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全日制本科畢業,就能給你辦上北京戶口。要價60萬元,絕對靠譜,我朋友的叔叔是戶籍科的,以前我們就辦過。如果要一個全新的戶口,名字年齡全換,像龔愛愛那樣的,得100萬元。”如果不認識“身份販子”敖向東(化名),很難想象在戶籍嚴格管理的中國,會有他這樣一群人專職販賣合法“身份”:只要提供自己要求的名字、年齡、照片,他們就能給你一個全新的合法身份,一個毫無破綻的新戶口——這樣辦出的第二代身份證,甚至可以通過公安身份識別系統全國聯網查證。
“身份”販賣的鏈條
“僅我知道的這種戶口就有71人,遍及全國11個省內24個市的32個區縣?!敝腥A社會救助基金會兒童安全基金一名志愿者仔仔(化名)說。
這是一個松散而龐大的戶口販賣網絡,每個組成單元是一個完整的鏈條:購買者—中介—戶籍管理人員,有時還要加上計生部門和村(居)委會工作人員。
購買這些“身份”的人群,既有超計劃生育的三歲以下兒童,也有生于上世紀80年代甚至70年代的成人——他們需要新身份的原因各異,中介們則謹守“行規”,并不過問。他們關心的是價錢,最便宜的兒童戶口要1~4萬元,成人則要6~10萬元,北京等地的城市戶口要價更高。“客戶”提出要求后,在這個網絡中的戶籍管理人員會挑選合適的“掛靠”對象,中介通過計生部門或村(居)委會工作人員開具偽造材料,最后由戶籍民警依據這些偽造材料辦理出新戶口。
這些新戶口的來源五花八門:有些通過偽造材料進行虛偽出生申報,有些冒名頂替已經死去的人,有些通過虛假手續遷入,甚至還有一些是由中介自行申報的“囤貨”,隨時準備出售。
不存在的孩子
2013年6月,仔仔偶然得知有人通過網絡販賣合法“身份”。他經人指點,加入了一個名叫“黑戶辦理戶口”的QQ群,在那里結識了大量“代辦戶口”的中介。當年12月,仔仔與敖向東接觸,讓他幫忙給孩子上個戶口。
自稱為人謹慎的敖向東要求仔仔出示自己和妻子的身份證、結婚證等證明,這些正是為三歲以下新生兒辦理戶口所需的證件。“以前我還會親自到人家里看一下孩子,萬一這個孩子是被拐賣的,我的風險就大了?!卑较驏|說。
然而在仔仔提供了兩個完全不存在的身份證號以后,敖向東并未起疑,反而為了獲得“客戶”信任,出示了經手辦成的戶籍身份資料以供查證,并承諾“在公安系統查到再付錢”。這也是此類中介通用的交易手法:不收定金,辦好戶口再付錢。
那個根本不存在的孩子很快獲得了一張出生醫學證明。按照仔仔的要求,這個孩子名叫楊智,出生于2012年10月18日。
2014年1月6日,“楊智”作為“李×晶”的兒子,成功落戶于老河口市薛集鎮老街1-65號。其實“李×晶”幾個月前剛剛落戶于此,至1月2日時,身份證還在敖向東手中。
與“李×晶”相近時間在同一地區辦理戶口的,還有齊×飛、何×、秦×毅三人,新戶籍分別在三個地址。不過,由于人戶分離(長期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同),記者在當地多方查訪,并未見到他們。在這個居民之間幾乎全部知根知底的小鎮上,也沒有人聽說過這幾個名字。
“灰色戶口”鏈條
與敖向東手中的龐大“虛擬家族”不同,絕大多數“代辦戶口”的中介選擇的是另一種途徑:根據需要辦理新身份的姓氏,選擇一戶家庭“掛靠”。
經仔仔舉報,河南省南陽市已于2013年查處了一起這樣的案例。當地警方透露,辦理戶口的是一名超生的孩子,由其家人通過關系,經轄區民警選擇一戶同姓家庭“掛靠”。這是民警和對方家庭之間的“交易”,被“掛靠”者完全不知情。
目前,“掛靠”戶口已被注銷,孩子的親生父母受到行政處罰。不過,對這一“交易”的事后處理卻淺嘗輒止。當地警方稱“未能找到法律依據”,涉事民警尚未受到處理。
從事戶政工作近30年的戶政干部嚴明(化名)介紹,在沒有合法手續辦理戶口的做法中,戶籍警的作用至關重要。
“很多派出所只有一名戶籍民警,一干就是十多年,這樣的警員要為別人選一戶掛靠家庭很容易。這種做法背后都是利益,不單是一名干警,甚至可能涉及一個單位?!边@名老警察認為,僅靠“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根本不足以撼動龐大的“灰色戶口”地下市場。
除了公安系統的戶籍管理人員,計生或衛生部門負責開具出生證明的工作人員,以及中介們販賣身份所在地的居(村)委會,也是他們“打點”的目標。
在基層派出所辦理戶口,主要是對書面材料進行審核。新版出生醫學證明雖然采用了6項防偽技術,但同樣可以造假?!耙驗槌錾C不像身份證,可以全國聯網查詢,派出所只能檢查那張紙本身是否偽造,不能查證其中信息的真實性?!?/p>
成人落戶漏洞更大,主要的依據就是戶籍所在地居(村)委會證明?!坝械碾S便送個禮,村里就給你開個證明,說你長期在此居住,民警就算去調查,也很難發現?!眹烂鞯恼f法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證實,敖向東被捕后即供認,在一些交易中,他的“上線”正是村支書。
“一人多戶”亂象
對于“灰色戶口”,成年人的需要大多是“一人多戶”。不過即便不是刻意經營,多重身份也不鮮見,部分是歷史原因。
嚴明介紹,在1998年全國戶籍信息化期間,因為錄入人員多為臨時招聘,且工作量巨大,出現了不少身份信息被兩次或多次記錄的情況。此外,遷出戶口因工作疏忽未及時注銷,當事人異地重新申報戶口未通知原籍,或是死亡人員身份被人頂替等情況也不鮮見。這些因為意外增加的戶口,成為一些人利用的對象。
河北省邯鄲市的索亞男(化名)正是這種情況。她早年被過繼給舅父一家領養,盡管養父母為其重新申報了戶口,原有身份信息卻并未注銷。因無力支付女兒的社會撫養費,索亞男決定賣掉一個戶口換錢,向“買主”要價2萬元。
一位當地公安人員事后對此解釋,由于目前戶口清查工作尤其強調第二代身份證換證率,“有個人要來辦二代證,第一個念頭是非常高興,可能因此放松了審核。”
騙取保險金和逃避債務也是成年人辦理多重戶口的理由?!氨热缯f你是張三,花十萬買個戶口,叫李四。然后拿著李四的身份證去購房,購車,辦信用卡等等。辦完以后,把所有的東西賣掉,買個死亡證明,把戶口注銷。銀行要賬發現人死了,就不再找了,成呆賬了,明白了嗎?”一位中介如此“循循善誘”。
長期志愿從事打拐工作的仔仔還擔心,毫無證明材料,捏造幾個身份就能為孩子“買”個身份,客觀上為藏匿被拐兒童提供了條件?!叭绻矸荼缓戏ɑ还諆和诜缮吓c其他孩子沒有任何區別,尋找起來肯定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