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所屬五礦資源有限公司4月14日宣布,由該公司與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中信金屬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與GlencoreXstrata plc(嘉能可)達成收購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股權的協議,交易額為58.5億美元,以上三方在聯合體中分別持股62.5%、22.5%、15%。這是我國金屬礦業史上的最大境外收購。據悉,該交易還需獲得秘魯政府、中國政府以及五礦資源股東大會的批準。如果一切順利,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完成交割。
安第斯山脈穿越整個秘魯,礦藏豐富且礦品齊全。拉斯班巴斯銅礦位于秘魯哥塔邦巴斯和格拉烏兩省之間,礦藏量為11.32億噸,可生產870萬噸銅,保守估計開采期為20年。開采初期年產量為40萬噸,相當于秘魯全國銅礦產量的30%。在國際銅價趨于下跌、國際銅取代產品增加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此次在海外實施大筆收購,是個大膽的戰略性舉措。
據介紹,收購并完成邦巴斯項目建設后,中國五礦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銅礦山生產企業和全球前十大銅礦山生產商之一。中國五礦總裁周中樞表示,邦巴斯項目完全符合中國五礦和五礦資源的長期戰略,將進一步優化中國五礦的礦業資產組合,并將與公司現有業務產生良好的戰略協同。
中國在拉美地區的礦業收購始于上世紀90年代,秘魯成為中國礦業收購較為集中的國家。此前中國五礦集團和江西銅業,曾斥資4.5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北秘魯銅業股份公司,同年中國鋁業也以7.9億美元收購了秘魯銅業,秘魯銅業旗下的特羅莫克銅礦區已經成為全秘魯最大的銅礦之一。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對礦產需求增大。中國礦業熱衷拉美的原因在于拉美礦業是個較為成熟的市場,中拉礦業合作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期以來,拉美礦企與國際礦企進行了數次并購和合作開采,在法律和管理方面都有較成功的范例。隨著大型船只的使用,國際礦產運輸成本降低。
另據武鋼委內瑞拉公司介紹,拉美礦產品質較好,例如鐵礦石經常作為伴料,與國產鐵礦粉拌和使用。中國礦企進軍拉美同時也帶動中國礦山機械企業進軍拉美,打開了更大的市場,形成較為完整的機械產業出口。
秘魯為太平洋沿岸國家,是中國在拉美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第二個國家。該國經濟發展穩定,貿易政策開放,與中國開展合作持十分積極態度。2011年,秘魯礦業投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尤其在礦業基礎設施方面得到明顯改善。從法律上看,秘魯已經簽訂了32個國際合作協定,保護投資,使秘魯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銅生產國。此次收購表明,中國企業對秘魯礦業潛能和投資環境的肯定。秘魯外貿部亞太經合組織局局長胡利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好中國在秘魯投資,中國將成為秘魯礦業主要投資國。
分析指出,此次并購意味著中國企業在拉美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一并購的目標在于增加礦業儲備,將礦業原料開采、運輸和深加工于一體,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是這些銅產品的最終用戶,其采購的安全性有所保障。
中國是世界銅礦需求大國,國際礦業價格被其他國際礦業集團控制,中方為此損失不小。此次收購不僅為中國海外礦業增加了儲備,也將進一步穩定國際銅價,增加中國在國際銅價格的話語權。拉斯邦巴斯附近仍有幾個銅礦準備出售,中國企業未來在秘魯礦業仍有較多投資空間。中國五礦總裁周中樞表示,邦巴斯項目完全符合中國五礦和MMG的長期戰略,將進一步優化中國五礦的礦業資產組合,并將與公司現有業務產生良好的戰略協同。
五礦收購創新紀錄 專家寄望不要步中鋁后塵
五礦方面表示,收購邦巴斯項目是中國金屬礦業史上迄今實施的最大的境外收購。
