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博,卜秀梅,宋艷麗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與腸道動力學異常有關的功能性疾病,包括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性狀異常、腹痛及腹脹等癥候群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1]。研究發現,IBS系多因素綜合作用,其中心理社會因素在致病過程中起極為重要的作用[1],由于其反復發作,病程遷延不愈,給病人造成很大心理負擔進而加重病情。因此,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成為目前治療該病的關鍵[2]。本研究對腸易激綜合征病人進行綜合放松訓練,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3年5月沈陽市某三級甲等醫院消化科就診的IBS病人68例,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齡13歲~68歲;病程3個月至1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羅馬Ⅱ標準[1],并排除認知障礙和精神疾病人。將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病人年齡、病程、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測量工具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及自制病人問卷調查表進行測評。SCL-90包含90個項目,涵蓋9個癥狀因子,每個項目按5級評分,1分為沒有,2分很輕,3分為中等,4分為偏重,5分為嚴重[3]。自制病人問卷調查表包括病人性格特征、應激事件、性別、職業、病情、病程、療效以及對健康教育的需求等。選擇專科以上、責任心強、有工作經驗、善于溝通者作為責任護士,對病人分別進行就診時和治療12周后的測評。
1.2.2 護理干預
1.2.2.1 支持療法 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此為護理干預的基礎,護理人員用真摯熱情的服務盡力消除病人的疑問和顧慮,使其對護理人員充分信任。用電話機郵件等輔助手段和病人建立聯系。②根據量表調查結果制訂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善于傾聽,了解病人內心深處所面臨的問題與不安,鼓勵病人談出自己的問題,并以此為線索,讓病人正視自己對病情及住院等方面的感受,護士有針對性地勸慰、講解心理因素、情緒對于疾病的影響,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嚴重者指導病人進行正規心理治療,每日交談10min~30min。
1.2.2.2 認知療法 護士應用簡潔、通俗、生動、形象的語言,細致、耐心地向病人宣傳IBS的相關醫學知識,包括疾病性質、誘因、治療方案及預后,提高病人對IBS的認知程度,并通過發放健康宣傳卡、播放錄像、制作宣傳欄等方式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
1.2.2.3 行為療法 告知病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整生活節奏,妥善安排生活、工作、學習時間,不給自己太大壓力,并學會自我減壓,鼓勵其進行適當鍛煉,保持心情舒暢;鼓勵病人堅持治療,定期隨訪。飲食護理具體如下:①最常見的飲食建議為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報道指出,約95%的全科醫師相信,纖維素缺乏是IBS的主要病因[4]。特別是對便秘型,可用燕麥、大麥、蔬菜、水果(香蕉、櫻桃、小柑橘、無花果、李子等)等含可溶性纖維較多的食物。②避免食用能引起胃腸道癥狀的食物,如奶制品、小麥、咖啡等,但應注意可能造成營養障礙的問題,必要時與營養師協商。③避免產氣食物。IBS病人因無法推進氣體通過結腸而發生腸腔膨脹,導致脹氣和腹痛,所以應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④避免攝入致敏食物,包括蝦、蟹、魚、貝殼類、堅果等,根據病人每次進食某種食物出現過敏癥狀,避免再次食用或選用代替品。總之,針對個體癥狀選用有效的飲食治療。
1.2.2.4 綜合性放松訓練 肌肉放松訓練和內心意念引導,在輕松愉快的音樂背景下,使其全身肌肉放松。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性格、愛好、音樂欣賞能力選擇曲目,介紹樂曲的內涵和背景,引導病人進入意境,增加療效。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

表1 兩組治療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 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經護理干預后,焦慮、抑郁癥狀明顯緩解,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5]。說明增加護理干預比單純藥物治療更能有效改善IBS病人的各種生理、心理癥狀,從而提高病人生命質量,飲食與IBS的關系密切,是治療和預防本病的關鍵,病人往往改變食譜就可以減輕病痛的折磨。IBS屬于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由多種因素引發。研究證明,精神心理因素在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該病屬心身疾病范疇[6,7]。很多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有偏差,認為自己的病情非常嚴重,反復就診于各大醫院,進行各種檢查,使用多種治療方案,但往往缺乏滿意的效果,使病人失去信心,產生心理障礙,加重軀體癥狀,嚴重影響生命質量。精神因素可能作為IBS的誘發和加重因素,隨著病情的遷延,可以加重心理異常,在那些病程長、反復尋求醫治但依從性差的病人中,這種心理異常更為常見[8]。因此,對腸易激綜合征病人給予適當護理干預,既能增加病人對疾病的認識,理解焦慮、抑郁情緒對疾病恢復是有害的,而綜合性放松訓練運用多種放松技巧(如漸進性肌肉松弛療法、引導想象、沉思、深呼吸、音樂等)使人達到生理、精神和情緒的無緊張狀態,能夠抵消生理和心理應激的負面影響,使人的身體、心理和精神重新恢復平衡和協調,幫助個體以更健康的方式對待生活的挑戰,是人體的非自主反應,如心率、呼吸、血壓、腎上腺素的分泌在自主控制中,減輕病人的緊張或焦慮,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當IBS的癥狀足以影響健康時,必要的護理干預就應該展開。為了提高病人的主動性,在治療的開始就應該向病人交代,心理健康是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的。
綜上所述,在適當藥物治療基礎上,合理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IBS病人的腸道癥狀、減少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IBS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1] 嚴蕙蕙,杜勤.腸易激綜合征發病機制的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醫學,2007,14(5):666-669.
[2]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出版社,1998:17-27.
[3] 吳均林,林大熙,姜乾金,等.醫學心理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0-190.
[4] 袁海鵬,李延青.飲食調整在腸易激綜合征治療中的進展[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4,13(2):443-445.
[5] Van der Veek PP,man Rood YR,Masclee AA.Clinical trial:Short and long-term benefit of relaxation training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6(6):943-952.
[6] 毛華,唐銀麗.腸易激惹綜合征病人的心理狀態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09,17(9):1-2.
[7] Ladep MG,Obindo TJ,Audu MD,etal.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Jos,Nigeria[J].Wp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48):7844-7847.
[8] Tang FL.Pathogenesis of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J].Chin J Rheumatol,2000,4(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