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呼萍,李瑾榮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臨床上并不少見,以下肢深靜脈血栓最為常見,約占深靜脈血栓的90%以上,神經外科手術后DVT發病率在24%左右[1]。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顱腦疾病術后病人存在很多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危險因素,如手術時間長、激素的應用、長期臥床、偏癱、脫水、腦組織血栓物質的釋放、甘露醇的大量使用等,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1,2]。若下肢深靜脈血栓栓子脫落可以導致腦栓塞、肺栓塞,造成病人嚴重致殘、猝死[3]。為了研究氣壓泵治療對預防血栓的效果,防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降低神經外科臥床病人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對2011年12月—2012年5月神經外科臥床病人在常規預防深靜脈血栓基礎上使用氣壓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進行輔助性治療。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臥床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 組 。觀 察 組4 0例 ,男2 4例 ,女1 6例 ,年 齡2 6歲 ~8 0歲(58.53歲±11.68歲);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20歲~81歲(59.00歲±13.99歲)。治療前所有病人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證實雙下肢無DVT形成。兩組病人均無氣壓泵治療的禁忌證,自理活動受限、長期臥床,存在發生DVT的高危因素。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疾病類型、臥床原因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方法,觀察組在常規預防基礎上應用氣壓泵治療儀進行雙下肢氣壓治療。
1.2.1.1 常規預防護理 ①加強下肢的主動和被動活動,以加快靜脈血流速度。2h更換1次臥位,定時按摩雙下肢,每日3次,每次20min。2h做下肢膝關節、踝關節的內收、屈伸運動1次,每次20min。2h翻身、叩背1次。抬高雙下肢20°~30°。②保護下肢靜脈血管:盡量避免股靜脈置管及下肢輸液,避免在同一靜脈上反復穿刺及在周圍靜脈輸注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加強對輸液部位的觀察,盡量減少股靜脈采血的次數。③加強健康教育:告知病人要戒煙,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飲水,宜清淡低脂飲食。
1.2.1.2 氣壓泵治療的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預防護理基礎上采取韓國(株)大星產業的空氣波壓力治療儀治療,壓力設定在60mmHg(1mmHg=0.133kPa)~80mmHg,可根據醫囑及病人的耐受能力進行調節,每次20min,每日2次,7d為1個療程,或者根據病人病情縮短或延長治療時間,直至病人自行下地活動為止。于氣壓泵治療前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氣壓泵治療儀的目的、原理、治療的意義及注意事項,說明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反應及解決辦法,特別提醒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因為壓力而造成的不適,以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并征得病人及家屬的理解,爭取其積極配合治療。氣壓泵系統是一個非擴散的預防系統,包括一個泵和一對下肢長度、一對上肢長度的單個病人用壓力護套。其作用原理[4-6]:①提高靜脈的血流速度,從而減少血液的淤積;②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從而降低形成血漿凝塊的幾率;③間歇性加壓使靜脈血通過靜脈瓣時發生湍流,防止血液淤滯,而靜脈瓣正是血栓形成的始發點;④間歇性加壓促進內皮細胞因子的釋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⑤間歇性加壓促進內皮細胞釋放尿激酶、組織纖溶酶等,加速纖維蛋白的溶解。氣壓泵具體操作流程如下:①治療前讓病人放松,協助病人取舒適的平臥位,以利于肢體放松,將氣壓泵治療儀推到床邊;②將泵的電源插頭插入一個合適的插座中;③將壓力充氣管與泵連接,并確保在插口處聽到“咔嚓”聲;④取出壓力護套(護套不分左右肢體);⑤將壓力護套置于病人合適肢體位置;⑥將病人肢體包裹,并安全扣好尼龍搭扣,另一側方法同樣;⑦將與壓力泵相連壓力管的另一端連接到壓力護套上,確保護套和氣泵連接緊密;⑧打開氣泵開關,綠色指示燈亮起;⑨將壓力旋鈕調到醫囑要求的壓力,且在氣囊膨脹所允許的壓力范圍內,充氣順序依次是足、小腿、大腿下部、大腿上部;⑩治療20min后關掉氣泵開關,將壓力充氣管從護套連接處分開,取下壓力護套,然后用紫外線照射消毒后放在潔凈處備用。氣壓泵治療的禁忌證:①急性炎癥性皮膚病;②心律不齊;③丹毒;④深部血栓性靜脈炎;⑤肺水腫;⑥急性靜脈血栓;⑦不穩定型高血壓;⑧安裝有人工心臟起搏器的病人。
1.2.2 評價方法 兩組病人治療前及治療后l周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雙下肢深靜脈血流情況,發現有靜脈栓子形成時記錄栓子直徑。對兩組病人DVT發生率、靜脈栓子檢出率及栓子直徑、疼痛、腫脹、舒適度等方面進行觀察、記錄。通過對病人肢體疼痛、腫脹及舒適度等方面的觀察,評價治療效果。顯效:彩超檢查無異常現象,下肢無疼痛、腫脹,體溫正常,病人無異常感覺;有效:彩超檢查無異常現象,一側或雙側下肢酸脹、隱痛,體溫正常,腓腸肌試驗陰性;無效:彩超示靜脈血管內無彩色血流信號和頻譜信號,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腫脹,下地困難或直立后疼痛加劇伴有不同程度發熱,腓腸肌試驗陽性。
1.2.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進行整理和統計學分析,兩組病人治療效果比較采用非參數Wilcoxon檢驗,兩組病人靜脈栓子檢出率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治療前兩組病人靜脈栓子檢出率及栓子直徑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治療前靜脈栓子檢出率及栓子直徑情況 例(%)