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認為,從金額來看,這次收購確實是中國有色金屬礦業史上最大規模的境外收購,而且中國礦企進行海外資源并購也是突破國際礦業具有限制的有效手段。但該分析師也指出,我國礦企海外并購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希望這次收購后能夠成功運營。
有數據顯示,我國今年3月份銅進口較2月份增長10.8%,因預期第二季度需求將出現季節性改善,但進口量仍遠低于1月份創下的紀錄高位。
據海關數據顯示,3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為42萬噸,高于前月的37.9萬噸。3月份進口較上年同期增長31%,但不及今年1月份創下的53.6萬噸紀錄水平。
“中國是全球有色金屬消費第一大國,以2012年的數據為例,有色金屬消費在全球占比超過五成。在常用有色金屬品種中,銅、鋁、鎳等資源相對匱乏,而這些金屬在我國的儲量卻偏低。2012年我國銅資源缺口達到八成以上。我國的冶煉加工產能遠大于礦山產能,傳統的貿易進口精礦雖能滿足生產需要,但資源話語權、定價權愈來愈向礦山集中,下游冶煉加工利潤愈來愈少,甚至虧損。因此中國企礦企進行海外資源并購也是突破國際礦業巨頭制約的有效手段。”一位不愿具名的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銅資源的缺口,使得我國有色金屬企業不得不向海外拓展,以獲得更多的資源。
而秘魯因豐富的銅礦儲藏量,近年來吸引中國企業前去投資。2007年,中國鋁業收購秘魯礦業公司,獲得了地處秘魯高原地區特羅莫克的千萬噸級世界特大型銅礦。公開資料顯示,該銅礦擁有當量銅金屬資源量約1200萬噸,約占我國國內銅資源總量的19%,項目設計年產銅精礦含銅22萬噸,約占我國國內自有產量的18%。
“特羅莫克銅礦是千萬噸級世界特大型銅礦,同時也是當時中國海外最大銅礦項目,該銅礦于2013年12月13日進行試產。”有業內人士表示。
但這個項目在2014年遇到了麻煩。中鋁礦業國際3月31日發表公告稱,中鋁國際礦業在秘魯的子公司MCP從該國環境部轄下環境評估與徵稅局(OEFA)接到一項有關指稱排水的某些方面違反環境法律的通知。作為一項預防措施,該通知要求中鋁暫停其采礦試生產的有關工作。
雖然有消息稱,上述中鋁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暫停的項目已經重啟,但不得不說,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收購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處理。而結合中鋁的遭遇,有業內專家表示,希望五礦不會步中鋁的后塵。
并購國情況有別 應該充分了解
近幾年來,國內企業海外并購或投資礦產資源的案例增加,但緩解對外依賴的效果并不明顯,很多投資因不了解當地的政策,最終血本無歸,而算上環保、基建、人力等成本,更是讓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風險陡增。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舉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全球成熟先進的礦產投資地區,擁有健全的法制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基礎設施狀況良好,投資者有法可依。無論是JORC還是NI43-101規范,其資源儲量估算結果更精確,信息挖掘更深,表達更形象,這些將極大限度的降低礦產投資的風險。但在澳洲和加拿大進行礦業投資需要面臨昂貴的人工、復雜的勞工關系,并承擔較高的環保和賦稅成本。非洲和東南亞地區是全球新興的礦業投資地區,人工成本、環保標準相比澳洲和加拿大較低,且對海外投資者有稅收優惠。但亞非國家大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落后,這將大幅增加中國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且投資者還將面對較高的政治、宗教、社會文化以及道德風險。
根據五礦方面提供的材料顯示,邦巴斯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銅礦項目,預計達產后前5年每年可生產銅精礦含銅量約45萬噸。收購并完成邦巴斯項目建設后,中國五礦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銅礦山生產企業和全球前十大銅礦山生產商之一。
去年4月,為了使中國能夠批準嘉能可以320億美元收購礦業大鱷斯特拉塔的交易,嘉能可宣布出售邦巴斯銅礦項目,這項收購已在2013年完成。
按照協議,嘉能可必須在今年8月底之前,向中國商務部提供邦巴斯銅礦項目的潛在買家名單,希望在9月30日前達成有約束力的出售協議,并在2015年6月30日前完成交易。邦巴斯銅礦的買家必須獲得中國商務部的審批。
五礦聯合體錢從何來?
