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資本市場,如果有人持有的股票被伊坎列為收購對象,那就如同中了彩票一樣,股票會節節高升,比如曾經的康寶萊、雅虎等。但是對于公司的管理層來說就高興不起來了,因為伊坎極有可能將他們踢開,就像摩托羅拉那兩任CEO一樣。
“永不停歇”的企業狙擊手
古稀之年的伊坎,擁有近200億美元的凈資產,以及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的頭銜,被人們稱為“投機家”、“激進投資人”,當然,還有那個出名的“企業狙擊手”。
即使伊坎本人也不喜歡“企業狙擊手”這個稱號,但是在位于曼哈頓商業區的辦公室墻上的一幅19世紀的油畫似乎已經說明了一切——這間辦公室擺放著各色古董,而這幅油畫卻依然顯眼,畫中的情景正是拿破侖在弗里德蘭戰役上縱馬馳向俄羅斯軍隊。或許對于外界的評價者來說,伊坎就是拿破侖這樣的人,擁有著出色的頭腦以及雄心,喜歡在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之后,讓對手崩潰或者臣服。
盡管伊坎的偶像是亞歷山大大帝,但是二者均有著“永不停歇”的特性:“你攻下一個國家,開始殖民,然后繼續進攻下一個。”這也是伊坎的領導風格。對此,耶魯大學管理學院Millstern企業管理中心總裁StephenDavis的評價是:“這個公司對這位老板的風格、個性、能力的認同度如此之高,真的無法預測它未來的發展方向。毫無疑問,他手下的團隊很能干,但他的領導是公司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于是,1978年以來,“卡爾?伊坎”這個名字就如同惡魔一樣令全美企業界苦惱不已。
恐怕最近對這個名字苦不堪言的便是全球知名網絡視頻租賃公司Netflix的CEO里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了。
在2012年的11月,伊坎通過購入股票和買入期權的方式總計購入約10%的Netflix股份,這導致Netflix在納斯達克收漲14%,當時就已經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伊坎高調宣布買入股份,目的就是要在未來以更高的價格拋售。而當時Netflix馬上做出回應:啟動一項毒丸計劃——“旨在保護Netflix公司和它的股東不受董事會認定的,不符合Netflix公司及其股東最佳利益的任何收購行動的傷害”。盡管如此,投資人依然歡迎這位給自己帶來大把鈔票的“狙擊者”。
與分析人士的推測一樣,在2013年的10月12日開始的12天里,伊坎出售了300萬股Netflix股票,總獲利約8億美元,其中獲利最大的一天,伊坎以341.44美元出售了240萬股,要知道,一年之前伊坎收購的價格差不多是均價58美元,僅此一天,伊坎就收入了6.45億的利潤。而這之后,Netflix的股價馬上下跌超過了9%。
“狩獵”無人想要之物
對于“獵物”的選擇,伊坎有著自己的戰略——“瞄準”人浮于事的大公司,先是收購足夠的股份,然后推翻管理層,削減浪費,出售不盈利的部門,從而實現最重要的目標:讓公司股票在短時期內快速上升,從而套現獲利,2012年的Netflix就是最好的例子。“我通常都是在買沒有人想要的東西”。伊坎就是這樣評價著自己的投資哲學。
幾十年間,伊坎“狩獵”的目標遍及所有行業,從石油、天然氣到酒店;從藥品到地產;從手機制造商到傳媒集團,那些擁有巨大市值的公司,如環球航空、西聯匯款、摩托羅拉、時代華納、雅虎等,都曾被他“突然襲擊”過。巴菲特和他的導師格雷厄姆也做過不少收購公司后改組管理層的事情,但是依然沒有伊坎做得這么多。
很難想象這一切杰舉的完成者,是一位總是穿著休閑的棉布褲子和船鞋,脖子上總掛著一副眼鏡的“斯文的學者”——或許正是因為此形象與其雷厲風行的動作有著極大反差,所以讓那些曾被他狙擊過的企業高管們更是承受了不小的打擊。
“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錯誤的,如果你隨波逐流,成功就會遠離你,所以我買的都是那些不那么耀眼、不被人喜歡的公司,要是整個產業也失寵于大眾就更好。”這便是伊坎的投資思路。對此,瑞銀投資銀行主管肯?默理斯說:“他會在最不可能的時候買入企業的股票,那時人們只看到企業毫無希望,所以在當時,很少有人會認同伊坎的做法。”