2.2 兩組病人治療效果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治療效果比較 例
2.3 治療后1周兩組病人靜脈栓子檢出率及栓子直徑比較(見表3)

表3 治療后1周兩組病人靜脈栓子檢出率及栓子直徑比較 例(%)
氣壓泵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外周循環障礙疾病的治療以及術后深靜脈血栓預防等方面。我國對氣壓泵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現在也廣泛應用于矯形外科、普外科、胸心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血管外科、ICU等科室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淋巴性水腫、動脈阻塞性疾病、血腫、預防靜脈曲張性潰瘍、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脛前黏蛋白沉積癥、骨質疏松、創傷性水腫[3,7,8]等方面。危重病人由于臥床、制動、應用鎮靜劑、輸血治療、有創操作增多等更易發生深靜脈血栓。氣壓泵在神經外科病人中的應用日益受到重視。神經外科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3大因素是血流緩慢、靜脈內膜受損、血液的高凝狀態[1]。神經外科病人存在多種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作為一種無創、快捷、可重復診斷的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輔助檢查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僅可診斷下肢靜脈血栓,還可動態觀察其演變情況,是臨床診斷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首選的輔助檢查方法[9,10]。
本結果顯示,治療前只有少數病人檢出靜脈栓子,且直徑均較小,兩組病人雙下肢均無DVT形成,治療后觀察組靜脈栓子檢出率低于對照組(P<0.05)。在常規預防DVT的基礎上使用氣壓泵治療,可明顯降低DVT的發生。新形成的血栓,由于血栓內纖溶酶原的激活和白細胞分解釋放的纖溶蛋白酶可使血栓溶解,血栓溶解過程取決于血栓的大小及血栓的新舊程度。雖然兩組病人檢出栓子的直徑并無差異,但觀察組以自行吸收栓子(直徑0.1cm~0.3cm)為主,提示使用氣壓泵治療可以降低神經外科長期臥床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
氣壓泵治療儀是一種物理性非介入性治療儀器,它利用肢體外部加壓的方法促進靜脈血液循環,形成脈動流,增強纖溶系統活性,增加神經、血液灌注和氧合作用,達到改善功能和抗血栓形成的目的。氣壓泵治療儀在設定的治療壓力下,氣囊可對肢體反復加壓后再減壓,通過氣壓依次對局部肢體實行壓力循環周期。氣壓泵治療與人工按摩手法相比,氣壓式按摩力度均勻,且按摩速率與人體血流速率相近,因此病人感覺更為舒適[6]。且使用方法簡單、易操作,病人易接受,氣囊有排氣舒緩、不影響病人睡眠、體位不受限制、對病人無損傷等特點[9],配合常規護理,可有效預防病人發生深靜脈血栓。氣壓治療部分代替人工按摩、翻身,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省時省力,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護理質量。氣壓泵治療儀調節局部循環,漸進性地促進靜脈血液和淋巴液從遠心端向近心端回流,加強動脈灌注,加速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改善肢體功能的作用,有效地預防了DVT的發生。氣壓泵治療儀在本科室病人應用中得到好評,期待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使之能進一步推廣使用。
[1] 劉成玲,虧春華.急性顱腦損傷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2010,7:1.
[2] 金穎,張秀云,王慶珍,等.腦瘤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效果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6):16.
[3] Dennis M,Graham C,Forbes J,etal.Does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reduce the risk of post stroke deep vein thrombosis?The CLOTS 3trial: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2,13:26.
[4] Zaman G,Pitsillides AA,Rawlinson SC,etal.Mechanical strain stimulate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by rapid activ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 steocytes[J].J Bone Miner Res,1999,14(7):1123-1131.
[5] 田曉靜.間歇充氣壓縮泵預防老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使用時間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0):55.
[6] 劉春霞,申麗曼,孟翠巧,等.間歇氣壓療法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0):38.
[7] 李亞軍,段緩,史倩.氣壓治療預防重癥監護室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全科護理,2013,11(10B):2709-2710.
[8] 孫愛臣,王蕾,馬會清.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用于預防骨科臥床患者血栓形成的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5):903.
[9] 朱曄,程曉玲,王素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1,45(3):291.
[10] Seth Landefeld MD.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J].JAMA,2008,300(14):1696-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