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在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及王后瑪蒂爾德的陪同下,訪問了沃爾沃汽車集團比利時根特工廠。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等一起陪同參觀。
沃爾沃汽車向習主席及夫人、菲利浦國王及王后展示了公司一系列重要車型和技術,其中包括:沃爾沃歷史上第一款車型?V4“Jakob”(雅各布)、配備全球首創行人安全氣囊的沃爾沃V40 Cross Country、V6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獨立研發的Drive-E “E驅智能科技”動力總成等。習主席一行還與沃爾沃汽車管理層及當地工會的代表,員工代表進行了親切交流。參觀完根特工廠生產線后,習主席與菲利普國王還共同為沃爾沃根特工廠所生產的第550萬輛車揭幕,這也是沃爾沃汽車獻給中國市場的第30萬輛汽車。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向習主席匯報了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的業務進展: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是在同一個集團架構下的兩個獨立品牌,都是中國旗下品牌。兩個兄弟品牌之間加強合作、共同發展既是吉利控股集團戰略的需要,也是兩個汽車公司自身發展的需要。沃爾沃的工程師為吉利汽車的技術提升提供了大量的幫助,雙方已經在歐洲成立了聯合研發機構,共同開發模塊化架構,尤其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表示:“沃爾沃汽車集團對習主席及各位貴賓到訪根特工廠倍感榮幸。中國是沃爾沃汽車的第二故鄉,是實現全球復興計劃的最重要市場。2013年在華銷售實現61,000臺汽車,同比增長46%。我們感謝中國政府對沃爾沃汽車國產化布局的批復。隨著國產化計劃的有序推進,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將會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實現年銷量20萬臺的計劃。
“現場參加會見的員工代表既有從中國前來交流的同事,也有曾派駐中國工作的比利時同事,沃爾沃生產體系內的緊密配合和交流,將有助于提升沃爾沃汽車全球統一的采購、質量控制、研發體系和管理標準,確保全球的工廠生產同等優質的產品。”塞繆爾森說。
沃爾沃汽車根特工廠始建于1965年,是沃爾沃汽車在歐洲的第二大整車生產廠,到2014年該廠已經累計生產了550萬輛汽車。現有約5000名員工,主要生產沃爾沃V40、V40Cross Country、S60以及XC60車型。
2010年3月28日21點,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吉利汽車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典汽車企業沃爾沃轎車100%的股權。
吉利控股集團李書福與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有許多共同之處,同樣在農村度過童年,并白手起家建立起汽車王國。吉利收購瑞典汽車企業沃爾沃轎,那麼他可以與那位偉大的工業家之間又多了一層聯系--成為福特汽車旗下沃爾沃品牌的擁有者。
吉利的中文意思是吉祥或幸運,當吉利汽車收購出現虧損的知名品牌沃爾沃吸引了全世界汽車業的目光之時,他的經歷引起人們的好奇。
開照相館
“我是在浙江臺州一個貧窮落后的山村長大的。”李書福說:“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窮,第三當然更喜歡致富了!”他敢闖敢拼,豁得出去。
他最早算得上做生意,應該是1982年的照相生意。“當時就是父親給了120元。”說。那年,李書福19歲,高中畢業。
“剛開始根本不是照相館,就是買了個小相機,騎個破自行車滿街給人照相。”李書福并不愿多回憶那段歷史。
會講故事的臺州人,把這段創業的故事中的李書福,說成是背著相機在公園里瞎轉悠的“野照相”———“來,來,同志過來照張相。”見了逛公園的 拉著照相,一些二級城市的公園里還有這樣的生意人。
李書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錯,半年后賺到1000元,他正式開起了照相館。
淘金之路
一年以后,李書福邁出辦企業的第一步。
“我選的工業項目都是別人做不了的。”李書福說是在“垃圾”中提取金銀。
