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刊理由:地處著名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心地帶的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素有“高山動植物王國”的美譽。為此,迪慶州相關部門在“執法是本質,服務是天職”的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深入實施了生態立州的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以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目的,以改善環境、保障人民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為根本,確保生態移民促進全州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在努力建設綠色幸福家園的征途上取得了顯著成績,讓迪慶州這個名副其實的“香格里拉”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迪慶州最寶貴的資源、最明顯的優勢、最亮麗的名片。
近年來,迪慶州大力堅持“生態立州”發展戰略來推動全州生態文明建設,以發展生態經濟為核心,著力強化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切實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14年“云南環保世紀行”聚焦“生態退化”,積極尋找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黃金平衡點”,迪慶州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保護中開發、在發展中保護。在加快推進“和諧迪慶”建設的過程中,堅持保護與發展和諧并進,在實現跨越發展的同時堅守住綠水青山。
多措并舉
構筑生態屏障
生態問題是制約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地處著名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心地帶的迪慶州,是青藏高原與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面對脆弱的生態環境,迪慶州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遏制生態退化擺在全州戰略全局的高度,多措并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并取得了實效。通過優化產業配置、強化環境監察執法、嚴格項目審批、完善法制建設等強有力的措施,不斷促進迪慶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
此外,迪慶州還堅持“生態立州”的發展戰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以發展生態經濟為核心,著力強化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切實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施“森林迪慶”建設,持續開展退耕護岸林、退牧環槽、天然林保護、土地整治、小流域治理、防污治污等一批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建設,實施“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護行動”和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推進“兩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加大節能減排,嚴格執行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積極開展濕地生態保護、水土保持、飲用水源地保障等生態效益補償試點、資源開發生態補償試點。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嚴把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關,加大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力度,有效地防止重大環境事件發生。
源頭控制
生態發展顯實效
環境是最稀缺的資源,生態是最寶貴的財富。迪慶州作為全省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也是全省貧困面積較大的地區之一,生態保護與產業開發的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在任務與責任面前,迪慶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浪潮中,在綠色發展中建設好美麗家園,實現迪慶社會、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從源頭上進行控制,避免走“以環境換產值”“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路子,加大保護和修復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社會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 切實有效地促進了全州生態文明建設。
保護區面積不斷擴大 1983年以來,迪慶州申報建立了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碧塔海、納帕海、哈巴雪山三個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以迪慶州為核心的“三江并流”地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數據顯示:迪慶境內面積9109.8平方公里,占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總面積的51.27%,占全州國土面積的38.16%。而“三江并流”區域以占中國國土面積不到0.4%的區域擁有中國20%的高等植物和25%以上的動物種數,擁有北半球絕大多數的生物群落類型,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豐富的地區,因而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2005年,碧塔海和納帕海被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成為國際重要濕地及濕地修復工程的實施地。同年,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建立。
通過多年的努力,迪慶州在自然生態以及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了實質性成效。目前,迪慶州已劃分20個生態功能區,全州受保護區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達到23.5%。主要生態系統類型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保護區面積達320129公頃,占全州國土總面積的13.4%。
據悉,未來迪慶州還將繼續加強對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巴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州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達到40%。
