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杏,鄭蘭鳳,李冬梅,王蕓香
近年來,服用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的病人明顯增多,洗胃仍是大多數醫療單位對于此類病人的急救治療措施之一。但臨床實踐發現,實施此項急救措施不但易造成二次污染,耗費人力資源,更易導致病人發生各種并發癥,甚至死亡[1]。2013年,我科對服用鎮靜安眠類藥物輕度中毒病人應用全腸灌洗法替代傳統洗胃清除病人胃腸道內毒物,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急診中心就診的服用鎮靜安眠類藥物輕度中毒病人45例,其中艾司唑侖18例,地西泮9例,阿普唑侖2例,氯丙嗪7例,奮乃靜6例,其他3例;服藥時間0.5 h~4.0h。輕度中毒的判斷標準[2]:病人嗜睡,情緒不穩定,語言含混,步態不平穩。隨機分為對照組(洗胃)22例和觀察組(全腸灌洗)23例。對照組:男5例,女17例,平均年齡42.7歲。觀察組:男4例,女19例,平均年齡48.5歲。兩組病人服藥后就診時間、中毒程度及急救處理措施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方法予洗胃至胃內容物為清水樣。觀察組首先將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溶化在約2 000mL的溫開水中,協助病人首次服用約500 mL,以后每隔15min~20min服用250mL,2h內全部喝完。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人24h后各重要臟器功能及相關并發癥。各重要臟器功能評估標準[3]包括血肌酐反映腎臟功能、膽紅素反映肝臟功能、PaO2/FiO2反映呼吸功能、心率/平均動脈壓反映心臟功能。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兩組并發癥百分率比較采用χ2檢驗。

表1 兩組病人24h后各重要臟器功能及相關并發癥比較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因生存壓力、認知和生理、心理等原因,城鄉自殺人群不斷增加,由于鎮靜安眠類藥物應用的廣泛性及相對易得性,一次超量服用此類藥物成為大多數人群自殺的一種手段。傳統洗胃治療的目的在于清除病人胃內尚未吸收的毒物,但對進入腸道內的毒物卻無作用。全腸灌洗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胃腸道毒物清除方法,主要是通過口或胃管/十二指腸管快速注入大量的聚乙二醇溶液從而產生液性大便;反復多次注入直至大便流出物變清為止,此法可在4h~6h內清空胃腸道[4]。近年來,國外中毒救治機構對鎮靜安眠類藥物輕度中毒病人不主張洗胃,其原因是依據循證醫學提示該類病人多數未從洗胃中獲益,相反增加其并發癥發生危險[5]。楊揚等[1]也建議對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病人應放棄洗胃治療的手段。聚乙二醇電解質是一長鍵高分子聚合物,在消化道內不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和電解質代謝,有研究認為其通過氫鍵結合點固定結腸腔內水分子,增加糞便含水量并迅速增加灌洗液的滲透壓而降低鈣離子、鈉離子、氯離子等電解質濃度,保持腸腔內糞水呈近似等滲液,短時間不被腸黏膜吸收,也不會引起體液大量外滲而致脫水、體重下降等[6]。
本研究顯示,全腸灌洗法清除鎮靜安眠類藥物輕度中毒病人胃腸道內毒物效果好,與傳統洗胃比較,更安全可行,但因個體差異,少數病人需反復多次服用方可有效,能否聯合應用小劑量果導等導瀉藥以增加灌洗效果仍值得臨床探討。
[1] 楊揚,倪銘孔.洗胃在口服大量苯二氮艸卓類鎮靜藥物中毒病人救治中是否必要[J].中國急救醫學,2006,26(12):948-949.
[2] 潘曉峰.醒腦靜聯合納洛酮治療急性鎮靜安眠藥物中毒30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9):1503.
[3] 邱海波,楊毅,徐媛,等.ICU主治醫師手冊[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1.
[4] 沈洪,于學忠,劉中民,等.急診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1.
[5] 宋維.急性中毒診治現狀回顧與展望[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2):118-120.
[6] 阿秀梅,嚴秀蓮.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聯合硫酸鎂行便秘病人腸道準備效果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11):1731-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