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生產總值,即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它在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的同時,也反映了一國的國力與財富。根據支出法計算,GDP由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四個部分組成。從計量角度分析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國家經濟投資、集體經濟投資與個人經濟投資三個方面對GDP的影響。
關鍵詞:投資;固定資產;GDP;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8-0010-05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的核算標準有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根據支出法,GDP由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四個方面相加所得。GDP不僅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固定資產投資又稱固定資產再生產活動,是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其過程包括固定資產更新、改建、擴建、新建等活動。固定資產投資是社會固定資產再生產的主要手段,也是GDP核算指標中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圖1為1996—2011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可以看到中國全社會對于固定資產的投資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增長速度也在逐年增加。作為投資的一個重要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貢獻。首先,固定資產投資增加,表示未來形成經濟發展的投入增加,未來GDP的產出就會增加;其次,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使得當前GDP的投入得到增加。因此,固定資產投資既促進當前的GDP增加,又帶來遠期的GDP增量,形成了雙重效應。
本文將從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分為國有經濟投資、集體經濟投資、個體經濟投資三個方面來探求固定資產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
一、數據選取與來源
本文所研究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因此我們選取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
國有經濟、集體經濟與個人經濟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劃分為國有經濟投資、集體經濟投資、個體經濟投資、外商投資經濟投資、股份制經濟投資等。其中對于固定資產投資影響較大的為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三類。因此本文選取這三個因素作為解釋變量。
以上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因數據時間的限制,我們選取了1996—2011年間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
二、模型建立
本文所選的三個解釋變量為國有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集體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與個體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被解釋變量為國內生產總值。
(一)回歸分析
完整模型為:
Y=B0+B1X1+B2X2+B3X3
其中,B0-B3表示回歸系數,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X1表示國有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X2表示集體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X3表示個體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
為了使模型更易于解釋,對模型進行取對數,調整后模型如下:
LnY=B0+B1Ln(X1)+B2Ln(X2)+B3Ln(X3)
回歸結果如下:
LnY=6.58654094169-0.155323511522Ln(X1)+0.178904891593Ln(X2)+
0.576938360036Ln(X3)
從初步回歸結果中我們發現變量X1的系數為負,且P值很大,代表系數不顯著。而變量X2、X3的系數都為正,且P值很小,表示系數顯著。方程總體調整后的R方為0.996224,擬合程度很好。
(二)多重共線性、異方差與自相關檢驗
1.多重共線性檢驗。從多元共線性檢查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X1與X2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多元線性關系。因此,我們采取逐步分析法進行解決。
首先,引入集體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X2與個體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X3這兩個變量,取對數之后,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在引入國有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這個變量X1之前,X2與X3的系數是高度顯著的,并且符合經濟意義。
我們再引入國有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X1這個變量,取對數之后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結果即為原模型的回歸結果。
從回歸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國有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綜合系數并不顯著。
因此,合理的模型應當是剔除變量X1,即LnY=B0+
B2Ln(X2)+B3Ln(X3),修正后的模型為LnY=5.994675+
0.156393Ln(X2)+0.491810Ln(X3)。
回歸結果為:
2.異方差檢驗。對修正后的模型進行異方差檢驗得到結果如下:
由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P值大于0.05,因此不存在異方差。
3.自相關檢驗由LM TEST檢驗自相關可得:
從檢驗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P值很大,因此判定不存在自相關。
三、對回歸結果進行分析
(一)個體經濟
圖2為1996—2011個體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社會投資額的比重變化,可以看到個體經濟對固定資產的投資速度與數量在不斷增長,且所占比重在不斷上升,上升速度也在不斷加快。而模型的回歸結果中我們也發現,個體經濟變量的系數約為0.491810,且P值為0,系數顯著。也說明個體投資對經濟的增長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集體經濟
圖3為1996—2011年集體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社會投資額的比重變化,可以看到集體經濟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在2005—2006年間比重大幅下降,而1996—2005年與2006—2011年這兩個期間其投資額比重一直保持穩定。
回歸模型中,集體經濟變量的p值是顯著的,且變量的系數為0.156393。說明集體經濟的投資與國內生產總值是正相關的,且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小于個體經濟。
(三)國有經濟
圖4為1996—2011年國有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社會投資額的比重變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國有經濟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數量雖然在不斷的增加,但所占的比重卻逐年下降。
在未修正的回歸模型的回歸分析中,國有經濟投資變量的系數為-0.155324,且p值較大,回歸不顯著。
在修正后的模型中,由于國有經濟變量與其他變量的高度共線性,因此刪去該變量。
從模型中我們可以得到,隨著經濟的發展個體投資在經濟的增長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這種趨勢與中國向市場經濟轉變是相一致的。
在計劃經濟時期,國有經濟投資占主導地位,投資的一切產出都歸于國家所有,這對于人們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打擊,同時也會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經濟發展也受到抑制。
然而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不斷轉變,國內個人、集體的投資熱潮被掀起。個體更有動力去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
四、啟示與建議
1.政府對個人與集體經濟投資進行鼓勵。從回歸分析中,我們看出個體經濟、集體經濟等對投資的重要性不斷增加,對GDP的貢獻加大。政府需要鼓勵個體經濟、集體經濟等加大投資力度。
2.政府應當進行適當引導與管理。個體經(下轉21頁)(上接13頁)濟、集體經濟對固定資產的投資當中難免會出現亂投資、尋租現象等不合理的行為,因此政府需要適當的介入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引導與管理,避免市場混亂。
3.正確處理各經濟類型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個體經濟、集體經濟還是國有經濟投資對經濟增長都有著一定貢獻,因此必須處理好各經濟類型之間的關系,以達到更好的更有效的配置資源的目的。
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國有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其地位與作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界定體系已經不能滿足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的需求。而個體經濟、集體經濟、外國投資經濟等經濟形態的興起也更需要國有經濟思考自身的控制力。
參考文獻:
[1] 張婧.淺析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影響[J].改革與開放,2010,(6):44.
[2] 古扎拉蒂.計量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