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生活中不如人意事十之八九。有時候,我們需要拐個彎,繞一繞,適當地妥協一下,向生活彎一下腰。但妥協不是簡單地向別人低頭、單純地讓步或屈服,它是一種有分寸的退步。適當地妥協,會讓生活更加愜意,會讓幸福靠得更近。這是的一種人生的智慧和技巧,也是企業生存的叢林法則和智慧選擇。
“妥協”一詞總給人以軟弱無能的感覺,但是深究其義卻大有文章可讀。它的內涵和底蘊比它的字面含義豐富得多,而懂得它與實踐它更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很多企業家在摸爬滾打的過程中,往往牛氣逼人,血氣方剛,氣沖霄漢,有條件咱要朝前沖,沒條件咱創造條件也要朝前闖。可強闖、硬闖,縱然能成功闖出去,在前面等著你的說不定就是死亡。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協,將會給企業發展制造很大的阻力。有時候,適當的示弱和妥協反而會讓你迎來企業發展的另一個春天。那么,怎樣才是適當的妥協?靠我們的真誠,靠我們的善良,還有靠我們的智慧,更靠我們的心胸。既然強大不起來,那就靠弱勢前行;既然是弱勢群體,那柔韌、妥協的一面就該無處不在。
也許有人會說,妥協豈不是會背離初衷,甚至會失去方向和原則,其實不然。堅持正確的方向,與妥協并不矛盾。相反,妥協是對堅定不移方向的堅持。當然,方向是不可以妥協的,原則也是不可妥協的。但是,實現目標過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協,只要它有利于目標的實現,為什么不能妥協一下呢?當目標、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們妥協一下,繞個彎,總比原地踏步要好,干嘛要一頭撞到南墻不拐彎呢?在大多數人的思維中,只有毫不妥協,方能顯示出英雄本色。但是,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認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非如此簡單,其復雜性難以言表。所以,適當的妥協并非毫無可取之處,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那樣,“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妥協并不意味著放棄原則,一味地讓步。明智的妥協是一種適當的交換。為了達到主要的目標,可以在次要的目標上做適當的讓步。這種妥協并不是完全放棄原則,而是以退為進,通過適當的交換來確保目標的實現。相反,不明智的妥協,就是缺乏適當的權衡,或是堅持了次要目標而放棄了主要目標,或是妥協的代價過高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明智的妥協是一種讓步的藝術,妥協也是一種美德,而掌握這種高超的藝術,應是管理者的必備素質。
“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性叢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妥協”是雙方或多方在某種條件下達成的共識,在解決問題上,它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沒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它卻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它有不少的好處。只有妥協,才能實現“雙贏”和“多贏”,否則必然兩敗俱傷。因為妥協能夠消除沖突,拒絕妥協,必然是對抗的前奏;每位企業家都要真正領悟妥協的藝術,學會寬容,保持開放的心態,就會真正達到理想的治企境界,就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扎實。如果一個企業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不愿與任何人合作,不愿意采取積極的妥協戰略,那最終將會失去更多。
妥協是退一步的海闊天空,是絕處重生后的喜悅;妥協是花開花落的寵辱不驚,是去留無意的云卷云舒;妥協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辰美景;妥協是互諒互慰、互利互惠的博大情懷;妥協是另辟蹊徑、智謀取勝的策略,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只有學會妥協的智慧和藝術,才能平心靜氣面對企業發展的每一次困難,才能在危機來臨時進退自如!妥協是一種有分寸的后退,一種適度的彎曲。懂得妥協,即使我們的企業不能在短時間內昂然前行,也能擁有幾分灑脫!只有懂得了妥協,才算懂得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