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紅,徐宇紅,湯黎明,岳靜燕,虞 萍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占消化道腫瘤的首位,手術切除是其主要治療手段,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相對傳統開腹手術具有明顯的微創優勢[1],目前多用于治療早期及部分進展期胃癌。圍術期在延長胃癌病人生存時間的同時,如何有效緩解病人的負性情緒、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關鍵。協同護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 )由Lott等[2]根據Orem自理模式提出,國外將協同護理模式已運用于癌癥病人中[3]。協同護理模式在責任制護理的基礎上,有效和創造性地利用現有的財力和人力資源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病人的自我護理和健康決策能力[4],鼓勵病人家屬參與護理,強化集體協同護理的作用,提高護理質量[5]。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對35例行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病人采用協同護理模式,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將我院新老院區2011年1月—2013年6月行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病人69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排除既往精神疾病、認知障礙、遵醫行為差等病例,所有病人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觀察組病人年齡(59.25±9.12)歲,家屬年齡(35.71±6.05)歲;對照組病人年齡(60.82±7.06)歲,家屬年齡(36.17±6.08)歲。兩組病人性別、年齡、學歷以及主要入院照顧病人的家屬類型、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及家屬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給予身體和心理評估,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癥狀管理、術前術后飲食及運動、康復、用藥、心理護理等方面[6]。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協同護理模式,責任護士、病人及家屬共同參與護理,即評估病人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制訂護理計劃、落實護理措施、進行效果評價,最大限度地給予生理、心理上的幫助,具體干預方法如下:①病人入院時全面評估病人的疾病知識需求、自我照顧能力、心理狀況、入院后主要照顧病人家屬的照顧能力,同時講解協同護理模式方法,引導病人及家屬自覺參與健康照顧。②術前1d責任護士、麻醉師、主治醫師共同與病人及家屬交流并解答疑問,詳細介紹手術的方法、過程、麻醉方式、術后的反應及注意事項,同時告知病人常規留置胃管、導尿管的目的及可能帶來的不適等。③術后鼓勵病人早期活動,促進腸蠕動,減少術后腸粘連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由主治醫師、責任護士、病人及家屬共同制訂活動計劃,讓病人主動參與康復和自我照顧,減少病人對護士和家屬的依賴。④飲食應遵循少量多餐、逐步過渡的原則,進食不可過急過量,并注意觀察進食后有無腹痛、腹瀉、嘔吐、全身乏力、頭暈等癥狀。由責任護士根據醫囑結合病人的口味制定病人飲食套餐,并定期進行實驗室檢查,防止出現營養性并發癥[7]。
1.2.2 研究工具
1.2.2.1 焦慮自評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8]該量表由華裔教授Zung編制,是一種評定病人主觀感受的相當簡便的臨床工具。SAS能夠較好地反映有焦慮傾向病人的主觀感受,主要評定癥狀出現的頻度。SAS含有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分~59分為輕度焦慮,60分~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于病人入院和出院時采用SAS量表進行評估。
1.2.2.2 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該量表與 SAS量表十分相似,此評定量表不僅可以幫助診斷是否有抑郁癥狀,還可以判定抑郁程度,共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高。于病人入院和出院時采用SDS量表進行評估。
1.2.2.3 生活質量問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 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的評定采用歐洲癌癥治療與研究組織(EORTC)的生活質量問卷[9],選用其中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5個功能對胃癌病人進行生活質量評定,得分越高表明功能越好,生活質量也越好。此量表已被證實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于病人出院1個月后采用QLQ-C30量表評估生活質量。
1.2.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干預前后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入院時 出院時觀察組 35 51.18±5.77 38.09±4.34 56.01±7.1 42.16±6.入院時 出院時43對照組 34 50.72±4.46 42.91±6.40 58.14±4.6 45.45±5.54 t值 0.376 -3.67 -1.47 -2.27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病人出院1個月后生活質量 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出院1個月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病人出院1個月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 認知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 35 54.71±2.69 63.14±3.98 70.95±8.02 56.83±6.31 59.61±3.83對照組 34 46.36±0.29 55.36±3.20 57.34±3.17 51.85±3.63 50.81±5.61 t值 17.97 8.93 9.22 4.00 7.61 P<0.05 <0.05 <0.05 <0.05 <0.05
