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純利
(嘉應學院圖書館,廣東 梅州 514015)
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和數字化信息資源以及多樣的信息服務系統,其在高校的教學科研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圖書館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抓住機遇,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全方位的優質高效服務成為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據此,筆者提出構建高校圖書館與教學科研協同發展平臺的設想,以便能為高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更方便、更切實的服務。
一方面,圖書館協助用戶參與教學科研工作,在參與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發展,比如建設各種數據庫、咨詢交流平臺以及教學輔助平臺,做好科研過程的協助工作等[1]。在工作過程中以教學科研促進服務創新,為教師提供高層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務,以提升圖書館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另一方面,用戶在圖書館的協助下進行教學科研工作,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尋找到相關文獻資料,其成果也可以作為圖書館的數據資料充實到圖書館的館藏中去,這樣的不斷循環,對圖書館和教師雙方都會起到促進作用。構建高校圖書館與教學科研協同發展平臺,就是把圖書館和用戶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其溝通交流更順暢,相互促進的作用更大,有效保障學術與服務實現“互利共贏”局面。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主流服務手段是個性化服務,也就是圖書館根據用戶的個體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有效服務,這種服務需要圖書館對用戶所從事的教學科研工作有進一步的了解,了解得越深,提供的服務就越有針對性,服務質量自然也會有所提高。同時,通過建設特色數據庫,鍛煉了館員信息收集、加工、處理的能力,能夠進一步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有利于提高服務水平。因此,平臺的構建可以不斷創新個性化服務手段,從而促進圖書館更好地發揮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職能。
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員都是非專業人員,文化水平有限,工作積極性不強,計算機操作也不熟練,認為圖書館工作就是簡單的圖書倉儲、分類管理,所以還無法達到現在要求的個性化服務水平[2]。雖然現在很多高校已開始逐漸重視圖書館的服務職能,提高對圖書館的定位認識,加大圖書館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但由于過去長期的歷史遺留問題,圖書館員的非技術性和非專業性仍然普遍存在,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這就對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工作造成了阻礙。文化程度不高,對圖書不了解,也就不能向教師提供適合的教學科研參考文獻;計算機操作不熟練,就不能充分利用網絡這個龐大的資源庫來為教師服務,了解不到最新的學科專業動態和最新圖書,何談為教學科研服務,為教師服務?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從館員身上下功夫,下大力氣抓好館員的業務培訓工作。
資金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保證,有了資金,才能進行圖書館建設,比如引進新技術、新設備、購買或開發建設數據庫、提供網絡服務、實現資源共享以及促進遠程教育等。沒有資金,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規模就很有限,很多活動無法開展[3],也就無法很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只能淪為“圖書存儲倉庫”。目前高校圖書館的資金來源大多為學校撥款,或者是校友、社會捐款,由于資金有限,且需要建設的項目眾多,無法一一滿足。要想解決資金短缺的瓶頸,除了學校撥款和校友、社會撥款的方式,圖書館要多動腦筋想辦法,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比如爭取專項建設資金,有償面向社會開放圖書館,同時還要加大館際間的合作,以期早日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就可以避免重復建設,把資金用到更需要的項目中去。