為了能將自己的選擇做到最好,伊坎把他自己埋身于曼哈頓總部高明的研究團隊中,但是通常,選擇獵物時,最重要的人還是伊坎本人。他的高級顧問說:“50% 到 60%的好點子都來自于伊坎。”伊坎常常一天打10多個小時的電話,對象包括投資銀行家、對沖基金公司經理、分析師等一切能給他提供線索的人。一旦找好獵物,伊坎就會與同事們對該公司的每個方面都仔細分析,翻來覆去地分析。
特別鐘情于短線的“維權投資者”
與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長線投資方式不同,伊坎特別擅長做短線投資,通過突襲方式先購入一定數量被他相中的公司的股份,然后以股東或董事身份尋求從內部改變公司,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他的推測極準,以至于可以說一旦他買進了某公司的股票,他就注定要賺錢,然后就是壓榨管理層以使得收益更大。但是他的投資方式卻存在一定爭議。有人稱伊坎的行為是“綠票訛詐”,大量收購目標公司股票,逼迫目標公司以較高的溢價實施回購。
也有人把他描述為“股東積極主義者”,因為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小股東話語權分量不足,彌補大股東內部控制的缺陷。《財富》雜志也把他稱為股東權益的保護者,“不管你信不信,現實中的伊坎是一個復雜而又多才多藝的人——他精通各種賺錢之道,可能為股東賺的錢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機者都多。”
與伊坎有過接觸的美國芝加哥宏觀策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首席經濟學家、美國新澤西空景投資策略顧問戴險峰表示,伊坎的投資策略屬于事件推動類型中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子類——維權投資(ActivistInvesting)。之所以叫“維權”,是因為他們往往是小股東(大都持有不到10%的股份),得不到管理層配合,相反,公司方面會想出種種辦法去抵制。所以維權投資者大多有一些共同特點:目標明確、態度強硬以及不擇手段。
而伊坎更確立了他“維權”的基本攻擊點:極端鄙視大公司的CEO。他最樂于舉的例子就是大學里的吃喝俱樂部。在他眼里,這些俱樂部的頭頭無所事事,但都是“好人”,整天在俱樂部里晃悠。這樣的人可能不是很聰明,但卻招人喜歡,因為他從來不得罪人。
對這類人所在公司的CEO,他還有一個“笨蛋”進化論:吃喝俱樂部的頭頭進入公司后,由于具有上述特質,有很強的政治敏感性,對上級不會造成威脅,所以在公司能夠得寵,得以一步步朝上爬,最終達到僅次于CEO的位置。等到他當了CEO之后,遵循同樣的規則,在選人上還要找一個更笨的人。這樣,很快公司的CEO們就都是徹頭徹尾的“笨蛋”。
聽上去的偏激思路,倒是很符合他的激進投資之風。
三大工具匯聚財富力保惡意收購成功
如今叱咤資本市場的伊坎主要通過三大投資工具來聚集財富。
首先是成立于2004年的伊坎合作基金。該基金所需最低投資額為2500萬美元。作為發起人,伊坎自己的公司將收取 2.5% 的年費和 25% 的年度凈利潤,這比一般的對沖基金都要高(其他對沖基金通常分別只收取 1% 和 20%)。如今,該基金管理著70億美元的資本,其中伊坎本人出資15億美元。該基金主要投資于伊坎擅長的惡意收購領域:通過持有公眾公司股票,之后努力推進公司管理或策略的改革,讓公司股票和價值在短時期內快速上升。據投資者說,成立不足3年的伊坎合作基金年投資回報率高達40%,稅后凈利潤率為28%。
其次是American Real Estate Partners(AREP),這是一家私人投資基金。過去的幾年里,AREP共為股東創造了約40億美元的財富。該基金的策略是:低價買入一家沒人愿買、只有破產一條路的企業,之后把企業經營好,通常持有六七年,在公司獲市場青睞時高價出售以獲得巨額利潤。伊坎用這個辦法在房地產、賭場、能源等領域多次出手,屢試不爽,獲利巨大。那些在上世紀90年代被該基金購買的公司,出售時的價格已是購買時的6倍。
