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煜坤 鄧 亮 陶 濤
(安徽長之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61)
在風險評估中,多煙團模式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本文以案例形式進行了相應的風險評估探討。
項目風險源重點考慮甲苯、鹽酸儲罐,鹽酸、甲苯泄漏破損造成有毒有害物質在大氣中的擴散。本項目事故污染源計算清單見表1。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的規定,對于瞬時或短時間事故,采用多煙團模式。有毒有害物質可以采用多煙團模式或分段煙羽模式進行大氣擴散分析[1],其事故后果評價中采用多煙團模式計算。

表1 事故污染源計算參數

圖1 甲苯泄漏(有風、E穩定度、5min)濃度擴散示意圖

圖2 甲苯泄漏(靜風、E穩定度、5min)濃度擴散示意圖

圖3 鹽酸泄漏(有風、E穩定度、5min)濃度擴散示意圖

圖4 鹽酸泄漏(靜風、E穩定度、5min)濃度擴散示意圖

表2 風險源影響半徑一覽表
煙團的軌跡模式是一種拉格朗日型實用擴散模式,它分離一些煙團從而模擬連續排放的煙團,而較大尺度的氣流運行形勢支配輸運這些煙團,且隨著一定的氣流可以以變化軌跡來移動擴散[2]。
事故排放預測選取了四類穩定度、兩種風速、兩個時刻(事故排放歷時內和事故排放結束后某一時刻),形成16種不同的條件組合,分別預測在不同條件下風險較大事故時苯、鹽酸下風向的軸線濃度,預測結果見圖1至圖4。
風險預測結果見表2。預測結果表明,甲苯泄漏揮發至大氣中,未出現LC50超標區域,最高允許濃度超標距離最遠為5min時有風條件E穩定度,可達30.7m。鹽酸泄漏氨氣揮發至大氣中,未出現LC50超標區域,最高允許濃度超標距離最遠為5min時有風條件E穩定度,可達14.9m。一旦發生泄漏,應對LC50超標區域的居民和工作人員進行轉移和防護,對超短時接觸最高容許濃度區域內鄰近企業人員做好防護措施[3]。因此企業需完善事故防范措施及制定合理的事故應急預案。
(1)本文分析了在不同氣象條件下,泄漏后經5 m i n、10min、15min擴散后項目周邊區域的HCl、甲苯的濃度分布情況,從而更加立體的預測了泄漏情況下氯化氫和甲苯毒性氣體在空氣中的濃度分布情況。
(2)通過更精確的預測結果從而為在此事故下采取的應急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3)一個地區在某時段內受污染的程度,除了取決于污染物的成分、性質、排放方式、源高、源強等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大氣條件(風的狀況、大氣溫度層結以及大氣形式等)的影響。
[1]胡二邦.環境風險評價使用技術和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00,45-49.
[2]程從蘭,李青春.北京地區一次典型大霧天氣的空氣污染過程物理量分布特征[J].氣象科技,2000,(2):1-4.
[3]吳振玲,周梁丹.采暖期間區域氣象條件與天氣大氣污染概率的關系[J].氣象科技, 2008,36(2): 68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