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術性貿易壁壘在各國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中國作為最大的機電產品貿易國,機電產品出口遭遇嚴厲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遭受巨大的損失。介紹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現狀,分析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闡述產生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提出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機電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8-0273-02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概念及特點
1.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概念。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簡稱TBT)是指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安全、保護人類與動植物安全和健康、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以及保證食品安全與產品質量等為由采取的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限制措施或技術法規,這些技術措施或法規主觀或客觀地成為外國商品進入的障礙。
2.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第一,合法性。WTO/TBT協議中規定各成員國在適當程度內以保護人類、動植物的健康或安全及保護生態環境,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此協議使得技術性貿易壁壘存在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合理性。第二,隱蔽性。相對于傳統貿易壁壘直接限制進口商品數量和金額,但是技術性貿易壁壘使得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設置較高的技術標準,使得貿易壁壘具有隱蔽性。第三,爭議性。技術性貿易壁壘制定的出發點是實現自身的合理需求,這決定了每個國家技術標準或法規具有差異性,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評判標準不一致,對標準的協調會引起爭議性。第四,復雜性。各成員國根據自己需要設置種類繁多的法規、標準,并根據國內經濟狀況及國際形勢及時調整,讓各國難以防范,具有較強的復雜性。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
1.中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現狀。機電產品作為中國第一大的出口商品,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力量。2010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5 937.4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比重達53.6%;2011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達18 388.8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比重達50.5%。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機電產品貿易國,第一大機電產品出口國,第二大機電產品進口國。
2.中國機電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機電行業是中國第一出口產業,在中國出口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出口的機電產品總體上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所面臨的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與日俱增。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在中國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的行業中,機電儀器自2006年以來始終排列首位,2010年,機電儀器占當年中國受技術性貿易壁壘直接損失總額的29.7%。
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發達國家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具有積極的影響,具體表現為:第一,促使政府完善法律法規,重視保護環境,重視科技發展;第二,促使企業提升產品質量,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第三,有利于消費者合理選購產品。
與此同時,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多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具有消極的影響:第一,成為進入國外市場的限制因素;第二,成本上升,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第三,增加貿易糾紛,惡化貿易條件。
三、中國機電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分析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傳統的貿易壁壘逐漸淡去,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市場和產品,紛紛轉向采用更為隱蔽、更具有歧視性的貿易保護手段,技術性貿易壁壘由此深受發達國家的青睞,產生了中國與發達國家的雙邊或多變貿易摩擦,中國機電產品作為中國出口第一大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尤為明顯,原因主要有:
1.外在原因。第一,日趨嚴格的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中國機電產品遭遇發達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制定的嚴格、苛刻的技術貿易標準。中國的機電產品出口數量巨大,但是出口的機電產品大多科技含量低,產品低端,不能滿足發達國家高標準的技術條件,導致中國機電產品常常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第二,國際產業價值鏈利益分配不合理。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達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在全球生產一體化的國際產業鏈中,把環境成本轉嫁給中國。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憑借自身技術優勢,限制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出口。這種由于國際產業價值鏈利益分配的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生。第三,WTO規則和TBT協議不健全,爭端解決機制落后。WTO規則對于規范各國技術性貿易措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協議中有例外和特殊規定。這往往被一些國家利用,為其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合理的借口。
2.內在原因。第一,相關法律的缺失及標準體系的落后。首先,中國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管理部門,致使標準的制定處于混亂狀態。其次,中國各種規章條例、辦法規定沒有系統規定為法律,企業未能嚴格執行。最后,由于中國國內技術標準和法規較少,涵蓋商品種類不齊全,不能形成體系。第二,機電產業結構不合理。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大頭仍然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廉價勞動力仍然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優勢。中國機電產品缺乏核心技術,缺乏自主知識產權,這種粗放型的發展方式不利于中國機電產品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機電企業環保意識差。中國大多數機電出口企業都采取高能耗、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沒有充分關注其對環境的影響。這種由于缺乏環保意識,使得中國機電產品頻頻遭遇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第四,機電企業標準意識差,企業信息閉塞。中國機電企業對標準重視程度不高,不能使機電產品的標準體系與國際標準接軌。中國機電企業忽視市場信息資源的收集,對目標市場相關產品的標準要求了解不足,由于缺乏有效信息傳遞渠道,致使機電產品頻頻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
四、中國機電產品面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建議
目前中國機電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勢更為嚴峻,機電行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應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要充分發揮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三方的作用,構建“三位一體”的應對戰略聯盟,才能有效跨越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一)政府方面
1.完善中國的技術法規體系。當前中國的技術法規體系與國際通行技術法規差距較大,必須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按照WTO有關規則不斷完善中國技術法規體系。對現有的法規進行完善、修訂,使其具有法律強制性。
2.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中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多邊、雙邊談判,參與國際標準化制定活動,使中國的標準提案得到更多的采納,達成削減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協議,以減少發達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阻礙。
3.建立和完善預警機制,構建綜合信息平臺。構建全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綜合信息平臺,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建立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咨詢、評議、預警綜合系統,建立機電產品生產及進出口數據的通報交流制度,實現信息共享與互動。
4.引導企業創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稅收優惠和金融政策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以政策引導方式,帶動企業創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二)行業協會方面
1.做好信息服務工作。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行業協會應了解市場變動情況、行業政策動向等相關信息。做好中國企業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即使通報,在中國企業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時,應積極配合,幫助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
2.建立和完善行業標準和法規體系。機電行業協會應行業標準,使其與國際標準接軌,發揮其優勢,從而規范中國機電行業的發展,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標準水平。
3.推動企業認證工作開展。中國行業協會應積極推動機電企業及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獲的通行證,同時爭取取得國際同行的認可,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標準和認證差距,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4.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出口秩序。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時暴露出出口秩序混亂、低價傾銷等惡性競爭的弊端。為了避免機電行業利益的損失,行業協會要積極承擔其規范出口秩序的作用。
(三)企業方面
1.積極了解TBT動態,強化標準意識。企業要對各國技術性貿易壁壘保持高度警惕,通過與行業協會交流,了解WTO規則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動態。企業必須增強標準意識,加強標準化工作,使企業標準和國際標準接軌。
2.樹立全程認證觀念,提前做好認證檢驗工作。中國機電企業應將認證理念貫徹到生產的各個環節。根據產品的目標市場選擇專業認證,企業要提前了解目標市場的標準和認證要求,嚴格實施目標國家認證標準,跨越外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3.重視人才培養,改善企業管理。一方面,機電企業應培養應對發達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專門人才。另一方面,企業要建立完善員工培訓體系,建立科學考核、獎勵制度,提高員工整體素質。通過人才培養,提高員工素質,改善企業管理,提升企業機電產品國際競爭力。
4.培育創新能力,實施多元化戰略。一方面,機電企業應加大高科技含量機電產品的研發力度,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機電企業應開展市場多元化戰略,避免由于市場結構集中帶來的出口風險。
5.增強環保意識,積極生產綠色機電產品。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增強,綠色消費已經成為主流,然而,中國機電企業環保意識不強。因此企業要增強環保意識,實現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促進機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大偉.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研究[D].桂林:廣西大學,2008.
[2] 杭爭.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03,(2).
[3] 陳永文.中國企業跨越技術壁壘的對策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5:6.
[4] 孫敬水.試析技術性貿易壁壘及中國的應對策略[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2,(6).
[5] 楊慧力,楊國柱.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現狀、發展趨勢及其應對[J].商業研究,2009,(4).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