李書福經常買一些零件自己組裝照相機。喜歡鼓搗的李書福,在洗相的過程中發現,用一種藥水浸泡,可以把廢棄物中的金銀分離出來。李書福開始把分離提取出來的金銀背到杭州出售。后來干脆關了照相館,專門做這個買賣。
為這個項目,李書福投資了1萬元。雖然這些錢大部分來自生意不錯的照相館,但李書福還是義無反顧地把照相館關了門。
“這個別人還做不了。”李書福至今對這個生財之道感覺良好。
試水冰箱
時間到了1984年。
后來,李書福的簡歷,基本上都是從這一年開始寫起,此時他的名頭是黃巖縣石曲冰箱配件廠廠長。
在吉利汽車流傳的故事是,這一年左右,李書福有一次去一個小鞋廠定做一雙皮鞋,發現鞋廠的4個工人都在給冰箱做一種元件。
現在看來,浙江所謂的“小狗經濟”,那時就已經開始了。
那時候,冰箱在北方一些城市還絕對是供不應求。李書福回家后也開始生產這種冰箱零部件。
“當時的效益非常好,一年營業額有四五千元。”吉利集團一位老員工回憶。
這時李書福做出了一個更大決定———生產電冰箱。在1985年前后,民營經濟還沒有獲得正式承認,電冰箱這種國家統一配售商品,不可能獲得有關部門批準生產。
1986年,李書福在自己研發、生產出電冰箱關鍵零部件蒸發器后,組建了黃巖縣北極花電冰箱廠,生產北極花電冰箱。
“我們電冰箱非常成功。”靠在吉利汽車臺州路橋生產基地會議室的沙發上,李書福“吹牛”。
北極花冰箱當時已成為國內冰箱行業的名牌產品。1989年,李書福這個26歲的北極花冰箱廠廠長,已經是一個實足的千萬富翁。
1989年6月,國家電冰箱實行定點生產,民營背景、戴著鄉鎮企業“紅頂”的北極花,自然沒有列入定點生產企業名單。
后來,李書福離開北極花懷揣上千萬元來到深圳,身份是學生。這是李書福第一次外出學習,到目前為止,他分別在深圳、上海、哈爾濱三地的大學進修學習過,他能說一口較流利的英語。
其實,國內冰箱行業的名牌美的與科龍,當時同樣沒有上國家的定點目錄,但它們還是通過各種辦法堅持生產了。這可能對后來李書福雖然沒有取得轎車生產目錄,卻堅持要通過各種辦法生產汽車是一個推動。
浙江臺州,聯合兄弟開始重新創業,生產這種材料。裝修材料給李書福家族帶來了巨大的成功,截至2009年,這份產業每年還有上億元的利潤。
海南之痛
李書福最大的商業失敗在海南。1992年前后海南房地產熱潮正猛,李書福帶著數千萬元趕赴海南。
“海南地產熱那一段,幾千萬全賠了,人都回不來了。”李書福說,“這一段就不要講了嘛。”
李書福在海南進行房地產生意不到兩年,做了些什么項目,李書福很少向外人談起,在他個人的介紹中,這一段也被省略。海南房地產的失敗,李書福說,給他最大的教訓就是:“我只能做實業。”
汽車制造
1993年,李書福吸取了“北極花”的教訓以數千萬元的代價收購了浙江臨海一家有生產權的國有郵政摩托車廠,并率先研制成功四沖程踏板式發動機。接著又與行業老大“嘉陵”合作生產“嘉吉”牌摩托車,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摩托車銷量不僅一直占據國內踏板車龍頭地位,還出口美國、意大利等32個國家。
1994年,摩托車生意紅火的李書福有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造汽車”。剛開始,盡管得不到主管部門的許可,李書福還是在臨海市征地850畝,打著造摩托車的幌子,籌建了吉利“豪情汽車工業園區”;1997年,四川一家生產小客車的企業瀕臨倒閉,精明的李書福看到了機會,最終吉利投資1400萬元,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車制造公司,并拿到了小客車、面包車的生產權;1998年8月8日,沒有準生證的第一輛兩廂“吉利豪情”車下線。2001年12月,國家經貿委發布了第七批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吉利終于獲得了轎車生產資格。到2001年,吉利擁有了臨海(豪情)、寧波(美日)和上海浦東(華普)3個汽車生產基地,完成了吉利進入汽車工業的基本戰略架構。
截止2010年,吉利已經擁有了遠景、金剛、金鷹、自由艦、優利歐、美人豹、熊貓、帝豪等一系列的車型。據吉利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2月份其汽車總銷量為28712輛,較09年同期增長54.2%。而2月份吉利銷量最好的三款汽車為自由艦、吉利金剛及遠景,分別為9460輛、5156輛及3884輛。
經濟學家雜志把他與福特相提并論,他與福特一樣都關注大眾市場,吉利自由艦和吉利金剛等車型售價最低至4萬元人民幣。
行業收購
2009年年底,在吉利與沃爾沃達成協議后,吉利創始人李書福因此成為全球的焦點。
然而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是不看好此次收購的。他們認為,無論從年銷售額、資產規模還是發展歷史、品牌影響力上看,吉利與沃爾沃都不在一個檔次。上汽那樣的實力連個雙龍都收拾不了,沃爾沃也虧損嚴重,瑞典人自己也經營不好,吉利又如何收拾得了這么一個爛攤子。
