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向中小企業投資,是機會和風險都很大的現代市場交易活動。要想盡量減少收購企業的風險,必須在仔細審核財務報表各種賬目的同時,運用財務比率分析企業的運行狀態。著重研究運用流動資產比率、速動資產比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待購企業的償債能力,運用負債比率、長期負債比率、利息保付率和債務保付率分析待購企業的負債壓力,運用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分析待購企業的經營效率。
關鍵詞:財務比率;待購企業;償債能力;負債壓力;經營效率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8-0193-04
中小企業是廣闊的投資市場,為了降低企業收購的風險,必須逐個審核財務報表的各種賬目。然而,僅僅分別核查每個賬目是不夠的,還需通過一定方法分析各個賬目、各種會計數據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才能全面了解待購企業的經營績效和財務狀況[1]。運用不同財務比率進行分析,可以把各個孤立的賬目有機地連結在一起,從而使它們在彼此聯系和相互影響中,顯現企業以往的面貌和歷程,并為企業的將來發展提供某些啟示。財務比率內容很多,它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負債壓力、資本結構、經營效率、獲利能力和投資收益等情況。對于企業收購者來說,應著重分析以下幾方面財務比率。
一、分析顯示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
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保持資產具有較好的流動性。企業為了支付各種到期的債務和費用,必須持有數量足夠的現金和銀行存款,以便保持和增強償債能力。收購者分析待購企業的償債能力,主要可以通過反映企業資產變現能力和資金周轉能力的財務比率來進行。
1.流動資產比率。這是全部流動資產除以全部流動負債得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流動資產比率(倍)=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比率,是衡量企業資產流動性和變現水平的重要指標,它反映企業償還短期債務和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企業收購者可以用它分析:待購企業的流動資產是否足以償付流動負債。從中國目前的資產運行狀況來看,工業企業的流動資產比率,宜保持在2倍左右。可以說,這一比率達到和超過2倍,表明資產流動性是充分的;它在1~1.5倍之間,表明資產流動性是不足的;它在1倍以下,可能表明企業償付債務已有較大困難 [2]。此外,水電、電話、煤氣、暖氣等公用事業部門,由于采取按月收取費用的方式,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比工業企業快得多,流動資產比率可以保持在較低水平。
收購者為了檢驗待購企業是否具有正常的資產變現能力,應先了解待購企業所在行業的性質和資產周轉特點,以行業流動資產比率的平均數為基礎,進行對比分析。如果待購企業的流動資產比率接近行業平均水平,顯然是正常的。要是只有行業平均數的一半甚至更低,可能表明企業短期財務狀況欠佳,流動資金偏緊,已難以滿足支付必需的費用和到期的債務。假若高于行業平均數的一倍或者更多,可能也不是個好現象,盡管償付債務沒有什么問題,但它表明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在資金運作上過于保守,把過多的資金投向流動資產,將會喪失一些獲利機會,也不利于增強企業的實力和后勁。
收購者還應清楚,企業需要維持的正常流動資產比率,究竟高低如何為宜,與其籌措短期資金的能力密切相關。在同一行業中,某企業重信譽,講信用,贏得合作者的廣泛支持,贏得供應商的普遍信賴,很容易籌措到短期資金,那么,它只需保持較低的流動資產比率,也可確保資產運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反之亦然。
2.速動資產比率。不是用企業的全部流動資產,而是用速動資產部分除以全部流動負債得出的比率,叫做速動資產比率,其公式是:
速動資產比率(倍)=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指可以隨時快速用來償付各種流動負債的資產。它主要表現為,在流動資產中減去存貨、預付款和應收賬款的倒賬部分等。速動資產,是流動資產剔除流動性差、變現能力弱的資產后留下的余額,它可以快速地用于償付短期債務和隨時出現的開支。以它為基礎形成的速動資產比率,相對于流動資產比率而言,是衡量企業資產流動性的一個更嚴格的指標,它可以更準確地反映企業快速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所以,收購者用它評估待購企業的償債能力,要比流動資產比率得出的結果更精確,也更合理。
