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蘇衡,劉 春,2
(1.武漢長江工商學院 管理學院;2.湖北商務服務發展研究中心,武漢 430065)
武漢城市圈農村地域廣闊,水產、畜牧業發達,農產品豐富,山水資源獨特,人文歷史底蘊深厚,擁有“魚米之鄉”、“多湖水鄉”的美譽,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
目前關于鄉村旅游研究多從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發展戰略、鄉村旅游消費行為等方面進行研究,本研究以武漢城市圈27家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為研究對象,對其經營發展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探尋武漢城市圈鄉村旅游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為進一步指引武漢城市圈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支持。
武漢城市圈鄉村旅游經過近1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成熟而有影響的景區(點)越來越多,鄉村旅游收入也是逐漸增加的。本研究以武漢城市圈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及其旅游項目開發闡述圈域內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鄉村旅游是娛樂性、參與性與知識性融合為一體的旅游形式,從表1中可以看出,武漢城市圈鄉村旅游主要是以農家樂為主,這就使得整體的鄉村旅游檔次較低,出現雷同產品的概率上升,逐漸發展成同質化競爭,同時武漢城市圈鄉村旅游發揮水資源優勢,涌現較多的漁家樂鄉村旅游產品。其次,從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出現了新型的休閑項目,如:科技示范、科普教育、農民培訓、水上高爾夫等,這也體現了武漢城市圈鄉村旅游正在向多樣化發展。另外,從表中可以看出以采摘為形式的農事體驗項目多,表明休閑農業示范點的布局是依托農產種植基地的。

表1 武漢城市圈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休閑項目一覽表(截止2011年底)
鄉村旅游的驅動力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選取典型的指標變量來反映鄉村旅游驅動力的發展情況是一個關鍵性問題。本文以鄉村旅游地的角度,根據湖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所采集的數據,遵循科學性、系統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同時考慮到數據選取的權威性、實用性、可靠性和數據獲取的難易程度,選定了12個指標:資產規模(x1)、占地面積(x2)、接待人次(x3)、營業收入(x4)、農產品銷售額(x5)、利潤總額(x6)、上繳稅金(x7)、從業人數(x8)、農民從業人數(x9)、從業農民人均年收入(x10)、當地農民人均年收入(x11)、帶動農戶數(x12)來構建鄉村旅游的驅動力指標體系。
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選擇27處湖北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2項指標2011年數據,應用因子分析方法,開展武漢城市圈鄉村旅游驅動力分析,數據來源于湖北省旅游局與湖北省農業廳。
Bartlett檢驗的統計量觀察值為366.216,相應的P值接近于0.00,同時KMO值為0.642,說明因子分析是可以接受的。通過上述兩項統計指標的檢驗表明本研究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根據原來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結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3是根據因子分子計算出來的共同量度,變量共同度過反映每個變量對提取的所有公因子的依賴程度,從上述數據看來,變量的絕大部分信息可被因子分析,信息丟失較少,因子提取的總體效果比較好。

表2 變量共同度

表3 方差解釋表

表4 旋轉載荷矩陣
由表4可知:前三個主成分包含了全部指標所具有的信息且累計方差貢獻率已達到75.746%,因此,提取3個公共因子是合適的,能夠比較全面的反映情況。
由于因子的載荷矩陣中,某些因子負荷值太小,同時某些變量在某列的負荷值都比較大,這樣就很難進行因子的解釋工作,以方差極大旋轉后主成分因子得分,對武漢城市圈鄉村旅游發展驅動力進行評判。
根據表5的因子得分歸屬情況,對相關因子進行命名和解釋,我們可以將第一個因子命名為經濟因子(包括營業收入、農民從業人數、從業人數、帶動農戶數、上繳稅金、利潤總額、從業農民平均年收入)、第二個因子命名為規模因子(包括資產規模、農產品銷售額、占地面積)、第三個因子命名為接待因子(包括當地農民人均年收入、接待人次)。從業農民收入和當地農民人均收入是不同的,從業農民收入是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的到提高的,而當地農民收入是指不受鄉村旅游發展影響的經濟收入,因此從業農民收入是經濟因子,而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則是接待因子。
推動鄉村地區旅游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使大多數居民分享旅游開發的利益,帶動營業收入,同時增加從業人員數量,提高農民收入,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
鄉村旅游活動是一個文化認知的過程,要突出鄉村旅游淳樸、綠色、天然和清新的特色,要塑造強有力地鄉村旅游形象,擴大資產規模及占地面積,發展規模經濟。另外,鄉村環境和風光是鄉村地區的特色,也是鄉村旅游開發中必須保持的一部分,良好的地理位置、富有特色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旅游資源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要條件。
[1]彭華.旅游發展驅動機制及動力模型探析[J].旅游學刊,1999,(6).
[2]彭華.關于城市旅游發展驅動力機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2).
[3]黃震方,吳江,侯國林.關于旅游城市化問題的初步探討——以長江三角洲都市連綿區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0,(9).
[4]楊儉波,喬紀綱.動因與機制——對旅游地社會文化環境變遷理論的研究[J].熱帶地理,2003,23(1).
[5]楊軍.中國鄉村旅游驅動力因子及其系統優化研究[J].旅游科學,2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