3.1 協同護理模式可有效緩解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病人負性情緒 多數病人一旦確診胃癌就認為自己患了不治之癥,外加手術創傷、胃容積縮小等帶來的痛苦與不便,會產生一定的負性情緒。針對病人社會支持不足、自我護理能力低等特點,采用協同護理模式,強調人的社會性,病人家屬監督和參與,充分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參與自我照顧和康復,減少其挫敗感,緩解不良情緒,通過健康教育矯正病人認知上的曲解,培養病人積極樂觀的情緒[11],有利于術后的恢復。本研究注重病人及家屬的全面評估,有針對性地對圍術期護理進行術前干預,讓病人術前對手術有一定的了解,對術后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有了預見性,故可以減輕術后的負性情緒。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出院時的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與李洪蘭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
3.2 協同護理模式可提高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病人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機能能力和主觀感覺,協同護理模式能充分發揮病人自我護理的能力,鼓勵病人、家屬參與健康護理,有效地、創造性地利用現有財力和人力資源[13]。協同護理模式通過護理的協同作用,體現護理的靈活性和創新性,有利于提高臨床護理質量[14]。本研究重視術后病人的早期活動和營養,指導并參與活動計劃和飲食套餐的制定,尊重并盡量滿足病人需求,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出院1月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本研究僅對協同護理模式運用于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病人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進行了初步探討,由于受病人后續治療如放化療的影響,對病人生活質量的追蹤只能持續至1個月。協同護理模式不僅僅適用于圍術期的護理,也適用于疾病治療的全過程。如果針對單病種可以多學科形成一整套的協同護理模式,包括圍術期、化療、放療以及家庭/社區護理模式,那么協同護理模式在減輕癌癥病人負性情緒及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協同護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逐漸被人們熟悉及運用,它強調醫、護、病人家屬三者之間的合作,引導病人建立健康行為,提高其病態下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發揮病人的積極性,使其適應現狀、平衡心態、穩定情緒,體現了護理的連貫性,有效緩解腹腔鏡胃癌D2根治術病人的負性情緒,提高術后生活質量。
[1] 湯黎明,錢俊,朱杰,等.腹腔鏡與開腹胃癌D2根治術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09,8(6):419-421.
[2] Lott TF,Blazey ME,West MG.Patient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care:An underused resource[J].Nurs Clin North Am,1992,27(1):61-76.
[3] Gagliardi AR,Dobrowb MJ,Wnight FC.How can we improve cancer care a review of 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models and their use in clinical management[J].Surgical Oncology,2011,10(3):146-154.
[4] 常紅娟,高敏,桑文風.協同護理模式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4B):966-967.
[5] 王新歌,樊少磊,韓晗.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07-209.
[6] 唐紅娜.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22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3):6-7.
[7] 何曉蘭,周雪玲,陳桂麗.胃癌根治術后腸內營養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3):31-32.
[8] 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213-224.
[9] Aaronson NK,Ahmedzai S,Bergmen B,etal.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QLQC30:A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use i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in oncology[J].J Natl Cancer Inst,1993,85:365-376.
[10] 萬崇華,膿明清,張燦珍.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評價[J].實用腫瘤雜志,2005,20:353-355.
[11] 張曉亞,康福霞.后腹腔鏡解剖性根治性腎切除術的程序化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8):696-697.
[12] 李洪蘭,李樹鑾.協同護理模式對腹腔鏡下腎癌根治性切除術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9):4-5.
[13] 劉昭君,殷積彬,潛艷.協同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患者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9,24(3):23-25.
[14] 陳健明,唐海峰,李美萍,等.協同護理模式對肺癌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