對于該次收購,業內人士分歧較大,部分人認為銅價暴跌后礦業資產評估數額下降,收購正當時。更多人士則質疑收購礦山的實際質量與投資前景,對其將給五礦資源帶來的資金、成本壓力表示憂慮。
一、調查:組合財團、銀行支持才“不差錢”
據記者了解,嘉能可將秘魯LasBambas銅礦權益出售給了以五礦為首的財團,交易金額約為58.5億美元(456.3億港元),財團中另外兩家公司為香港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及中信金屬公司,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完成交割。此項收購由五礦資源、新國際和中信金屬共同完成,三方在聯合體中分別持股62.5%、22.5%、15%。國家開發銀行牽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參與的銀團為此次收購提供資金支持。
五礦集團內部人士透露:作為五礦集團下屬的香港上市企業,五礦資源有限公司的資金能力有限,才會聯合香港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及中信金屬公司兩家公司一起組建的“財團”來進行收購。
國新國際的優勢在于具有跨國投資、資產運作方面的經驗,而中信金屬在于背靠金融巨頭、資金實力雄厚。而且即使是組建了財團,三家企業也不會拿出自有資金一次性完成收購;三家提及銀行,主要是為收購提供貸款支持,具體貸款數額將會在公司財報中披露;由于目前國內的貸款利率并不算高,部分高層人士傾向于貸款數額(占據收購總額)30%以上的比例。收購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業內:收購成本比兩年前低了15%~20%
對于本次收購,礦業采掘業內人士的觀點質疑較多、分歧較大。廣東國礦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繼忠比較贊成現時間段收購,認為:“相比較2012年高點,國際銅價下跌了近30%,使得全球銅礦的資產估值較低,現在可以較低廉的價格完成收購。”
據他計算,加上匯率變化、人力成本、折舊費用方面的支出,在2014年完成秘魯銅礦的收購,應比在2012年收購低出15%~20%,換句話說,兩年前收購,需要支付至少75億美元、更加高昂的費用。
不過,另外一家礦業采掘企業、同為央企的中金黃金,其內部人士的觀點卻有所不同,集團公司的李先生曾參與過多次海外收購事務,其對記者表示:“礦業公司的海外收購絕非一馬平川,需要賣家出具多份地質報告、礦物調研、財務報告,即便如此,也難保萬無一失,投資風險非常大。中國企業的海外礦業收購不乏失敗典型。”
疑問1:資產負債率高 收購后如何緩解現金流壓力
處于價格“熊市”的中國礦業企業經營狀況普遍不理想,面臨資金短缺、資產負債率增大、成本壓力增大的困難,五礦集團也不例外。僅以中國上市的五礦發展來看,其年報公布的每股現金流低至-2.88元,缺少經營運轉的“真金白銀”,而資產負債率高達76%,負債壓力已經非常大。
與之類同,五礦資源完成如此大數額的收購,如果向銀行貸款較少,勢必增加現金流壓力,影響日常經營;如果向銀行貸款,勢必財務費用暴增,資產負債率更高,無論選哪一種支付方式,都是“兩難選擇”。
疑問2:秘魯銅礦前景如何?賣方為何轉讓?
截至目前,五礦相關企業并沒有公布秘魯銅礦的運營現狀、收益前景。記者從資料上了解到:拉斯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銅礦之一,每年可供應大約45萬噸銅。但具體能采掘多少年、可期待收益率有多少,五礦集團內部人士無確定消息。
該銅礦并沒有被建成,只建了約40%。按照收購協議約定,五礦資源及其合作伙伴還將支付今年截至交易完成時嘉能可在拉斯邦巴斯銅礦上付出的所有開發成本,這些成本總計為4億美元。預計2015年才能正式投產并出產40萬噸銅,該產量相當于2013年中國進口銅的12.5%。并無機構或政府部門去監管該銅礦的進一步建設,也無機構能保證其能按期完成。
收購案賣方:嘉能可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資金實力雄厚,并“不差錢”,為什么會轉讓旗下的秘魯銅礦?
疑問3:銅價未筑底 推后收購是否更好?
包括廣州華泰長城期貨任建封認為:“近期銅價雖有起色,但銅價2014年仍可能回落至40000~42000元/噸,距離目前價位,至少還有9%以上的幅度。
對此,五礦集團相關人士解釋:就像投資貴金屬很難抄到“最低點”,國際收購也很難撿到最便宜;而且對比秘魯銅礦感興趣的,之前并非只有中國企業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