平臺的建設思路是緊靠教學、科研兩條主線,組織、調動、整合高校圖書館各種與教學科研相關的信息資源,實現網絡資源的跨庫連接,從而實現面向用戶的以學科為主體的教學科研一體化服務。結合當前高校圖書館的實際建設情況以及高校教學科研的實際需求,筆者所設計的平臺分為文獻獲取、咨詢交流、教學輔助以及科研支撐等四大數字服務子平臺(見圖1),為高校教學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文獻信息保障與服務。

圖1 平臺的功能架構
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工作,都需要對相關文獻進行搜索查閱,這是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的一個最基本的職能。文獻獲取子平臺作為平臺的核心,主要包括商業數據庫建設、特色數據庫建設和網絡資源建設三大模塊。
①商業數據庫建設。互聯網發展得很快,借助這一契機眾多商業性的信息機構開始出現,中文數字信息資源得以開發,繼而眾多數據庫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專題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學位論文數據庫等多種數據庫,數據庫的發展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4]。由于商業數據庫眾多,高校圖書館在購買時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要結合學科、專業實際,要結合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盡量購買能夠滿足教學科研需求、與圖書館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重復不多又能與之相整合的商業數據庫。
②特色數據庫建設。特色數據庫的建庫資源可以通過以下渠道收集:一是整合館藏特色文獻,館藏文獻資源是特色數據庫的主要資料來源;二是對網上信息資源的收集,即從綜合性數據庫中選擇具有特色的資源進行收集、分類、存儲或通過共享鏈接利用網上數據;三是全面收錄本校師生的科研成果以及本學科非正式出版物資源。
③網絡資源建設。由于網絡資源具有數量龐大、內容廣泛豐富、更新速度快、資源不集中、真實性不確定等特點,所以高校圖書館在利用網絡資源為教學科研服務時要注意對其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加工,比如對網絡資源進行整理排序、分類編目,將網絡資源與本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組織隱形網絡門戶網站的主題目錄,提供專業搜索工具目錄列表,建立特色數據庫等。
咨詢交流子平臺包括同步咨詢交流和異步咨詢交流兩大模塊。
①同步咨詢交流。同步交流可以借助QQ、MSN等即時通訊軟件來實現,專業化的咨詢則利用專門的參考咨詢方式,如Chat Room方式、Web Conference方式和Web Call Center方式等[5]。同步交流具有互動性和交互性強的特點,可對在線解決用戶的疑問發揮重要作用。
②異步咨詢交流。異步交流在構建過程中可以充分應用電子郵件、BBS、博客、維基、網絡表格、FAQ、網摘等Web2.0產品以及合作咨詢,還應該設置論壇作為探討共同話題、交換索取學習資料的平臺。以上眾多交流形式更有利于交流的深入以及隱性知識的外化沉淀,形成了一個咨詢交流平臺。
教學輔助子平臺包括教學參考信息系統建設、現代遠程教育和考試數據庫建設三大模塊。
①教學參考信息。教學參考信息是高校特有的信息資源,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學校其學生培養目標有很大不同,相應地它們的教學活動也各具特色。應從有助于教師、學生、信息資源三者間有效互動的角度出發,以收集、加工、整理本校有特色的教參信息資源為主,建立本校博碩士論文庫、教師教案、教材庫、精品課程庫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網上課件鏈接,通過網絡為學生提供教學參考書和教學資料,提供及時動態的教學參考服務,提高教學質量。
②現代遠程教育。現代遠程教育包括在線網絡數據庫或聯機數據庫、電子圖書、電子期刊以及網絡信息資源等,由于現代遠程教育具有資源檢索便捷以及數據存儲量大等多種優勢,已成為圖書館儲存知識的主要載體,并成為學生獲取在線學習資源的重要知識寶庫。
③考試數據庫。作為教育效果檢驗的一種方法——考試,為各個教育領域普遍使用。本著節約資金的原則,充分利用信息可重復利用的特點,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建設考試類型的數據庫[6]。比如在購買考試數據庫前要先進行試用,使用考試數據庫前要做好宣傳工作,讓用戶知道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最后要及時更新考試數據庫,做好售后服務。
科研支撐子平臺包括科研定題服務、技能培訓和數字化服務以及學術交流服務三大模塊。
①科研定題服務。定題服務是一種深層次的情報研究咨詢服務,它通過與科研人員的溝通和分析科研課題需求,進行信息資源的收集、組織、序化等,從而有針對性地、及時地、連續地為研究人員提供有關課題全面而準確的文獻信息,達到減輕科研人員獲取文獻信息的難度,縮短課題研究時間的目的[7]。與用戶建立反饋渠道,隨時掌握用戶的信息需求狀況,調整和改進文獻信息報道工作,隨時調整檢索策略,提高服務質量。
②技能培訓和數字化服務。圖書館可以提供關于文獻資料的搜集、數據庫及文獻管理軟件的使用、論文的撰寫、學術成果的發表、版權等相關問題的培訓服務,同時還應提供配有多媒體編輯、文獻管理等軟件的計算機、錄音錄像等數字化設備,并為研究人員進行數字媒體的編輯、整理提供指導[8]。