走效益型生態旅游發展路子 如今,生態旅游是迪慶的一張亮麗的“名片”。經云南省人民政府1997年向全世界宣布:世人向往已久的香格里拉就是迪慶,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以及香客慕名前來觀光旅游。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香格里拉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何有效平衡生態資源保護和當地經濟發展的關系?迪慶州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近年來,迪慶州委、州政府以生態環境資源為依托,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并以保護促旅游、以旅游促發展,走一條效益型生態旅游的發展路子。先后建設完成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白馬雪山、普達措、納帕海、松贊林寺、東竹林寺等一批著名的景區景點。尤其以國家公園管理模式為迪慶生態保護與生態旅游開發找準切入點,香格里拉在保護與發展中更加和諧。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以俊美如畫的高山湖泊、高原草甸及多樣性的奇花異草不斷地吸引著四方游客駐足于此。為解決開發與保護的矛盾,迪慶州委、州政府創造性地引入“國家公園”這一管理模式,實現了資源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極大地提高了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已開放的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自2006年開展生態旅游以來,截至2013年共接待游客615.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2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更為云南探索國家公園建設提供了較好的借鑒經驗。
生態立州,林業優先 在生態建設中,林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發揮著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功能,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迪慶州緊緊結合自身實際,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切實加強全州草地生態環境保護、濕地保護和森林保護工作,使全州森林覆蓋率達73.9%;在加快林業全面建設和構建生態文明的工作中,全州始終把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作為林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使之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
作為“兩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態屏障,迪慶州把生態建設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切入點和基礎建設來抓,通過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一系列生態工程的實施,恢復并有效保護了迪慶的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位于香格里拉縣南部的小中甸鎮,境內生態植被完好,湖泊星羅棋布,自然景觀迷人,是一個典型的林業鄉鎮。作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這里林海莽莽,生物多樣性保存較為完好,但由于地處高寒山區,生態又是極其脆弱。自2000年3月小中甸鎮開展天然林保護工作以來,使全鎮森林資源得到了持續增長,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達69.4%。
截至目前,迪慶州林業用地面的2826.63萬畝,占全州國土面積的78.9%。全州森林覆蓋率達73.95%,活立木總蓄積量為2.41億立方米。“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是迪慶州林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全州以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林下資源開發、野生動物馴養、森林生態旅游等林產業得到較快發展。目前核桃保存面積80萬畝,年產核桃5.4萬噸,涉林企業近6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7家,林業總產值達11.7億元。
創新模式
生態移民為民生
沿著金沙江邊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嶄新漂亮的藏式民居映入眼簾,這是德欽縣實施生態移民工程達日綜合開發項目——色貢通、習龍通移民新村展現出來的新景象。
近年來,迪慶州大力實施生態移民扶貧戰略,敢啃“硬骨頭”,敢打“攻堅戰”。作為德欽縣近年來創新的扶貧開發模式,達日綜合開發項目是探索實施“人下山、樹上山”生態移民戰略、推進集中連片開發的重要示范工程。
在扶貧模式上,著力破除在高寒生態脆弱山區就地扶貧、長期投入、重復投入、長期貧困的陳舊思維。山上的問題山下解決,面上的問題點上解決。2011年,156戶898人搬遷到達日村,實施集生態、移民、扶貧、產業建設“四位一體”的集中連片開發戰略,生態移民開始正式進入社會實踐層面。
緊緊圍繞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推得開”的目標,科學確定“黨委領導、政府統籌、資金捆綁、綜合開發、連片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基礎設施先行、產業建設跟進、社會保障統籌、綜合服務配套、基層組織健全的工作布局,達日綜合開發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
搬遷戶離開了世代生活的高寒山區、生態脆弱區和地質重災區,遷到了靠近市場、靠近公路、比較適宜居住的地方,人均擁有0.4畝基本農田,戶均擁有170平方米的磚混主體房屋和104平方米的畜圈空地,真正實現了“五便利、一個保障”。用當地農牧民的話說,那就是出門行路便利了,子女上學便利了,看病求醫便利了,獲得信息便利了,尋找就業門路便利了。碰到災害,生命財產安全有保障了。的確,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必須積極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處理好生態文明建設與轉變發展方式的關系。
生態移民既是經濟社會的發展問題、又是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政治問題,更是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切實舉措。通過移民搬遷,大大減少了上山亂砍亂伐林木、亂開墾山地等活動,減少了木材等自然資源的消耗,減少了垃圾的排放,降低了人類活動對生態脆弱地區環境的破壞,加快了植被等自然資源的修復,切實有效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記者參與2014云南環保世紀行香格里拉之旅已經告一段落,然而迪慶州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卻從未停步。
大力實施“生態立州”,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走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可循環、高產出、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切實保護好香格里拉這片神奇的土地。
加快推進“和諧迪慶”建設,爭當全省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的過程中,迪慶州堅持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格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迪慶的優勢,更是資本,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培育綠色文明,發展綠色經濟,著力構建共有“綠色家園”。
持續開展“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護行動”、大力推進綠色“生物產業鏈”發展、著力實施“三江”流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持續鞏固“禁白”成效。
迪慶州正朝著“和諧迪慶”的發展方向大步邁進,讓“香格里拉”這塊世界級的品牌,永久美麗綻放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
責任編輯:趙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