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婚變后的韋唯帶著三個兒子從瑞典回到了國內,此時,大兒子賽賽只有13歲,二兒子弟弟11歲,小兒子肉肉9歲。
雖然離婚讓韋唯很煩心,她卻從未放松對孩子們的教育。很快,三個孩子被送進了國際學校。在韋唯的耐心幫助下,三個兒子進步非常快。
韋唯的父親是位老紅軍,曾參加抗美援朝。特殊的環境造就了老人倔強又傳統的性格。韋唯從小家教甚嚴,即使長大成名后,穿高跟鞋和長裙子,都會受到老人的訓斥。在韋唯人生最困難時,老人也見不得她哭泣,最嚴重時父親曾不留情面地說:“你去死了吧!”在一次激烈的爭吵后,韋唯于1996年徹底與父親斷絕了來往。
血脈親情怎能沒有思念,父親病重后,韋唯決定陪父親走完最后一程。可等她見到父親時,病床上的老人已認不出她了。當韋唯伏下身子低聲說“老爹,我是三兒”時,老人一下子清醒了,淚水從眼角滑落。那是最溫馨的兩個月,韋唯推掉了一切工作,陪在父親身邊,給他包餃子、唱京劇。但久別的父女溫情并未留住父親,2010年3月,父親離開了人世。
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痛楚,讓韋唯深有感觸。冷靜一段時間后,她想到,自己雖然與前夫離婚了,不管誰對誰錯,孩子是無辜的,如果讓三個孩子帶著憎恨成長,他們的人格注定不會健全。為了兒子,韋唯決定拋棄恩怨,給孩子健康的成長環境。
幾天后,賽賽撥通了爸爸邁克爾的電話,父子已有三年未聯系,邁克爾很激動。賽賽告訴爸爸,自己在北京生活得很好,弟弟們也好,兄弟三人學習也不錯,而且有好多朋友。隨后,兄弟三人輪流跟邁克爾聊天。看著孩子們興奮的樣子,韋唯知道自己做對了。
2010年9月,賽賽進入了北京市五十五中,就讀高中。
第一學期,賽賽就憑借優異的成績被推薦為學生會主席。韋唯在開心的同時,給賽賽又出了道難題,就是讓他帶動兩個弟弟盡可能多說話,因為兩個弟弟的性格過于靦腆。沒想到,賽賽次日回來就和媽媽說:“我咨詢了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老師認為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只要在公眾場合給予練習的機會,就會有壓場能力的。”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韋唯見賽賽胸有成竹的樣子,問道。“你不是有好多公眾場合活動的機會嗎?不妨帶上我們,我也開闊眼界了,他們慢慢也就不再靦腆了。”韋唯笑了。
此后,韋唯真的開始帶著兒子出現在公眾場合。慢慢地,小兒子肉肉活潑了起來,而二兒子弟弟則一直保持“冷酷帥哥”的姿態。
進入高三后,別人都在忙于備戰考試,賽賽卻和幾個同學開始接觸電影了,演出、拍攝、剪輯,清一色的學生擔綱。韋唯雖擔心卻沒有責怪孩子,她認為即使考試不理想,以賽賽的能力,上個普通的學校也會大放光彩。
可讓韋唯大吃一驚的是,兒子在填報志愿時選擇了北京大學,且在數日后收到了錄取通知書。那一刻,她激動地說:“媽媽總感覺自己付出的不夠多,可你回報媽媽的總是那么大的驚喜!”
2013年6月28日,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舉行高三畢業典禮。賽賽代表畢業生做畢業演講,演講中,他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恩:“媽媽,謝謝你含辛茹苦把我們三兄弟養大成人,用你的心血給了我們溫暖幸福的家,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讓我們擁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