對正常運轉的工業企業來說,速動資產比率以1倍為宜。這一比率達到1倍,說明企業的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各種可快速變現的短期資產,與流動負債數量相當,不必動用存貨就夠償付各種中短期債務和其他必要的費用,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是較強的。速動資產比率過低或過高,可能都不是好現象。如果在0.5倍以下,說明企業短期資金偏緊,要是無法及時籌措到足夠的現款,將會陷入無力償付短期債務的困境。如果在2倍以上,則表明企業資產結構不夠合理,低收益資產比重過高,會導致盈利能力減弱。
3.應收賬款周轉率。這是一個衡量應收賬款轉變為現金速度的指標,它反映企業資金的運行效率,也體現企業的償債能力。應收賬款較快轉化為現金,它可以用作投資獲得更多盈利。應收賬款轉變為現金的速度較慢,企業流出的現金相應較多,需要籌措的短期資金量就得增大。應收賬款無法收回,企業為了保持必要的支付能力,不得不增加借款,將造成更多的利息支出。應收賬款周轉率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應收賬款周轉率(次)=賒銷凈值÷平均應收賬款凈值
(1)
上式中的賒銷凈值,是銷售收入減去現金銷售收入和銷售折扣,再減去退貨價值和賒銷代理商折讓等形成的余額。平均應收賬款凈值,等于期初平均應收賬款凈值,與期末平均應收賬款凈值相加,再除以2得出的數字。其中應收賬款凈值,是應收賬款總值減去倒賬價值的余額。有時,企業的銷售收入很難劃分為現金銷售收入與賒銷收入兩塊,可以采用變通的辦法,以“銷售收入”代替“賒銷凈值”,這樣就形成公式二:
應收賬款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凈值
(2)
以上兩個公式,都能反映應收賬款的周轉狀況。但企業收購者必須清楚,由于被除數不同,它們得出的數值是不一樣,相對而言公式一的準確性更高一些。收購者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待購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現狀,在可用公式一計算的條件下,應再用公式二復驗一次,分別把兩個數字,與同行業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看看是否正常。
用上述公式為基礎繼續推導,把一年的天數除以應收賬款周轉率,可算出收取應收賬款的平均時間,這一公式是:
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時間(天)=一年(365天)÷應收賬款周轉率 (3)
應收賬款回收時間的多少,取決于其周轉速度的快慢。應收賬款周轉速度快,它的回收天數就少,反之亦然。不過,企業收購者必須清楚,應收賬款周轉率與回收時間,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計量標準。因為不同行業的企業,商品的品質、功能和效用千差萬別,各地市場交易存在不同的行為習慣,宏觀環境和競爭狀態也有一定差異,所以它們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是不一樣的。收購者為了核查待購企業應收賬款的運行狀況,可先取得該企業所在行業的應收賬款平均周轉率和平均回收時間,再算出待購企業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大體有三種情況:(1)待購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回收時間,完全符合或基本接近行業平均水平,屬于合理狀態。它表明企業銷售產品的貨款回收迅速,應收賬款倒賬損失少,催收賬款的成本低;也表明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大,償債能力強。(2)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待購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過低,回收時間過長,它可能透露出兩種信息:其一,客戶沒能按時支付賒購貨款,信用狀況欠佳,企業將面臨較大的倒賬風險;其二,企業經銷人員對回收貨款缺乏有效方法,催款力度不夠,致使較多營運資本被束縛于應收賬款中,降低了生產經營效率。(3)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待購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過高,回收時間過短。這也不一定是好現象。它可能表明企業對賒銷產品提出了過于苛刻的條件,這在短期內盡管可以獲得應收賬款的高速運轉,但從長期看將會影響銷售收入和利潤的較快增長。
