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民眾眼里,啟功的名氣遠遠大于他的恩師陳垣。其實陳垣也非尋常人物,是個大教育家、大學者,曾被毛澤東譽為“國寶”。更重要的是,是陳垣造就培養了啟功,沒有陳垣的提攜和指點,就不可能有啟功后來的輝煌發達,所以,啟功深情地說:“恩師陳垣這個‘恩’字,不是普通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的思想、知識的恩誼之恩!”
啟功雖是皇室后裔,雍正皇帝第九代孫,但到他這一代時,早已家道中落,一貧如洗。他一歲喪父,十歲時又失去曾祖父、祖父,家里負債累累,衣食不給。在曾祖父門生的幫助下,他才勉強入校學習,中學沒讀完就被迫輟學。1933年,21歲的啟功書畫文章都已頗見功力,小有名氣。祖父的門生傅增湘拿著啟功的作品,找到了輔仁大學的校長陳垣,陳垣很賞識啟功的才華,就幫他找到了一份在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教國文的工作。家境貧寒的啟功特別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可是,沒干多久,分管附中的一位院長以啟功“中學還未畢業就教中學不合”為由,將他辭退了。陳垣很關心地對啟功說:“既然中學教師當不成,也不要灰心,只要努力,今后出路一定會有的?!?/p>
啟功失去了工作,沒有了固定收入,只好以賣字畫養家糊口,飽一頓饑一頓的,常常告貸賒賬,苦不堪言。1935年,經陳垣再次介紹,啟功又站在了輔仁大學美術系的講壇上,他盡職盡責,教學有方,深受學生愛戴。可是事情真不巧,教了一年多以后,以前辭退他的那位院長又來分管美術系了,借口認為啟功學歷不夠,又一次把他辭退了。
啟功再次被炒魷魚后,痛定思痛,知道自己先天不足,決心苦讀苦研,用水平和實力來彌補文憑的短板。臥薪嘗膽苦學了兩年多后,1938年秋季開學時,古道熱腸的陳垣第三次介紹啟功到輔仁大學任國文系講師,專門講授大學的普通國文課。這次,啟功才算真正站穩了講臺,一干就是一輩子。
啟功不負師望,苦心孤詣,博學精進,一心教書治學,最后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國學大師、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詩人。啟功的大放異彩,陳垣有點石成金之功。
1971年6月21日,陳垣在京逝世。啟功十分悲痛,當即為恩師寫了一副挽聯:“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師生同父子;刊習作二三冊,痛余文字譽陶甄。”為報師恩,啟動嘔心瀝血伏案三年,創作了上百幅書畫作品。在陳垣先生誕生120周年之際,他將在香港義賣所得的163萬元人民幣,設立了以陳垣勵耘書屋的 “勵耘”二字命名的“北京師范大學勵耘獎學助學基金”,以慰老師于九泉之下。啟功說:“老校長教導我的樣子,我現在蘸著眼淚也能畫出來?!睂⒐Υ伺e,趙樸初先生題詩贊曰:“輸肝折齒勵耕耘,此日逾知師道尊。萬翼垂天鸞鳳起,千秋不倦誨人心。”
晚年時,啟功回顧一生經歷,感慨萬分地說:“我從21歲起得識陳垣先生,直到他去世。受陳先生教導,經歷近40年。師生之誼,有逾父子?!边@種動人的師生之誼,今天已很難得見,幾成廣陵絕唱。偶爾提起,頗有“白頭宮女說玄宗”的滄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