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的語言,是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等過程中通過與人交往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生活中的語言是真實而豐富的。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幼兒有很多的機會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在交往中操練、擴展自己的語言,積累語言經驗。幼兒學習語言,始終與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感性認識,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愿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進而發展了幼兒的語言。這個過程是復雜和曲折的,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能給幼兒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成長環境,開拓幼兒的視野,發展他們的思維,從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孩子 交流 語言表達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227-01
2006年我投入教育工作,隨著時間的飛逝和環境的改變,在幾年的時間里接觸了很多的孩子,深深地體會到孩子們的生活、游戲、學習的環境是其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工作中經常有很多家長向我們反映,孩子在超市碰到了同學也不打招呼;在家里從不跟父母說幼兒園的情況;在路上碰見父母的朋友也不說話、不打招呼等等。而孩子在幼兒園回答問題積極活潑,根本不像父母所說的那樣,這很讓我“頭痛”,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在這幾年的摸索中,我覺得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 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交流,增強幼兒表達的欲望
維果斯基的發展理論認為:孩子的語言是一種工具、手段,是一種交流的途徑。日常生活給幼兒提供了很多交往機會,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幼兒口語表達獲得發展。因此,我們要注意把握真實的生活情景,盡量多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會表達。
在一次戶外活動的時候,我看到陽陽推倒了曉涵,以往我會因此批評陽陽,跟他講道理,鼓勵他們做好朋友一起玩。但這次我想的就是如何利用這樣的事件達到最有效的教育價值,即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讓“當事人”講述推人的原因和經過,讓“當事人”自己分析這樣做是否合適,讓其他了解情況的幼兒講講當時的情景,讓其他幼兒發表不同的意見等等,這樣可以發展幼兒的敘述性、描述性的語言,還發展了幼兒的辨論性語言。
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生活情景,往往給幼兒提供各種難題,但因為和自身的需要相關,幼兒會主動的去解決。
記得圖圖剛進幼兒園時都不愿跟我們老師講話,不過對于自己的東西很愛護的,有一次,他帶了一瓶牛奶放在柜子里,午睡起床后看見同伴在動他的牛奶,他跑到我面前跟我說:“老師,她想吃我的牛奶。”我立即表揚了他,之后圖圖跟同伴的交流也逐漸多了起來。事實上,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會促使幼兒用語言與他人交流,而老師積極的引導則極大地鼓勵了他們的交流行為。
2 在幼兒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豐富的生活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源泉,家長應有意識地積極引導孩子接觸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并在生活中積累經驗。通過讓孩子多觀察各種事物,擴大孩子的眼界,增長知識,從而豐富孩子說話的內容,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前,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娛樂性活動,比如平時讓孩子看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節假日帶孩子到公園、實踐性場合玩耍或到風景名勝地觀光旅游等。父母應利用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機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興趣,在孩子觀察時或觀察后,父母可以很自然地、輕松地跟孩子交談。長此以往,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好問、好思考、好想象的要求,而且能加深孩子的認識,對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由于幼兒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渡過的,他的言語直接受家長的影響和暗示,因此,家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我不僅在幼兒園加強實施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而且在幼兒家長中廣泛進行宣傳,引導家長注重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爭取家園共同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幼兒天性好奇好問,家長切不可因厭煩讓其閉嘴,而應就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引導他思考、探索。家長每天都要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游戲、玩耍,增加與孩子的交流。如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后,家長要耐心地問問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什么,做了什么等,有意識地鼓勵孩子把在幼兒園里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聽;還可用鼓勵的眼神讓孩子說說一天中自己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事,并幫助孩子作好記錄,第二天反饋給老師。這樣既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又能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增進與孩子的情感交流。
3 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
愛說,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要增強幼兒的意愿活動,每天都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閱讀時間,讓幼兒與幼兒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閱讀、閑談中促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語表達是非常有趣而豐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擾下,他們有著自己的言語交往方式。每次午飯時間,孩子的吃飯速度有快有慢,快一點的孩子們經常三五個在活動室的語言區看看書又竊竊私語。看到我走進,她們立即停止交談,而當我視而不見地走過,她們又興奮的交談起來。原來他們在講故事,老師來了反而有點不好意思了。
當然,對于性格內向、膽小、自卑,不愿跟人交流的孩子,我們要無“原則”的鼓勵,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表達,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這些孩子,因為膽小與自卑,往往說話聲音非常小,甚至自言自語,這時,教師就要付出百倍的愛心,從保護孩子的自尊出發,在他們的講話中挑亮點。尤其對于第一次在集體面前開口說話,哪怕說了一個字,說了半句話,也要真誠的鼓勵,切忌橫加指責,盲目排比,粗暴對待。同時對于口齒不清不能正確發音,但表達愿望又非常強烈的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給予適時糾正。
孩子的語言表現需要一個完全放松的環境,不受任何限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閱讀、表達有利于提高孩子自主閱讀的能力。可能他們講的和故事書、繪本中的表達有些出入,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有著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總之,語言表達能力是打開成功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成為成就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過程中,一定要為孩子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多聽、多說、多看、多練,讓每一個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都能夠得到發展和提高,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