二、分析顯示負債壓力的財務比率
企業承受的負債壓力如何,是債權人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企業收購者需要分析的一項基本內容。企業借入的貸款在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大體反映企業的負債壓力。此外,長期負債占固定資產的比重、利息支付狀況、債務本金償還狀況等,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企業所面臨的償債壓力。收購者通過分析顯示負債壓力的財務比率,可以了解待購企業債務負擔是否合理,能否繼續從銀行獲得貸款等。
1.負債比率。企業債務總值與企業資產總值之比,就是負債比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負債比率=債務總值÷資產總值×100%
上式中的資產總值,僅指有形資產的全部價值,不含無形資產部分。如果企業財務報表把無形資產也統計在資產總值內,那么在計算負債比率前,應先將其減掉。負債比率高,說明企業承受的負債壓力大,需要償付的利息和債務本金數量多,可以自由靈活使用的流動資金少。還說明債權人提供資金的安全程度低,他們的權益可能已經難以得到有效保護,不愿意繼續為該企業提供資金,這樣,企業的融資能力將會受到很大影響。與此相反,企業負債比率低,債務負擔輕,貸款的安全性高,誰都愿意為它提供資金,于是企業的融資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2.長期負債比率。這是把企業長期負債除以企業固定資產得出的數值。其計算公式是:
長期負債比率=長期負債÷固定資產×100%
企業擁有的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可用自有資金和盈余積累來添置,也可通過貸款、借債來購買。而企業獲得的長期貸款,一般總是用來購置固定資產的。長期負債比率,顯示企業固定資產中長期負債占有多大比重,它反映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的依賴程度。如果這一比率高,表明來自固定資產方面的負債壓力重。由于固定資產不易流動,變現能力弱,于是會降低債權人權益的保護程度,他們可能不愿再給企業提供長期資金。如果這一比率低,表明長期負債產生的壓力不大,企業還有較大的借債余地和潛力。
3.利息保付率。企業當前可用來付息納稅和自行支配的收益,與本期應付利息支出相比,所得的倍數,叫做利息保付率。其公式如下:
利息保付率(倍)=付息納稅前收益÷利息支出
上式中的付息納稅前收益,等于企業收入報表中的銷售毛利,減去營業費用總額和折舊費的余額。這部分收益,用于支付利息和繳納所得稅后,留下來的便是企業可自行支配的純收益。利息支出,是給債權人所持債券的報酬。企業通常按月支付利息,直接從當月的銷售收入中扣除。每月的利息保付率,可從每月收入報表顯示的數據算出。季度收入報表或年度收入報表,也能相應算出一季或一年的利息保付率。
利息保付率,是衡量企業本期收益能否確保支付本期利息的指標,它反映企業所承受的付息壓力有多大。企業的付息壓力,是其負債壓力的一個直接而具體的表現。如果一個企業連支付利息都有困難,它怎能償還債務本金呢?利息保付率,與企業的付息壓力成反比。利息保付率高,說明企業的利息負擔輕,反之,則說明它的利息負擔重。利息保付率高低如何,也關系到債權人收益的安全性大小。為了確保債權人投入資金的安全,要求企業達到一定高度的利息保付率。由于行業的性質差別,不同行業要求達到的利息保付率是不一樣的。工業企業要求保持較高的利息保付率,一般需達到6倍左右,而公用事業和服務性部門則可以稍低一些,但通常也需達到3倍以上。收購者把待購企業的利息保付率,與本行業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可以了解待購企業的付息壓力和債務安全程度。
4.債務保付率。企業可用流動資金與到期債務之比,即為債務保付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債務保付率(倍)=可用流動資金÷到期債務
上式中的可用流動資金,等于付息納稅前收益,加上折舊費,再加上用于公益事業或各種贊助支出的攤提費;如果屬于煤炭、石油等資源型企業,還得加上資源枯竭補償費等。到期債務,指長期負債的到期部分,它是需要償還的債務本金。收購者審查待購企業的財務報表時,可以發現,資產負債表有長期負債的數量,但沒有到期債務及其償還情況的記載。這需向待購企業的會計作進一步了解,若有必要,可讓其編制一份企業近五年償還到期債務的細目表。