而且吉利是這邊奮勇的收購沃爾沃,那邊還有著百億的欠債。據李書福自己公布吉利的財務狀況顯示,吉利正在使用銀行貸款30多億元,從香港資本市場調用資金20多億元,配套商欠款60多億元,負債額超過100億元。 為這起收購,李書福組建了強大的中介團隊:著名的富爾德律師事務所作為收購法律顧問,負責收購項目的所有相關法律事務,包括知識產權、商業協議、訴訟、雇傭、不動產、經銷商及特許經營等,國際“四大”的德勤負責收購項目的財務咨詢,對沃爾沃公司的財務、稅務、包括成本節約計劃和分離運營分析、養老金、資金管理和汽車金融進行盡職調查和分析;而洛希爾投資銀行作為收購項目的財務顧問,負責對賣方的總體協調;博然思維集團作為項目的公關顧問,負責項目的總體公關策劃、媒體戰略制定和實施。
收購前的種種跡象表明,吉利收購沃爾沃,李書福是認真的,現在看來,無論是融資方案,還是對核心技術的技巧性的處理,以及與工會的協調,李書福都贏得了本來充滿敵意的對方的信賴和認可。特別是,在沃爾沃品牌的“血統”上,李書福表現出了對對方相當的尊重,其組建了一個國際化的董事會,照顧了瑞典人的自尊,平息了擔憂。這和很多如處于青春期的中國民營資本在海外收購中的躁動和狂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北京時間2010年3月28日21點,吉利汽車與美國福特汽車正式達成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福特汽車董事長穆拉利以及瑞典副總理兼企業能源部長Maud Olofsson 出席了簽署儀式。 新聞發布會上,瑞典沃爾沃汽車公司工會組織表示,支持吉利的收購計劃,為吉利與福特簽署收購協議放行。
為照顧工會的利益,李書福表示沃爾沃會長久在比利時和瑞典駐留下去。不過,他很快改口強調要“永遠駐留下去”。
所有的收購資金已經到位,同時,吉利也準備好了沃爾沃轎車今后業務發展所需的營運資金貸款。
除了股權收購,本協議還涉及了沃爾沃轎車、吉利和福特三方之間在知識產權、零部件供應和研發方面達成的重要條款。這些協議將保證沃爾沃轎車的獨立運營、繼續執行既有的商業計劃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華爾街日報》更是把他類比為亨利·福特。不過,他卻有著福特身上鮮見的謙遜.他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沃爾沃像一位美麗的神秘女郎,我們只能從遠處睜大眼睛看她,卻不敢走近她,我們不過是一幫農家子弟。”
李書福說:“我就是覺得福特旗下擁有這么多品牌,總有一天它會讓我們有機會買到一個,而沃爾沃是我最喜歡的一個。”
他的夢想用了8年時間才結出碩果,然而即便是現在,仍有部分業內人士懷疑他的胃口是否超出了消化能力。一位德國高管表示:“沃爾沃與寶馬(BMW)、奧迪(Audi)或奔馳(Mercedes)不一樣,我懷疑一家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否真正扭轉它的局面。”
沃爾沃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H?kan Samuelsson)表示,得益于吉利收購所帶來的穩定性和相關投資,這家瑞典汽車集團已開始走上正軌。在提到李書福時,他表示:“我們的關系非常好。他非常專業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他無意對這家企業進行微觀管理。”
李書福則表示,對于如此大規模海外收購是否明智的任何懷疑“都在消失之中”。他表示,最大的壓力在于提高吉利和沃爾沃共同的競爭力。
對于沃爾沃,李書福并不吝于批評。他認為這家瑞典集團在溝通和營銷上還有許多不足,特別是在該公司引以為傲的安全口碑方面,這在中國可是一大資產。塞繆爾森的前任在董事會的爭端中突然出局。有關緊張氣氛的報道一再出現,尤其是圍繞沃爾沃有些保守的形象如何迎合中國消費者的炫耀品位。
李書福本人也暗示存在這個問題,他說:“由于上一個東家在產品開發上多年投資不足,我們確實看到北歐設計缺乏現代化的問題。”不過他很快補充說,用吉利資金開發的首款新車型將提供必要的現代感。這一新車型是XC90 SUV(運動型多功能車)的最新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在談到沃爾沃這個品牌以及他眼中沃爾沃對環境和人文的重視時,李書福強調他的投資是長期投資。他辯稱,沃爾沃的品牌形象順應了世界的發展變化。
“特別是在中國,我認為許多人正開始意識到:他們真正應該看重的是什么?那恰恰是沃爾沃在提供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