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吉林省遼源市環境保護局,吉林 遼源 136200)
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削減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根據《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相關要求,結合吉林省環保廳《關于全省鍋爐現狀調查工作實施方案》工作部署,我局于2013年11月初到2014年1月對全市在用生產、取暖鍋爐進行了全面排查。針對此次排查所掌握目前我市市區燃煤鍋爐數量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以中小型鍋爐為主,布局分散的特點,為切實改善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就我市鍋爐分布、使用現狀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應采取的整治措施:
1.1 20蒸噸/小時(不含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共有21臺,其中冬季取暖鍋爐2臺,無脫硫設施。用于生產鍋爐17臺,其中9臺建成脫硫設施;用于供暖生產鍋爐8臺,無脫硫設施;企業備用鍋爐2臺。21臺燃煤鍋爐無脫硝設施。
1.2 20蒸噸/小時以下及1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共有8臺,其中冬季取暖鍋爐3臺;用于生產鍋爐3臺,其中2臺建成脫硫設施;企業備用鍋爐2臺。
1.3 10蒸噸/小時(不含10蒸噸)以下及1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共有107臺,其中冬季取暖鍋爐63臺、用于生產鍋爐40臺、企業備用鍋爐4臺。而用于生產鍋爐分行業使用為:化工制藥業生產用鍋爐12臺、紙制品業生產用鍋爐4臺、洗浴服務業生產用鍋爐14臺、其他行業用于生產鍋爐10臺。
1.4 1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共有138臺,其中冬季取暖鍋爐55臺、用于生產鍋爐83臺。
1.5 2013年,除以電力生產為主的火力發電廠外,全市共計燃煤鍋爐274臺,鍋爐燃煤量約49.15萬噸。

詳見圖1。
燃煤為我市的主要使用能源方式,為著力解決燃煤造成我市大氣污染的突出環境問題,結合對全市燃煤鍋爐拉網式的排查所掌握的基礎性資料,科學分析了鍋爐污染物排放底數,就目前我市市區以中小型鍋爐為主,布局分散,治理和監管難度大的現狀,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2.1 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強化源頭管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從偏重保障供給轉變為科學調控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煤炭供需思路由“以需定供”轉變為以科學產能合理規劃需求量。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
2.2 推進煤炭清潔利用。一是提高原煤入洗率,新建煤礦應同步建設煤炭洗選設備,現有煤礦也要加快建設與改造,實現煤炭清潔利用,提高煤炭的綜合利用價值。到2017年,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二是建立健全相關管理體系,完善規章制度,限制使用和銷售高灰分、高硫份的劣質煤炭。三是提高煤炭燃燒過程中的科技含量,開拓煤氣化聯合循環使用的新途徑,通過低質煤摻燒、原煤氣化等來降低燃料成本,對入爐煤熱值過高的鍋爐系統進行一定的調整和改造,通過脫硫除塵技術實現環保方面的要求。四是對洗選之后的廢棄物,比如煤矸石、煤泥、污水等進行妥善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2.3 劃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城市建成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禁燃區內禁止原煤散燒。結合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棚戶區改造,通過政策補償和實施峰谷電價、季節性電價、階梯電價、調峰電價等措施,逐步推行以天然氣或電替代煤炭。鼓勵建設潔凈煤配送中心,推廣使用潔凈煤和型煤。到2015年,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和調整工作,并向社會公開。到2017年,我市禁燃區面積不低于25平方公里。
2.4 煙氣脫硫、脫硝設施建設。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設施改造工程建設,2014年,2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鋼鐵行業90平方米及以上燒結機、石油煉制企業的催化裂化裝置、有色金屬冶煉企業要全部建成脫硫設施。到2017年,每小時20蒸噸及以上的燃煤鍋爐、8平方米及以上球團生產設備要全部建
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對自然環境以及人口特點進行綜合的考慮,并保證城市的美觀與交通的便捷。因此,在建設城市的過程中要對城市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將城市分為幾個功能區,將居住區、工業區以及經濟區等進行分區建設,保證各個功能區之間互不干擾而又相輔相成,將城市構建成一個有條理功能分明的有機體。合理的城市布局可以減輕城市環境的壓力,要根據自然環境的現狀來確定城市的布局,對工業區的規劃與建設要重點加強,控制工業的發展速度以及人口的增長速度,減輕城市的壓力。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政府應該對城市中的污染進行針對性的治理,對環境的破壞及污染進行提前預防,從而改善城鄉的生態環境,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城市中的工業集中于人口集中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要對城市的工廠進行重點治理,控制工廠的污染物排放量,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污染破壞環境的企業進行經濟上的處罰與對負責人的責任進行追究,加大整治力度,從而提高污染治理效果。
城市工業的發展要建立在環境友好的前提之下,目前我國的工業水平還比較落后,在生產過程中對資源利用率較低,工業廢棄物產生的量較大,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我國應該大力發展工業技術,力圖提高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利用率,對工業廢料進行循環利用,減少工業三廢的排放。還要對新能源技術進行重點開發,減少城市煤炭的使用量。要大力發展節能設備,將資源利用率最大化。
城市綠化面積的增大可以對城市的污染進行治理。加大城市綠化工作的力度,可以優化城市的空氣,減少空氣污染。綠地面積的增加還可以使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可以提高城市的親和力以及環境友好度,對于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城市垃圾處理問題一直是科研人員面對的重要難題。我們每一位市民都是居住在一個整體的環境中,環境保護也需要從自身修養來改變,將環保的各項行為從身邊點滴開始。例如生活垃圾在投放的過程中可以分類投放,可回收利用的也進行綜合處理等。城市發展應做好垃圾處理廠的優先建設,為城市進一步發展做好鋪墊。
總之,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念,以自然持續發展作為基礎,城市與環境和諧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環境進行保護。同時要加強城市的綠化,并對污染環境的工廠進行治理,從多方面對城市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營造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使城市與自然和平共處。
[1]楊士弘.試論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以中國城市為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1):62-68.
[2]趙其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J].土壤(Soils), 2003(6):441-449.
[3]張婭.關于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的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3(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