債務保付率,是用來衡量企業償債壓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表明,企業可用流動資金,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償還到期債務的需要,從而顯示企業近期承受的償債壓力。債務保付率與企業的償債壓力成反比,而與企業的償債能力成正比。債務保付率高,說明企業的償債壓力輕,償債能力強,企業很容易償還到期的債務本金,也說明債權人所持中長期債券的安全系數大,他們的收益是有保證的。收購者可在算出債務保付率后,參照本行業的平均值,分析待購企業償債壓力究竟處于什么水平。
三、分析顯示經營效率的財務比率
同樣資產在不同企業中,可以形成大有差別的產出結果和銷售收入。企業利用各種投入的資產而形成的產出收入業績,就是經營效率。收購者通過分析顯示經營效率的財務比率,可以看出待購企業的是否實現優化配置各種資源,是否存在提高產出和銷售收入的潛力。經營效率是企業業績管理的基本內容,也是財務分析的重要目標 [3]。顯示經營效率的財務比率,帶有較大的綜合性,它需要把資產負債表與收入報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不同報表中的相關聯數據,分析企業資產的運轉狀況,揭示其配置資源的效率。
1.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是把收入報表中的銷售收入或銷售成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的平均存貨相比較而得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存貨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平均存貨 (1)
上式中的平均存貨,是期初存貨,加上期末存貨,除以2得出的商。也可由一年內月平均存貨相加算出。收入報表中的銷售收入,除了銷售貨物成本外,還包括各種營業費用和利潤,是一個內容較復雜的概念。當企業對產品成本加價政策存在一定差異時,用它除以平均存貨算出的存貨周轉率,會有一定偏差。銷售收入中的銷售貨物成本,其主體部分是存貨的價值,它的數據是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形成的,不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變動。如果在上述公式中,用“銷售貨物成本”取代“銷售收入”,其計算所得結果,將會更準確地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這樣,就有了以下公式:
存貨周轉率(次)=銷售貨物成本÷平均存貨 (2)
存貨周轉率反映存貨的運行速度。它表明存貨通過銷售轉化為貨幣資金的快慢如何。收購者可用存貨周轉率,分析待購企業銷售能力的強弱,以及存貨是否合理;也可以用它分析待購企業的投入產出效率,以及流動資產的運轉效率。一般來說,存貨周轉率高,意味著存貨周轉速度快,表明待購企業營銷能力強,束縛于存貨中的營運資本少,商品沒有出現庫存積壓或滯銷現象,銷售成本低而盈利多,存貨的經營是富有效率的。要是存貨周轉率低,意味著存貨難以順利賣出去。這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存貨在性能、功用、使用年限等內在質量,或在平整、光潔、色澤等外在質量方面有缺陷,不受消費者的歡迎。二是存貨數量過多,市場需求有限,造成較嚴重的供過于求。三是企業銷售力量單薄,營銷網絡不夠完善,無法迅速而有效地拓寬市場。存貨周轉率低,周轉速度慢,表明存貨變現能力差,將會降低企業的經營效率。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不過,收購者需要明白,盡管存貨周轉率與企業經營效率成正比,但并不是說,存貨周轉率越高,企業的經營就一定越好。存貨周轉率的高低,只有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它才與經營效率相一致。如果存貨周轉率過高,超過了合理的范圍,可能是企業經營效率下降的表現。因為存貨周轉率過高,可能是由于原材料庫存被過量壓縮,難以保證正常生產的需要,會出現停工待料的狀態,降低了生產效率。也可能是由于庫存待售的制成品數量太少,無法維持正常供貨的需要,會出現市場脫銷的狀態,降低了銷售效率。收購者還需明白,重工業與輕工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與其他輕工業,由于原料來源、生產周期和銷售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它們各自要求的存貨周轉率是大不相同的。也就是,不同行業,存貨周轉率的合理范圍,有不同的標準。收購者在分析待購企業的存貨周轉率時,可以把它與同行業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看看這家企業存貨周轉率,跟本行業平均值存在多大差距,是否在合理范圍內。
