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漢“8+1”城市圈的規劃到實施以來,產業集群已成為各地區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首要選擇。以漢川市新河工業園區為例,利用市場營銷學中的SWOT分析法,分析新河工業園區在實施產業集群戰略所具有的內部優勢和劣勢,以及外部存在的機會和威脅,找出園區存在的具體問題,從而提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現實途徑。
關鍵詞:產業集群;區域競爭力;SWOT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8-0055-02
一、漢川市新河工業園區的發展現狀
毗鄰武漢的漢川市新河鎮是武漢城市圈崛起的工業重鎮,自新河工業園建成以來,園區形成了服裝產業、食品加工、金屬加工、塑料化工四大產業集群,各項經濟指標得到顯著的提高。
1.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大關和財政收入突破十億大關。漢川市的生產總值在在2006年突破了百億大關,與上年增長比為14.3%,之后幾年逐漸上升,2010年達到了196.6億元,與上年增長比為18.6%。財政收入2005年達到5.03億,經過四年就實現了翻一倍的任務,在2009年達到10.13億,突破了十億大關。
2.就業人數和人均純收入得到明顯增加。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導致大量的企業駐扎漢川,對本地的勞動力的需求增加,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新增就業人數到了2009年就增加到9 32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總體也呈現上升的趨勢。漢川市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由原來的3 383元增加到如今的5 598元。
二、新河工業園區的SWOT分析
將市場營銷學中的SWOT分析法用來研究新河工業園區的自身優勢與劣勢,還有外部的機遇與挑戰的分析,制定政策及相關措施,以提高區域的競爭力。
1.優勢分析。新河工業園區坐落在漢川市,一方面毗鄰武漢市,處于武漢8+1城市圈中心地區,距武漢市漢正街僅38公里,距107國道5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15公里,距天河機場45公里。且武漢高校云集人才眾多,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另一方面漢川市下有“紡織之鄉”的馬口鎮,為服裝行業紡織服裝提供所需要的自然資源。另外,政府采取各種政策優勢招商引資。漢川市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大量相關的政策。如在承接武漢市服裝產業的轉移上,制定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如招商引資、土地減租、新企業入駐等優惠政策,吸引大量企業加入產業集群。
2.機會分析。近幾年來,隨著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深入實施,國家在政策導向、資金扶持和稅收支持等方面對中部地區的個性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也為中部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國家提出的中部崛起的政策,加大了對中部經濟的扶持力度,這些因素為園區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再有,東南沿海的大多傳統企業正在向中部進行產業轉移,最為明顯的是紡織服裝工業,如已在園區內建成了漢正服裝工業城就是承接武漢市的服裝產業轉移,工業園借此機遇組建紡織服裝產業鏈。
3.劣勢分析。首先,產業關聯度不高。園區內的四大產業沒有適當引進上下游產品,無法形成有效的產業鏈,無法產生企業集聚帶來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如園區內的服裝產業從最初的原材料,經由中間產品、最終產品到服裝流通及服裝消費的全過程,構成一條產業價值鏈。但園區內的服裝產業承接武漢市漢正街的服裝產業轉移后,只負責產業鏈的后半段,整個產業鏈并沒有形成。其次,技術水平較低,缺乏核心競爭優勢。工業園區的產業大都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增長方式粗放,產品檔次較低,其競爭優勢主要依賴于低成本尤其是工資成本優勢,沒有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各種優勢。如服裝產業和食品產業以成本作為競爭優勢的占100%,金屬加工、塑料化工也是以成本為主導。最后,創新能力不強,影響產業的持續競爭力。園區內的四大產業均缺乏技術創新,模仿之風盛行,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形象產業的持續競爭力。如食品企業中的達利園、盼盼、銀鷺等企業都只是簡單的貼牌生產。服裝產業更是模仿成風,各品牌之間相互模仿,沒有強大的有競爭力的品牌。
4.威脅分析。由于與周邊一些縣市在區位條件及所面臨的發揮環境上多有相似之處,或者可以說很多地區在某些方面擁有更強的優勢,故在引進外資、承接產業轉移等方面必然會與周邊地區展開激烈競爭。還有,東南沿海轉移而來的傳統產業大多是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且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甚至某些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環節。如紡織服裝工業中的染色環節對水體污染較大,塑料化工中的礦產冶煉會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對空氣直接產生污染。故在承接產業轉移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如何處理產業轉移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這已成為擺在園區構建產業集群的重要命題。
三、完善新河工業園的具體措施
從上面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要解決新河工業園區存在的問題,應取其優勢、抓住機會、補其劣勢、消除威脅,為其找到解決問題的現實途徑,使產業集群效應達到最大,從而提高區域競爭了。其具體措施是:
