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有三個孩子,一個叫至善,一個叫至美,最小的叫至誠。每天吃罷晚飯,葉圣陶便戴上老花眼鏡,坐下來開始給孩子改文章。說是改文章,實際上是和孩子們商量著共同措辭,提煉思想。葉圣陶給孩子改文章不像老師那樣在文章上畫畫改改,而是邊看邊問,這兒多了些什么,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換一個比較恰當的詞兒,把詞兒調動一下,把句式改變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他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孩子,原本是怎樣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沒有,為什么表達不出來,怎樣才能把要說的意思說明白。
有時候,至善、至美他們讓父親指出了可笑的謬誤,孩子們就盡情地笑起來。每改罷一段,葉圣陶就朗誦一遍,看語氣是否順當,孩子們也就跟著父親默誦。父親的訓練是嚴格的,但又是生動活潑的,三個孩子不覺得枯燥、乏味,十分喜歡父親這樣的訓練。葉圣陶從來不出題目,從不硬逼著讓孩子們去寫。不過父親有個要求,即使是練習,也應該寫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孩子們照父親的主張去做,覺得可寫的東西確實很多,用不著胡編,也用不著硬套,寫出來的東西不會雷同,多少還有點新意。葉圣陶看了孩子們的習作,總是很喜歡,鼓勵他們繼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