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酒時代:五十年代
關鍵詞:大鍋飯 、土改、大躍進
代表物件:毛主席紀念章、上海牌手表
年代食物:土豆、紅薯
流行歌曲:革命歌曲
年代人物:毛澤東
意氣風發是那個年代的味道。
彼時的中國大地萬象更新,各行各業都在重建。酒行業也不例外,1953年,中國共產黨執政時代的第一屆酒評會評出了全國八大名酒,但行業生產能力有限,酒很難進入尋常百姓家。這個時代,過年的新衣得定做,當然物資短缺導致大年三十也不一定能吃上白米飯,“當家作主”的工人階級過年時很難找到酒的影子,但農村春節年味十足,自釀的酒成稀缺資源。
大事件:
《憲法》頒布、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計劃提前完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無酒時代:六十年代
關鍵詞: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災害、大字報、紅衛兵
代表物件:紅寶書、紅袖箍
年代食物:玉米面、紅薯面稀飯、窩窩頭
年代歌曲:紅歌
年代人物:雷鋒 焦裕祿 李四光
60年代,剛剛恢復的國民經濟由于政治運動陷入低谷,三年自然災害使得老百姓最大的問題變成了糧食問題。能吃上飽飯已經萬幸,酒成了奢望。
這個時候過年最大的愿望是能吃上一頓餃子,過年的禮節基本被忽略。
大事件: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文化大革命開始
苦酒時代:七十年代
關鍵詞:文化大革命、四人幫、 改革開放
四大件: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手表
代表物件:中山裝,海軍裝,五星八角帽
年代食物:棉花糖、果丹皮、酸梅粉、冰棍
年代歌曲:樣板戲
年代人物:陳景潤、鄧稼先
70年代是一杯全體中國人自釀的苦酒。
改革開放后出生的人似乎很難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整個國家處在一種混亂不堪的狀態,國民經濟發展幾乎停滯,過年也要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
大事件:
文革結束、高考恢復、東方紅一號發射、唐山大地震、分田到戶
美酒時代:八十年代
關鍵詞: 改革開放 春節聯歡晚會、迪斯科
年代食物:各種蔬菜瓜果
年代歌曲:西北風
年代人物:張海迪、鄧麗君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使市場上商品日漸豐富,酒成了平時老百姓可以隨意購買的商品,全國第五屆評酒會1989年在合肥舉行,評出十七種國家名白酒。而過年成了喝酒最集中的時段。
80年代是中國近百年來年味最濃的時代,街上到處掛滿了紅燈籠,喜慶而溫暖。年夜飯有魚有肉,還有不能少的餃子。全家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年初一穿新衣服,還要玩兒命的放爆竹。“今天我家、明天你家、后天他家”喝過年酒是那個年代歡慶的表現形式。酒席散盡時,“家家扶得醉人歸”。在那個剛剛開始的富裕時代,過年酒成了一個展臺,大家滿面春風地展示著自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之所以把這個時代稱為美酒時代,不僅僅是因為整個80年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純真年代”,還因為這個時代,化工業還沒入侵這個行業,中國的酒基本上全是用糧食釀造,基本上沒有任何添加劑,是真正的“美酒”。
年代物件:
新四大件:電視機、錄音機、冰箱、洗衣機
拼酒時代:九十年代
關鍵詞:春運、交誼舞、彩電、出國、外來妹
年代物件:投影機、錄像機、卡拉OK、VCD機
年代歌曲:校園民謠、港臺流行樂、地下搖滾樂
年代人物:孔繁森、崔健
90年代中國經濟的發展并不順暢,但增幅依然強勁。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催生的具體影響力使得中國的私營經濟開始進一步活躍,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小工廠吸引了內陸大批打工者前往,春運成了大事,團圓還是過年的主題,每當到年底,如潮的人群依然奔向大小車站,擁擠著要趕在大年三十前回家。
這個時代,有錢人開始到飯館吃年夜飯,已經嘗到富裕滋味的中國老百姓開始了一個拼酒時代,從城市到鄉村,過年就是喝酒,過年的禮品中酒開始占據最主要地位,初一去誰家,初二去誰家,在春節的熱鬧喜慶中能喝到元宵節后。
雖然在90年代后期葡萄酒開始流行,但大多數人對身體健康的概念并不敏感。整個90年代,在中國過年的酒席上,主流文化是比拼誰的酒量大:能喝意味著身體強壯,有闖勁,符合那個時代對成功者必備素質的期望。
大事件:
香港回歸、鄧小平南巡、第11屆亞運會、50年國慶
炫酒時代:00年代
關鍵詞:WTO 中國崛起 互聯網 奧運會 和諧社會
這十年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十年,也是中國酒業的黃金時代。以白酒為代表,各個酒種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進口葡萄酒也隨著關稅的下調快速進入中國市場,并取得了可觀的市場份額。
中共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奮斗目標之后,和諧成為了人們對待社會、工作、生活等一切事物的最高準則,“和諧過年酒”也是課題之一。
但事實上,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炫富時代。經濟的高速發展造就了一批富豪和一群會飛的豬,有錢人比比皆是,從XO到茅臺再到拉菲,酒逐漸成了炫富的載體。
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過年喝酒拼酒的越來越少,但炫酒的越來越多,喝了多少開始不重要,喝的酒貴不貴成了主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