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消費群體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年輕化白酒并不能獨占這一部分市場。青春小酒與傳統白酒消費的場合存在形象上的不符。
先說受眾方面,一提年輕群體消費市場,傳統酒企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有待開發的金礦。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據調查顯示,大多數人都認為,喝酒是進入職場的一項必備技能。這說明年輕人是有融入社會成熟交際模式的需求。也就是說,不管是出于主動消費還是被動需要,年輕消費群體認為白酒消費是有必要的,而非絕對排斥的。在很多營銷專家眼里,都把80、90后定義為一群追求個性特立獨行的消費群體,卻恰恰忽略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數。白酒消費習慣是在強大的社會交際秩序影響下形成的,甚至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通過被動熏陶而形成的一種消費習慣。從這一點上來說,年輕消費群體市場并非是一個空白市場,刺激這一部分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需要的是深度挖掘消費增長的潛力點,而非進入了一片藍海。再者,年輕消費群體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年輕化白酒并不能獨占這一部分市場。青春小酒與傳統白酒消費的場合存在形象上的不符。這樣一來,就把青春小酒的消費市場進一步細分了,即自飲消費和朋友聚飲。年輕人大多還沒有養成白酒消費習慣,喝白酒多是出于消費場合需要,自飲消費需求很少,年輕化白酒市場尚在培育之中。
再說產品,年輕化白酒在產品改良上缺乏真正吸引年輕人的特點。雖然青春小酒已經成為酒行業的一種風潮,但是推出的年輕化白酒品牌多是在品牌概念上做文章,在涉及產品本質上并無多大亮點。品牌形象和產品包裝的年輕化配合新媒體營銷,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注,但是很難成為他們持續消費的理由。尤其是當年輕化品牌泛濫的時候,品牌定位就失去稀缺性。在眾多年輕化小酒中如何保持差異化也是一個問題。
最后說說消費斷層問題。把解決消費斷層問題冀望于年輕化白酒,從目前來看還只是一種奢望。白酒畢竟是一種消費品,無論是售賣品牌概念還是滿足情感訴求,都是基于白酒的使用價值之上的。年輕消費群體如果不喜歡白酒,那么換個酒瓶包裝就能吸引到他們了嗎?這就好像說我不愛吃芹菜,換個盤子盛給我,就會愛吃了一樣不靠譜。要解決消費斷層問題,先得弄清楚消費斷層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有人把消費斷層問題歸結于傳統酒企刻板的形象與營銷方式。白酒形象問題就不用多說了,古老的民族產業,面向成熟人群的消費品,既定形象一時之間難以顛覆。營銷方面,酒企的營銷方式是很落后,亟待升級,但也是由于客觀的消費市場決定的,并沒有許多人口中說的那么不堪。通過炒作概念就能推高產品價位的一個產業,一個保持十年高速增長的行業,營銷能力還能有多弱?一邊說著酒行業營銷水平低下,好像任何一個行業的介入都能把白酒業攪得天翻地覆;另一方面眼見著業外資本不溫不火鎩羽而歸,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總而言之,消費斷層的原因不在于這,而在于來自其他酒種和飲料的競爭。可樂、雪碧、啤酒、紅酒等飲品近年來大行其道,而這些產品都是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心理和訴求的,這樣一來,年輕人在飲品上的選擇權大大增加,白酒份額自然會減弱。青春小酒要在這些飲品受眾多的市場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