③學術交流服務。圖書館可以通過搜集各種學術交流的信息,搜索最新的研究工具,甚至可以把具有某一專長的人員聚集起來研究某一領域的發展,把這些信息、研究工具以及研究成果融入圖書館信息資料中去。
嘉應學院圖書館建立了圖書館與院系、館員與教師的聯系制度,并要求院系配備兼職館員,建立院系用戶檔案,建立檔案的人員主要是教學科研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內容包括教師的基本情況、學術專長以及研究方向等,定期及時更新,便于院系和圖書館全面了解教師的學術研究動態。圖書館員經常與教務處、科技處聯系,了解教師目前的教學重點以及在研課題,并有針對性地為教師提供對應的最新的教學科研動態以及所需的文獻資料。同時,通過咨詢交流子平臺,圖書館員和教師及科研人員之間能夠很好地交流和溝通,圖書館方面也可以很好地了解教師的信息需求,這樣就可以有選擇地對多類型的教學科研參考數字化信息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完成用戶所需的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和上傳。
嘉應學院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多樣化可體現在整合館藏信息資源、增減數據庫、主動與讀者聯系、跟蹤上門服務、根據教師的工作需求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信息資源,以及與教師一起參與文獻搜索、查找工作等。例如,借助教學輔助子平臺的相關功能模塊,教師可以按照課程名稱、書名、作者查詢等檢索有關課程教學所需的教學參考書,包括參考書的詳細記錄以及館藏書目鏈接等信息,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平臺完成所需教學參考書目的查看、預約和借閱,同時也支持教師在線查看相關的電子教學參考書。
另外,學院圖書館在平臺的基礎上融合了多項圖書館參考咨詢和信息服務,搭建了數字圖書文獻資源與教學科研二者之間的溝通橋梁,增添了用戶對教學科研所需網絡信息資源的評論、推薦、使用反饋功能,這樣用戶通過該平臺,就能迅速了解到其他用戶對自己感興趣的參考書目和文獻資源的信息反饋,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選擇所需的文獻資源。
由于嘉應學院教師對圖書館的利用還很有限,大多還處于借閱幾本參考書籍、下載一些電子論文等階段,并沒有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圖書館通過網站、宣傳欄、宣傳手冊、廣播站、講座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宣傳,力爭讓師生了解圖書館,人人使用圖書館,吸引大家關注圖書館的建設。同時嘉應學院圖書館通過培訓工作,為不同群體的人員推送不同的服務內容,為教師提供業務指導。例如舉辦文獻檢索工具使用、網絡應用技能、專業數據庫應用以及圖書館新動態、新理論、新技術專題講座等相關方面的培訓,借助平臺,提高教師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應用能力,提高圖書館在教學科研人員心中的地位和影響。
高校圖書館與教學科研協同發展平臺的構建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圖書館自身的努力,同時也需要社會以及用戶的關注。在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必須從完善軟硬件配置、創新服務模式、強化服務意識等方面著手,充分發揮平臺的各項服務職能,方能更好地為高校教學科研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知識服務和技術支撐。
[1]田慧芳.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的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6):114-115.
[2]王婉.美國大學圖書館科研支持服務模式探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3):67-69.
[3]秦萍,楊蘭芳,王銳.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參管理系統調研[J].現代情報,2013(7):142-146.
[4]車文文,蘇連莊.公共圖書館網站的地方文獻內容建設與宣傳模式創新——以河北省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3(11):53-55.
[5]曾婷,劉玉蘭.網絡環境下大學圖書館教參信息服務模式探索——清華大學圖書館教參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2):38-42.
[6]周春霞.劉姝數字圖書館門戶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1):66-69.
[7]孫海霞.試論高校圖書館電子教參信息服務[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5(12):3-6.
[8]王紅兵,等.劉華網絡環境下教學參考書數據庫建設探索——四川大學圖書館教學參考書系統研究與開發[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5(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