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做電商主要是品牌影響力的較量。而到了網絡平臺上與大品牌同臺競技,基本沒有勝算。
從網絡環境的層面來講,現在還不具備大規模做電商的條件。垂直型酒類電商目前是酒仙網一家獨大,并且有越做越強的趨勢。這說明酒類電商平臺缺乏一個多元化的競爭機制。廠商之間的競爭與博弈是永恒的主題,雙方既要共同牟利,又要進行利益分配。像酒仙網、1919這種大的直營體系,是廠家與消費者之間的“夾層”。消費者是萬萬不能得罪的,想獲得更大的利益空間只能向廠家伸手,說白了就是增強自己的話語權來與酒企爭利。經銷商的權力放大以后,只會反噬廠家。這一點從家電行業的終端連鎖倒逼制造商可以得到印證。而酒企自建電商,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網購白酒的消費群體還不足以支撐獨立平臺的發展;另一方面酒企業也缺少專業的人才和運營經驗。酒企現在獨立做電商還只能是一種戰略投資。
從企業角度來講,中小企業并不適合做電商。我們先看電商做得比較好的行業:服裝和電子科技產品。這些產品的特色和賣點可以通過網絡直觀地表現出來被消費者所感知,而白酒就不具備易感知的特點。因此酒企做電商主要是品牌影響力的較量。而到了網絡平臺上與大品牌同臺競技,基本沒有勝算。區域強勢品牌和全國性品牌雖然能夠通過電商實現一定的銷量,但酒類電商乃至于整個電商行業都還處于以價格優勢取勝的粗放式增長階段。中高端白酒是高溢價的產品,線上價格對傳統渠道的沖擊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所以目前的情況就變成中小企業做不了電商,大企業受累于傳統渠道,不敢貿然涉足電商。
酒企做電商的一個前提是其自身能夠有效控制整個終端價格體系。但是你等垂直型電商發展壯大以后,這些酒類電商網站手中握著多少個白酒品牌,你還能天真的指望定價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嗎?當電商平臺的品牌做強時,產品的品牌反而會被弱化。養成網購白酒習慣的消費群體會更傾向于選擇從哪個網站買酒,然后再考慮買什么酒。酒類電商的馬太效應已經凸顯。可供酒企選擇的平臺很少,酒類電商面向的酒企卻很多,這種選擇權的不對稱導致廠家話語權變小是電商的一個最終指向。你憑什么要求垂直平臺主推你的產品?不但品牌影響力要強,還得做好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的準備。
酒企大規模發力電商確實能夠在客觀上促進酒類電商的發展。但是酒類消費的總量是已經穩定了,“飲酒過量”已經是一個常態化現象。與此同時,由于白酒的主要消費場合比較單一,自飲消費所占比重較小,消費者在白酒選擇上基本是按需購買,對刺激白酒消費意義不大。電商可以做,但要先看看你是不是具有做電商獨有的優勢。
酒行業的六個大趨勢都是看起來很美,卻知易行難。總之說了這么多,并非是對以上的趨勢全盤否定,而是給酒行業提個醒: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也沒有穩贏的機會。從短期救市的角度來說,這些大熱門都是偽概念。從長期發展來說,這些趨勢的未來也并不明朗。三人成虎,聽的次數多了人人都以為這些趨勢是多么好的發展機遇。但凡事都要有個度,當人人都知道它是機遇的時候,機遇恰恰就變成了陷阱。酒行業面臨著深度調整,應當穩中求變。自顧不暇如何準確把握行業大勢?酒企需要多一些務實精神,老老實實釀酒,本本分分營銷,強品牌,拓渠道,才能真正站穩做強。能讓你脫困的只有自己,而不是什么盡人皆知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