第三是伊坎個人在鐵軌交通制造企業ARI公司、破產的汽車零件公司Federal-Mogul公司、金屬再利用企業Philip Services公司投資了50億美元。他還在癌癥藥物生產企業ImClone公司、電信服務企業XO通訊公司占有控制性的股份。這些足以保證了伊坎每次進攻對手時的資本。
從堡壘內部漏洞攻擊的覓食者
1936年2月16日出生在紐約皇后區Far Rockaway的伊坎,青年時代在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中攻讀哲學——直到今天,這所學校也還是全美擁有富翁校友最多的大學之一。1957年,他聽取母親的建議到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isty)轉攻醫學。但對醫學毫無興趣的他沒多久就輟學參軍去了。
在軍營里,伊坎以自己特有的投機才能迅速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撲克牌高手——這似乎與許多美國資本圈大佬一樣,牌技高超。入伍6個月后,伊坎選擇了退伍,從此在華爾街做了一名股票經紀人。
伊坎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生涯開始于1961年。伊坎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踏進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情形。寬敞的大廳里人頭攢動,那些身穿紅色馬甲而在人群中穿梭不停的交易員忙碌的身影緊緊地牽引著每一個人的視線,而且他們每一次發出的喊價聲都會令所有人臉上的表情在瞬間發生著喜怒哀樂的戲劇性轉變。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之中,伊坎強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與興奮,以及體內積蓄良久的財富能量的狂熱躁動。直到多年后,功成名就的伊坎回憶起自己初次走進紐交所的情景時依然唏噓不已:“它們就像點石成金的魔法師,讓奇跡在一夜之間發生,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個的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
顯然,被華爾街所完全迷倒的伊坎在來不及思考股票究竟為何物的情況下就開始學著他人進行買賣交易,而且因為出色的投機技巧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就輕松賺到了4000美元,作為對自己投資成功的犒勞,伊坎用賺來的錢買了一輛敞篷車。然而好景不長,1962年美國股市的崩潰讓初出茅廬的伊坎幾乎把前期所賺資金損失殆盡,而且還不得不賣掉心愛的敞篷車。難能可貴的是,從股市中栽了一個大跟頭的伊坎已經清晰意識到了自己專業知識的缺陷與貧乏,他開始發瘋似地到夜校充電,從零開始學習會計、證券分析等基礎課程。三年之后,伊坎用自己的積蓄和從朋友那里借來的一部分資金成立了一家名為Icahn Co.的小型證券公司,主營業務是風險套利和期權交易。
1978年,伊坎開始涉足公司惡意收購領域,汽車零配件制造商輝門公司成為他的首個獵物。上世紀80年代初,這家歷史悠久的公司一度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精明的伊坎嗅到了機會,他籌資8000萬美元毅然收購了輝門。之后,伊坎重金聘請麥肯錫等國際專業顧問公司為企業在戰略設計、管理改革等方面提供咨詢,并最終將這家企業轉型成一個管理規范和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公司。幾年后,當他決定出售輝門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價值已經是當初收購價的20倍還多。
