教學過程,看一看教學設計是否有創新意識,各個環節安排是否緊湊。引導學生是否獨具匠心。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閱讀《水滸傳》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把里面的故事情節編成了快板書,讓學生們打著竹板說快書。記得這堂課中學生熱情很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教《孫權勸學》一課時,筆者把文中寫的三件事,創新地設計了板書。從板書中可以看出文中寫的三件事是:孫權勸學、呂蒙治學、魯肅嘆學。通過呂蒙認真學習,才略大有長進的故事,說明了“開卷有益”的道理。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創新。反思課堂教學創新的情景,可以幫助教師積累自己的創新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使課堂教學充滿靈性和活力。
3 反思智慧的火花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參與意識。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這些“火花”是非常寶貴的。例如筆者在閱讀課上指導學生閱讀《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有個學生站起來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向筆者問道:“武松打死的老虎哪里去了?”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筆者沒有表決,而是發動全班學生討論交流,于是一個個答案出來了:“武松打死的老虎被官吏貪污了,因為那是一個貪官橫行的年代……”
“武松好客,把打死的老虎給村民吃了……”
“武松把打死的老虎交到地方陳列館里去了……”
學生們辯論的熱火朝天。看,智慧的“火花”正在課堂上閃亮。
如何激活學生智慧的“火花”?應該是教學反思的重要方面。課堂上要以欣賞的目光看學生。要善于激發學生在教學中積極參與的意識,讓課堂上迸濺出更多的“火花”,對學生的智慧“火花”教師要善于捕捉,對學生充滿智慧的提問,教師應及時予以肯定表揚,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地方,讓課堂成為美麗的地方。
4 反思疏漏的教訓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使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教學中也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漏或失誤之處。例如,在教《孔乙己》這課時,筆者設置了下列問題:作者為什么寫《孔乙己》?怎樣寫的?學過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課后反思時,筆者認為這些問題應作為重點來探討。應讓學生知道作者寫《孔乙己》是為了抨擊封建科舉弊端,小說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對孔乙己進行了描寫,通過描寫表現了孔乙己“終于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于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這些就讓學生反復體會,讓學生感悟到:考不上學也要學會生活,誓死不做當代孔乙己。讓學生寫感悟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鞏固學習效果。
教師如果上完一節課,不進行教學反思,對那些不足之處不加以改進,不注意吸取教訓,那么一些缺陷也許會永遠隱藏,因此教師應及時查找不足,深刻反思,自我提升。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更加完整、完美,才能走出“教書匠”之列,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
綜上所述:教師上完課要注意從多方面進行反思,并作好記錄。如果在平常的教學中,不注意反思,上完課一了了之,萬事大吉,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那么教學水平就會毫無長進。就會出現“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的困惑,就會出現“無可奈何趣落去”的枯燥。可見,教后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思想,提高業務水平的發動機。
參考文獻
[1]張行濤,周衛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