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的游戲教學是為了使兒童在其中能得到更大的主觀性自由,從而培養其邏輯思維、藝術情感、人際交往等能力,幫助其個性得到更好的鼓勵與發展。游戲教學實際上就是充分發揮幼兒的非理性因素的動力、激發和誘導作用,挖掘其潛在的創造力與意志力,將素質教育的概念引入幼兒教育領域。本文綜述了幼兒園游戲教學的一些基本思路,對相關策略也做了簡單介紹,以供幼教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 游戲教學 非理性因素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228-01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也是未來的希望。做好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實際上就是為了構建以后的人才系統最基礎性的工作。理論認為,兒童是以純主觀角度完成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也就是說,兒童在生活與學習中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中心的。所以,在幼兒教育工作中,首先必須關注兒童的直接需求,同時應該采取一些方法刺激兒童對探索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過去填鴨式的教育方法明顯違背了兒童的天性,所以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Jean Piaget)的研究有力地支持了這一觀點。
1 思路
對于傳統幼教工作發生的一些問題,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經驗教訓,并摸索出幼兒園游戲教學的一些特性:
對于傳統幼教工作理論的變革。傳統幼教主要依靠兒童記憶的符號性來讓其掌握知識、了解世界,卻往往忽略了參與交流的方式。兒童作為尚未成熟的人,有權利在可控的范圍內接觸自然、融入社會,而參與交流正是最好的手段。這種參與交流,既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包括兒童彼此之間的相處,更包括幼兒接觸陌生人與許多未知的自然事物。所以,可以適當讓幼兒參加帶有虛擬身份性質的游戲,營造幼兒之間互動的舞臺情境。同時,傳統幼教方式偏向于抽象邏輯化。由于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鍛煉才能生成鞏固,有時候很難掌握一些符號的意義,因此,教育者有必要為其創造更為形象、簡單的符號系統,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娛樂、學習中逐漸構建其邏輯思維方式[1]。
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游戲教學主球幼兒主觀能動性,其對游戲方式與內容可以自行選擇與設計,不應由教育者機械制定,而是根據幼兒的個性與需求來實際操作。游戲內容應該具有較高的發散性和自由性。同時,游戲教學的情境也不能過于死板,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來創設,以此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教育者在游戲過程中不僅扮演指導、影響的角色,更應該把自己置于游戲情境中,與幼兒共同參與、分享游戲過程,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適時加以表揚與批評。
將素質教育的理念推廣到幼教領域。游戲是一個群體性活動,因此,要保證幼兒在這個活動中的相互平等性,簡單來說,就是制定必要的游戲規則以約束幼兒的行為。這樣就會讓幼兒保持對游戲的興趣,變“要我玩”為“我要玩”。同時,適當的游戲規則有助于幼兒逐漸適應成人社會的運行機制,培養幼兒的社會屬性[2]。
所以,幼兒游戲教學的這些特性可以指導我們總結出其一般規律,即師生互動、寓教于樂、生動活潑。游戲是手段,教育是目的,為了達到引導幼兒身心得到雙重發展的目的,可以不拘一格地進行游戲教育。
2 指導策略
游戲教學其最終目標是通過游戲方式讓幼兒在各個方面完善與充實人格,獲得全面發展。在游戲過程中,教育者的主要工作包括游戲的制定、觀察與互動三個環節。
2.1 制定環節
要對游戲教育進行制定,首先要確定教育思路,即通過游戲能夠給幼兒帶來哪方面的教育?其主要內容有:(1)游戲的目的與方向。它能間接傳遞給幼兒“為什么要做這個游戲”的信息,引導幼兒主動思考游戲的動機與好處;(2)游戲的情境。它把幼兒從抽象的游戲目的帶到具體的角色情境中,容易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鍛煉其交際與應對能力;(3)游戲規則。如前文所述,幼兒群體在進入游戲狀態的時候,必須遵守相同的游戲規則以約束幼兒的任性反叛心理,只要規則制定得當,不但不會抑制幼兒的個性自由,還會有助于其對社會的融入與適應[3]。
2.2 觀察環節
一般來說,幼兒的天性驅使他們在游戲中會表現出真實的自我,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會準確無誤地展現在觀察者面前。在游戲的過程中,觀察者能夠充分了解幼兒對游戲的參與程度、熟練程度,借此得出幼兒具有哪方面的天賦或者缺陷。對他們的觀察可以通過掃描式觀察或者隨機式觀察,兩者互有利弊,應根據實際情況輪換使用。還可以讓幼兒進行互察。這樣既可以提高其觀察能力,也有利于其學會互動交流。教師既可以脫離于游戲情境,類似于體育比賽中的裁判,只承擔宣布與執行規則的任務;也可以在游戲情境中扮演角色,與幼兒處于平等的地位。無論選用哪一種方式,教師都可以利用幼兒在游戲時不設防、袒露自我的狀態,對幼兒適時進行教育。
2.3 互動環節
我們知道,兒童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對新事物往往是三分鐘熱度,所以教育者不能無節制地滿足幼兒的不合理要求。在游戲中,教育者與幼兒合作關系,這就決定教育者不能以控制的心態面對他們。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學會語言與動作的暗示,包括表揚、鼓勵、抑制以及批評。當幼兒在游戲中表達了尋求幫助的意圖時,教育者可以適當給他們設置人為障礙,制造一些小麻煩,借此鍛煉幼兒的能力??偟膩碚f,教育者在游戲互動中應該傳遞給幼兒三個信息:(1)幼兒享有游戲世界中的一切自由;(2)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是受到完全信任的,不必有任何顧慮;(3)幼兒必須學會遵守游戲規則,同時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學會基本的應對方法。
3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者在在與幼兒的游戲互動中應盡量避免對情境的破壞與控制,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根據實際情況來操作。這需要他們觀察仔細,判斷準確。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引導幼兒通過游戲得到正確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小英.開放式創造性游戲的創設與指導[J].學前教育研究,2008,12(2):24-25.
[2]陳世聯,申毅.幼兒園教師教學活動組織現狀調查與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8,3(9):35-37.
[3]蔡洪菊,吳玨華.淺談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支持[J].學前教育研究,2009,6(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