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實際的觀摩,本文列舉了5年內幼兒園新教師易犯的四大病癥:(1)緊張綜合癥;(2)富貴綜合癥;(3)拿來主義癥;(4)炒冷飯癥。并對癥提供了一系列的的良方進行有效治療。
關鍵詞:課堂病癥 治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226-01
近期,園內工齡5年內的新教師們進行了課堂比武,通過一系列的課堂觀摩,我發現5年內的新教師她們的課前準備都很充分,而且都能用現代的理念、現代的方法和現代的教育手段進行教學,從一個側面也體現了新時代教師們的風采。但同時我也發現了新時代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易犯的幾個病癥。
1 緊張綜合癥
“緊張綜合癥”在臨床學上表現為面對陌生人時容易臉紅、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講話結結巴巴等。“緊張綜合癥”在課堂教學中多發生在剛參加工作的教師身上,表現為教師認真準備的一節30分鐘課,實際課堂為從頭到尾一溜順,為了早點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師越來越快的上課節奏下,15分鐘完成了。雖然沒有漏掉環節,但也沒有重點難點,更加沒有課堂開拓,課堂效果可想而知了。究其原因是教師為了防止被孩子們牽著鼻子走,產生無法控制課堂現象,不敢拓展課堂空間,更加不敢放飛孩子們的思維,只能采取快速上課法了。
治療:采用“歷練法”+“速效救治法”能治療此病癥。教師可以通過爭取各種機會進行課堂展示,克服緊張情緒,放緩課堂教學節奏,感受課堂魅力,放飛孩子們思維,拓展課堂空間的同時,在每節課備課時,按本班兒童的特點準備幾招緊急吸引孩子們注意力,如轉換環節中出示新教具等,學幾句回答孩子們難題的話即可,如遇到不會回答的問題,可以說:請老師和小朋友們下課后再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學會用鐘表卡時間,即每個環節時間的合理安排,并盡量擴大中間,削減兩頭,即突出難點重點,讓每一節課的時間呈現完美的“橄欖球”型。這樣在公開課時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通過熟悉的上課節律平緩地、自信地展現應有的教師風采和課堂魅力。
2 富貴綜合癥
“富貴綜合癥”在臨床學上表現為患者因多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膳食不均衡而引起的營養過剩現象。“富貴綜合癥”在課堂教學中則表現為教師為了吸引孩子們眼球,活躍課堂氣氛,各種教玩具的堆砌,先進教學手段的亂用,引起的教具過剩,氣氛過剩現象。比如:教師開的一節“跳跳虎”的故事課,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為了展示新穎的教學手段,教師在第一遍幼兒聽故事中,采用了邊聽故事錄音邊用立體卡通動物表演,可不料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集中于各種卡通玩具中,影響了聽故事,影響了孩子們對老師問題的深思,甚至成了課堂教學的累贅。
治療:究其原因是教師觀念性問題:她們認為出示圖片太老套了,還是立體卡通動物新穎。殊不知圖片的有些功能,比如反映時間、地點以及動物的表情形象等是立體卡通動物不可代替的;她們認為教具越多越好,只有通過外部的教具手段才能調節氣氛;她們認為自己教學經驗不足,只有用各種新穎的教具才能讓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才能彌補自己的不足。殊不知,這是畫蛇添足,容易使孩子們太激動和太興奮,反而更難控制上課的場面,從而使課中途停止,全砸了。
易犯此病癥的教師應該考慮兩個問題:是否教具越多越好?是否教學手段越先進越好?教師對第二個問題往往會理所當然認為肯定是的,但老師因開課時,多媒體臨時出故障,又缺乏應對經驗,從而課上不下去的例子也常有發生,因此老師在考慮第二個問題時,應多考慮幾個問題:我采取的教學手段是否臨時會出故障?假如孩子們太興奮,無法控制場面,我采取什么措施?
采用“返璞歸真”法來改變思想觀念治療以上病癥。俗話說得好:“合適就是好!”作為新教師應從基礎開始,扎扎實實地學習各種不同類型課的常規上法,在全面掌握各種方法后,再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即先立再破,沒立咋破呢?
3 拿來主義癥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雜文,寫于1934年6月4日。魯迅在文中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闡明了應該批判繼承和借鑒文化遺產及外來文化。“拿來主義癥”在課堂教學中則表現為不考慮幼兒特點,不考慮實際情況生搬硬抄優秀教案。許多優秀教案(特別是網上的優秀教案)環節清楚,方法新穎,但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很高。教師用“拿來主義”,往往會重難點無法把握。
治療:采用“幫忙治療法”可以治療此癥。可以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教師間教案探討,請有經驗的老教師幫忙修改教案,平行班活動試教以求達到最佳效果。新教師還應從日常教學中提煉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能有的放矢地根據優秀教案進行創造式改編。
4 炒冷飯癥
“炒冷飯”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為;為了追求課堂效果,想讓課體現完美性,能更好地控制課堂,教師在課堂觀摩前在同一班小朋友那兒同樣上幾遍。殊不知在課堂觀摩時正因為是“炒冷飯”,所以教學就不新鮮了,孩子們像背書一樣,沒有活力,呆板現象。這樣不但顯現了孩子們的思維被束縛,孩子們的所有回答都局限于已知答案,孩子們的回答完美地讓人感覺虛假,而且使孩子們缺乏想象力,每次問題第一個孩子就能回答完整,整個課堂缺乏內容,節奏偏快,不夠豐滿。更可笑的是:課堂教學中還出現了兩個孩子為一個問題的答案不統一而指責對方記性差,并要求老師裁判的現象。
治療:“百煉才能成鋼;只有工夫深,鐵棒才能磨成針”,其實課堂觀摩對于開課者不是展示成果,不是展示完美,而是讓觀摩者發現問題,力求更加完美。只有發現問題,才能糾正問題,并在糾錯的過程中獲得經驗,從而達到更高的境界。因此教師首先應拋開面子,榮譽問題,改變思想,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平行班活動試教,教師間活動不斷探討做起,這樣才能展現一堂雖有不足,但依然令人深思、回味和學習的課。
以上就是筆者通過系列新教師觀摩課,所總結出的種種弊端和相應的改進方法,其實所有的方法可以歸結為:從實際做起,做個有心人,掌握自己的個人特點,創出適合自己也適合小朋友的教學方法,在不斷的歷練中進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