(一)取其優勢
首先,加大招商引資政策,吸引投資者。招商引資工作是提升區域競爭力、擴大經濟總量的有效措施。新河工業園區應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在珍惜土地資源的條件下,提升招商實數,具體做法可如下:一是根據工業園區中現有的工業企業上下游的產業鏈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吸引上下游的企業入駐園區,從而完善產業鏈。二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本地的優勢產業,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
其次,制定吸引人才和推動產學研合作的政策。人才,無論對于何種產業都是不可或缺的資源。產業集群應該積極吸引、引進、留住人才,發揮人才優勢,因為對創新來說作為技術載體的人才比資金更重要。漢川市毗鄰武漢,應充分利用人才聚集的優勢,制定系統的推動產、學、研合作的政策,鼓勵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以各種形式直接參與產業群的創新活動,為產業集群創造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能力。
(二)抓住機會
1.抓住優勢產業和龍頭產業,打好園區產業集群的基礎。做強企業使之產生規模效益和競爭力是園區產業集群產生的基礎,抓住優勢產業和龍頭產業是關鍵。將自己的傳統名牌產業,或源于本地區的傳統歷史淵源的產業,或源于本地區獨特的資源的產業作為優勢產業,來占取市場份額。還有龍頭產業的帶動,使中小企業自發聚集,形成真正的分工與協作。如園區的服裝產業可作為龍頭產業,其他的三個支柱產業可發展為優勢產業,從而帶動園區內其他產業的發展。
2.抓住產業的特點,延長產業鏈,加強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即使關聯企業聚集到了園區,能不能形成產業集群的關鍵在于能否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的本質就是一種集群內企業間明確的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如服裝產業的產業鏈多到十幾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影響著產業鏈,應充分抓住漢川市棉花資源豐富這個特點,延長產業鏈,對生產出來的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從而加強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3.抓住產業轉移和中部崛起的機會。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以及武漢“8+1”城市圈建設的提速,為園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外部機會。工業園區應抓住這些機會,充分利用剩余勞動力,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及漢川市政府制定的優惠政策的扶持,大力吸引企業入駐園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才能加速園區內產業的發展,為漢川市的經濟做出貢獻。
(三)補其劣勢
1.提高產業關聯度。產業關聯度是指產業與產業之間通過產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關聯、互為存在前提條件的內在聯系。如服裝產業若只是初加工則是為他人做衣裳,將蛋糕拱手送給他人,為其他企業做墊腳石,可見,提高產業關聯度是關鍵。坐擁漢川市本地豐富的服裝原材料,應充分利用本地原材料,對產品進行深加工做附加值高的最終產品,同時引進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企業,使園區內部企業滿足生產鏈上的各個環節。
2.加強技術水平。增加產業的優勢,加強技術水平是關鍵,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吸引剛畢業的大學生來此就業,或招聘科研人員,為企業提供技術和創新。二是在園區內建造大學的實踐基地或科研機構,不僅能使企業不斷學習、提高效率,還能促進科技的產業化。
3.提高創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題,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要依托毗鄰武漢各大高校的人才優勢,進行技術創新與改革。如研發新產品開拓市場或改變生產函數解決生產難題。園區的管理局還可以設立創新產品獎等并制定創新技術研究發展獎助計劃,鼓勵園區企業進行研究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促進高科技產業的持續發展。
(四)消除威脅
工業園區內的產業未必能形成產業集群,故應加強企業進入園區的管制,提高入園門檻,防止盲目入園以園區產業定位選擇招商引資項目,凡是不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的項目不得引進,以避免加劇園區產業布局無序現象。另一方面,對于產業轉移帶來的消極影響,應采取措施,如服裝產業中的染色污水進行處理后凈化后在排放,避免水體受到污染;塑料化工中的礦產冶煉會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不可直接排放到大氣,應對其進行化學作用使之變成無害的氣體。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并在園區內多種植樹木,凈化環境,打造綠色園區。
參考文獻:
[1] Porter M 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 Weber A.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9.
[3] 王緝慈.地方產業集群戰略[J].中國工業經濟,2002,(3):47-54.
[4] 付正平.論企業集群的產生條件與形成機制[J].中國工業經濟,2002,(10):20-26.
[5] 魏守華,王緝慈,趙雅沁.產業集群:新型區域經濟發展理論[J].經濟經緯,2002,(2):18-21.[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