首戰告捷的伊坎自此開始了貪婪的“覓食”之旅。1985年,伊坎發覺剛剛完成業務拆分的環球航空集團存在控制權漏洞,便聯合合伙人悄無聲息地頻繁買進該公司股票。在達到監管機構規定的需要披露持股情況的底限后,他開始瘋狂地迅速加碼,數天內將持股比例從5%驟提至16%。直到此時環球航空公司才意識到大事不妙,但伊坎并沒有就此收手,而是窮追猛打,繼續增加持股達到52%,最后完全控制這家公司。
如今,在美國股市頻創歷史新高之際,伊坎表示出審慎態度,他認為市場很容易出現大幅下滑。伊坎指出,目前美國絕大多數企業的盈利都好比“海市蜃樓”,并非因企業運營向好實現的,而更多是受到低借款成本的推動。不過伊坎強調無法預期市場的短期表現,因為有太多變量。
嘴上從不饒人的孩子氣對手
除了對于伊坎“惡意”投資的厭煩與無奈,資本圈大佬們還不得不面對一個行事極為高調,或者說有些孩子氣的對手。
在2013年的11月,伊坎旗下的伊坎公司(IEP)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該公司第三季度營收57億美元,凈收益為4.72億美元。原本財報已經足夠顯示了收益額,但是伊坎偏偏在財報聲明中加了這么一句話:“如果你在2009年購買了Icahn公司的股票,那么在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持續復蘇的大環境下,你就能實現平均每年39%的高回報率。”同時,伊坎表示“如果從經濟開始復蘇的2009年4月開始計算,投資IEP股票就能帶來總共高達347%的回報,平均每年回報率為39%。而從2009年4月至2013年9月,IEP的凈資產價值已經增長了282%,平均每年增長35%。”
不僅如此,在剛剛過去的10月里,伊坎還與比爾?格羅斯在推特上拌起了嘴。原因是,當時伊坎寫信給蘋果CEO庫克,建議蘋果進行15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結果格羅斯在推特上諷刺:“Icahn應該離蘋果遠點,像比爾?蓋茨那樣多花點時間做慈善。如果Icahn足夠聰明,你應該用這點聰明勁幫助更多的人,而不是你自己。”對此,伊坎馬上回應“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人,為什么你不像我和蓋茨以及其他人那樣,加入givingpledge.org呢?(givingpledge是蓋茨和巴菲特建立的一個慈善組織,鼓勵世界上最富裕的那些人將他們大部分的財富捐獻給慈善機構。伊坎在2012年加入該組織,目前他已經給西奈山醫學院捐獻了2億美元,這是紐約教學醫院有史以來最大的捐贈。)”
要知道,伊坎,今年應該是77歲高齡了。當然在此之前,他也從未在嘴上饒過人:1988年,德士古(Texaco)首席執行官不愿拆分有價值的加拿大子公司并提高分紅水平,伊坎將其行為和希特勒及斯大林相提并論:“很多人為反對暴政而死。我至少可以對它投反對票。”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1998年談到另一位企業狙擊手羅恩·佩雷爾曼和漫畫公司漫威(Marvel)的爭端時,伊坎說:“他就像個水管工,你借錢給他,讓他的事業起步;接下來他會到你這里來,弄壞你的房子,然后再告訴你,他想要你的房子,但他一個子兒也不想掏。”
2006年評價時代華納(Time Warner):“偉大的傳媒公司需要遠見卓識的領導者,而不是把總部設在哥倫布環島,只會放馬后炮。”(《財富》雜志(Fortune )為時代華納所有,而且仍設在時代華納的洛克菲勒中心辦公室內。)
又如,他在解釋2008年美國經濟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時將雅虎(Yahoo)董事會及首席執行官作為典型:“我早就習慣于國內許多董事會和首席執行官的效率以及由此造成的美國公司缺乏競爭力的局面……但楊致遠和雅虎董事會還是讓我感到吃驚……”
再如他在關于阿克曼的對話中寫道:“比爾,你把我稱為偉大的投資人,對此我表示感謝。不幸的是,我不能這么稱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