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源與環境問題已為當今世界的突出問題,對于泛珠九省區尤為突出,通過選取環保指標對九省區之間進行比較,從而找出差異,并針對差異提出強化環保合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環保;財政支出;合作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8-0106-02
一、環保事業現狀比較
1.從萬元GDP綜合能耗來看。由表1可知,2010年廣東省萬元GDP能耗為0.69噸,是九省區最低的省份。福建、海南能耗也比較低,而西部某些地區萬元GDP能耗相對較高,這說明西部這些省份還需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從同比增長率來看,2010年與2009年相比,萬元GDP能耗降幅最大的為四川省,降低4.73%,說明近兩年四川省在節能降耗方面加大了力度。而近五年變動最大的省份是貴州,下降27.75%,降幅較小的省份有海南、廣東。因為廣東本身以高效低耗的能源結構著稱,而海南省并非工業省,支柱產業并非工業,所以這兩個省份萬元GDP綜合能耗一直較低,減小空間也有限。
2.從森林覆蓋率來看。2010年福建和江西森林覆蓋率并列第一,為63.1%,其中福建省連續三十四年成為全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省份,位列第二的為海南省,最低的為四川省。從2010年增長率來看,排前三名的為四川、海南、廣西,增長率分別為24.4%、10.5%、10%,這一方面說明海南、廣西近兩年不僅森林覆蓋率較高,而且保持較高的增長率。近五年變動幅度最大的為四川、海南、貴州,這說明近幾年來西部地區省份加大了綠化強度,不斷向泛珠九省區綠化較強的省份看齊。
3.從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來看。泛珠九省區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排前三名的分別是江西、福建、湖南,而除了廣西,其他省份都在70%以上。從2010年增長率來看,各省區差異較大,2010年城鎮污水處理率增長率最高的是貴州省,為78.1%。而從近五年變化幅度來看,廣西、貴州變化最為明顯,廣西2010年污水處理率是2005年的3倍,而貴州也是翻番。而江西、四川五年內污水處理率雖然變化幅度較小,但這兩個省份2005年污水處理水平已經處于較高水平。總的來說,在污水處理方面,截至2010年污水集中處理率整體基本都達到較高水平。
4.從人均治理工業污染投資額來看。2010年泛珠九省區人均治理工業污染投資額排名前兩名的為福建和廣東,分別為41.55元和37.04元,西部地區治理環境污染投資額較少,因為其工業化程度低,污染程度相對較輕。近五年投資額變動呈上升趨勢的有廣東、云南、廣西,而其他六個省份則呈現下降趨勢,這一方面說明東部一些省區近幾年隨著經濟轉型期的加快,工業污染程度減輕,自然工業污染投資也隨之下降,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省區工業污染投資額增長的速度不及人口增長速度快,使人均治理工業污染投資額呈現下降的趨勢。
5.從空氣API指數達到二級天數占全年比例來看。廣東省全省優良天數比例為99%,二級以上為1%,21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福建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水平,23個城市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海南、云南、江西等省會城市大氣環境質量也非常良好,其中海南海口、云南昆明的空氣API指數達到二級天數占全年比例皆為100%。貴州省在納入監測的12個城市中,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城市有7個,占監測城市數的58.3%,其余5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三級標準,占監測城市數的41.7%,均與上年持平。而國家環保重點城市貴陽市、遵義市全年空氣優良率分別為93.97%和90.68%。從整體來講,泛珠九省區的空氣API處于較高的水平。
6.從環境競爭力在全國競爭力排序來看。泛珠九省區環境競爭力前三名是福建、廣西和廣東,這三個省區在全國競爭力分別排名為3、4、5。而五年前環境競爭力排前三名的為福建、江西和海南,這說明近五年這幾個省份的環境競爭力一直非常強。2010年泛珠西部一些省區環境競爭力在全國的排名則相對靠后,這一方面與自然因素相關,另一方面與該省區經濟發達程度相關。五年期間,云南省環境競爭力在全國排名以由五年前的27名上升到19名,說明云南省近幾年加大了環保的力度,成效明顯,通過泛珠九省區西部省區環境競爭力的排名來看,這些省區在環保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泛珠九省區強化環保政策合作的對策建議
1.重視九省區之間的環保差異,加強區域性環保合作。從以上環保的指標我們很明顯的看出泛珠九省區內部環境競爭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只有加強省區內部的合作,促進環境競爭力較強的省區帶動較弱的省區發展,才能達到區域內部強弱互補,平衡發展。例如,泛珠九省區東部地區污水處理率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都比較高,而西部某些地區相對較低,這樣西部這些較低的省區就可以積極引進較高省區在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方面先進的技術,同時學習他們在環保方面的制度建設,而污水處理率較高省區對于較低省區在技術上的引進也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給予一定的優惠鼓勵,只有這樣才能盡快消除區域差異。
對于研發周期長、難度大、風險高的環保技術項目,泛珠九省區內部可以共同投資、研發,共享研發成果。例如在降低萬元GDP綜合能耗的重大項目中,能耗較低的省份(如廣東、福建)要帶動能耗較高的省份(如甘肅)共同投資、研發,不僅要強強聯合,更要強弱互補,在成果的共享方面,加強向環境競爭力較差省份的傾斜。
2.建立生態補償基金,加強區域內環保轉移支付。泛珠九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流域上下游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正日漸緊迫。泛珠地區應加快建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區域內生態環保基金等措施,統籌各省區之間的生態建設和保護。生態補償基金的籌集除了爭取中央財政的支持外,可按合作地區年度GDP總量的百分比按繳納,也可考慮國內區域間甚至在國際間進行投融資,并建立相應的機構對基金的投入方向進行考察評估,加強區域內部環保轉移支付,從而平衡各地區之間在環保方面的差異。
3.建立環保交流平臺,鼓勵公眾參與監督。一是建立健全跨界環境監測制度、網絡和區域環境監測信息平臺。建立分別監測、相互通報、信息共享、共同防污治污為基礎的跨界污染協調機制、跨界污染事故應急處理機制,水環境安全保障和預警機制。這使泛珠九省區之間形成統一管理、相互監督、互利共贏的局面,共同推進環境監測合作,長久促進區域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二是加強區域內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例如可以在泛珠九省區環保較好的省份建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廣泛開展生態環保方面的教育。在政策上鼓勵支持民間環保社團的成立,促使環保經驗比較豐富省區的民間環保社團到相對落后省區去開發。同時環境宣教工作小組可以組織環保落后省份采取多種形式學習,如教育培訓、公眾參與等形式,提高公眾環保的積極性,促進省區內部公眾環保知識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李建平.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3.
[2]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3] 顏蕾,丁攀.泛珠九省區財政收支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海南金融,2009,(3).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