以上述公式為基礎繼續推導,把一年的天數除以存貨周轉率,可以算出存貨的平均周轉時間。于是,形成以下公式:
存貨平均周轉時間(天)=一年(365天)÷存貨周轉率(3)
存貨周轉時間,也叫做存貨供應時間,表明企業賣掉代表存貨的物品需要花費的天數。它反映企業能否順利銷售產品,并及時收回貨款。它與存貨周轉率一樣,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要求,相應有不同的平均值。
2.固定資產周轉率。把收入報表中的銷售收入,除以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算出的數值,就是固定資產周轉率。這一財務比率表明單位固定資產能夠形成多大銷售量,它是衡量企業廠房、機器、設備、工具、家具什物等勞動資料使用狀況的指標,收購者可用它分析待購企業固定資產的運行效率。其公式是:
固定資產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固定資產總值 (1)
固定資產是按照磨損程度通過提取折舊的形式,收回投資,實現周轉的。它的構成成份復雜,各部分的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存在很大差別,折舊時間也長短不一。廠房可使用五六十年,而某些工具僅能用五六年;有的設備剛剛開始提取折舊,有的機器已提完折舊卻仍在運轉。所以,用固定資產原始價值總額,計算固定資產周轉率,其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距。為此,需對上式作點修正,用“固定資產凈值”代替“固定資產總值”,形成以下公式:
固定資產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固定資產凈值 (2)
固定資產作為勞動資料,是為改造特定勞動對象而形成的。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特有或專用的固定資產,并與其他行業相區別,這是不言而喻的事。然而,就同一行業來說,不同企業固定資產的現存總值或凈值,也是大有差別的。因為不同企業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有高低,存續時間有長短,折舊費提取有多少,很難形成一個行業內的統一標準。因此,固定資產周轉率,不同于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它沒有行業平均值可以作為基準參照系。收購者用固定資產周轉率分析待購企業經營效率時,很難與其他企業作橫向比較,只能通過該企業不同年份的縱向對比來進行。
3.總資產周轉率。把收入報表中的銷售收入,除以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總額,其計算結果即為總資產周轉率。它表明企業投入的每一元資產在一年內能產生多大的銷售量,反映企業投入產出的整體情況,是衡量企業全部資產運行效率的指標。用公式表示:
總資產周轉率(次)=銷售收入÷資產總值
上式的資產總值,是指企業全部有形資產的價值,不包括無形資產。如果待購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總值含有無形資產,收購者應將其扣除之后再進行計算。總資產周轉率,顯示企業的整體經營效率,它與企業的投資效益成正比。一般來說,總資產周轉率越高,企業全部資產的運行速度越快,帶來的投資效益越大。反之亦然。但是企業收購者必須清楚,不同行業對資本投入的需要量,存在巨大差別。例如,相同規模的企業,資本密集型行業所需的投資額,往往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所需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資本密集程度越高的行業,總資產周轉率便越低。由于這一原因,不同行業之間,總資產周轉率幾乎沒有什么可比性。當然,本行業內總資產周轉率是可以比較的。收購者用總資產周轉率分析待購企業的經營效率時,不要作跨行業比較,只宜在行業內進行檢驗,看它是否接近本行業的平均值。
參考文獻:
[1] 張明龍.降低收購企業風險的對策[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⑺.
[2] R.F.Klueger.Buying and Selling a Business[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Inc.,1988,Chapter3.
[3] 程超.淺談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⑴.[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