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焮焮,陳 琴,顧董琴,丁穎萍,孫一勤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災害”的定義[1]為任何能引起設施破壞、經濟嚴重損失、人員傷亡、健康狀況及社會衛生服務條件惡化的事件,當其破壞力超過了所發生地區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不得不向該地區以外的地區求援時,即可稱為災害。面對不斷增加的災害,社區居民如何獲得安全并減少損失,其關鍵在于居民對于社區防災工作的認知程度、社區居民防災機制、社區居民的自我急救技能等方面,其內涵包括防災知識(認識災害特性、種類、影響及原因)、防災技能(做好災害的預防方法、預警和應變措施、健康救護、心理康復)、防災態度(覺察到災害發生的必然性,保持災害發生時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并能夠身體力行,做好防災準備和宣傳,可減輕政府與民間組織在災難救援時的負擔并強化其成效)[2]。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城市社區居民的災害認知和救護技能培訓需求,為今后的社區災害認知和救護技能培訓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1.1 對象 本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法抽取社區居民243人。
1.2 調查方法 應用社區災害認知和災害救護技能培訓需求調查量表進行調查。該問卷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后自行設計,分為3個部分,包括一般資料、災害認知、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需求,問卷分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無意見(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總分為75分。問卷由經過培訓的專人負責發放,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3份,有效回收率為97.2%。
1.3 統計學方法 通過將數據錄入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1 城市社區居民災害認知狀況 社區居民認知得分為56.24分±6.83分,最高分為74分,最低分為38分。見表1。

表1 城市社區居民災害認知狀況(n=243) 人
2.2 災害現場救護知識來源及途徑 城市社區居民認為獲取急救知識的最佳途徑依次是培訓(32%)、網絡(26%)、電視(22%)、報刊及雜志(12%)、電臺廣播(8%)。同時,絕大部分社區居民希望開設一些應急自救互救方面的培訓。僅占2%的社區居民認為有專業的救援組織定期到社區進行指導是沒有必要的。由此看出,社區居民防災態度較端正,有利于災害教育知識普及。
2.3 對急救知識及技能的教育需求 絕大多數社區居民表示若社區舉辦相關防災教育活動和救生技能操作訓練時,都會選擇參加。社區居民對一般性的災害(地震、火災、煤氣泄漏等)有一定的急救知識,但是具有針對性的、側重性的技能,如心肺復蘇技術、止血包扎、搬運脊椎受傷病人等,需要重點培訓。見表2。

表2 社區居民的急救技能掌握程度(n=243) 人
3.1 社區居民災害意識和救護知識狀況 結合我國近年來災害頻發的現象,社區居民的參與防災的意識增強,這不失為一種好現象。但是仍有少部分社區居民認為災害不見得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無需關心,而大部分居民認為防災教育極其重要,對參與社區防災活動的態度積極。許多居民認為救災工作是社區居民的共同責任,也認識到社區層面的防災措施和防災教育有助于減災。同時許多居民認為災害發生導致的人身和財產損失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缺乏防災、救災意識和能力所造成的。因此,應持續地進行社區居民防災的相關教育和知識宣傳工作。
3.2 社區居民災害認知和救護技能培訓對策
3.2.1 持續開展社區居民防災教育 災害管理除了通過技術與行為去防止災害發生和減低人民的損失外,還應通過法律、行政、宣傳教育等相關的手段,來約束人們對于災害的反應與行為。當發生重大災害時,居民具有相關防災及救災知識和技能,能先行處理,才能避免災害及損失持續擴大。社區防災,強調的正是培養居民具有相關的防災知識和救護技能,通過教育培訓的手段來實現社區防災的目的。當前城市社區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宣傳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基地,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宣傳活動,相關的科普讀物也不夠齊全[3]。因此,教育培訓社區居民的災害知識和救護能力,開展群眾性救護活動,應成為減災抗災的重要渠道[4]。此外,對于社區內高齡老人,除持續關注居住狀況并應協助參與防災教育及設備使用,以達自救并延長他人救援時間。
3.2.2 社區居民災害認知和救護技能培訓方案建議①培訓內容:報警常識、社區和居家防災措施、災害現場避險逃生技巧、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傳染性疾病的防護隔離措施、突發疾病的急救處理、急救基本技術。②培訓模式:建議社區防災教育可采用多媒體授課、操作示范、災難現場情景模擬這些方式進行培訓。后期可通過專題講座、災難視頻、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強化社區居民所學的知識,抵抗遺忘。③培訓師資:建議防災教育可以由社區相關單位承擔主導和組織工作;醫學院校的師資可組成固定的師資隊伍參與社區教育,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可以作為志愿者參與其中[5,6]。
[1] 周彩華,范春紅,謝凱琳,等.杭州市社區居民災害現場急救技能的調查分析[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2012,5(1):25-30.
[2] 張英,王民,李斐,等.我國部分省市初中生防災素養調查研究[J].災害學,2012,27(2):100-104.
[3] 任麗,王輝.居安思危加強青少年防災減災教育[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24(5):86-89.
[4] 萬漢松.城市社區應急科普教育體系建設亟待加強[J].學習月刊,2010(8):58.
[5] 龍納,胡秀英,劉祚燕.災害的應對與備災教育啟示[J].護理研究,2010,24(7A):1693-1695.
[6] 張清.我國災害護理學及災害護理教育現狀分析與啟示[J].護理研究,2009,23(4A):92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