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面露失望,喃喃自語道:“要是有一棵百年梅王就好了,能提高我市知名度,增加歷史厚重感,還能帶來經濟效益。”
市政府欲立梅花為市花,總編安排我去采寫我市梅花載植歷史的稿子。
市北有圃名百花園,遠近聞名,花類浩繁,以梅居多。我找到了園子的主人趙老漢。
我問:“趙大爺,您從什么時候開始栽種梅花的?”
趙老漢說:“俺今年六十六歲,從小就跟著父親侍弄這座百花園。”
“據您所知,全市樹齡最長的梅花在哪里?”
“肯定是俺園子大門口的這棵紅梅,有四十多個年頭了,是俺十多歲時親手栽的。”
我面露失望,喃喃自語道:“要是有一棵百年梅王就好了,能提高我市知名度,增加歷史厚重感,還能帶來經濟效益。”
我和老趙談了很多,告別時老趙忽然說:“那棵紅梅的年齡我可能沒記準。”錯個三年五年沒多大關礙,我沒在意,也沒再多問。
第二天,同事、攝影記者老劉忽然興奮地闖進編輯部,大聲宣布道:“百花園大門口發現一株百年梅樹王!”
市報上連篇累牘刊發了“百年梅王”“梅花名城”“市花評選”之類的文章和圖片。
不久,梅花榮膺市花。百花園大門口那棵梅樹被鐵柵欄圈護起來,旁邊樹起了“百年梅王”的石碑。
后來,我調到中央一家報社工作。接到邀請,我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參加國際梅花節。市委宣傳部長帶領報社的領導、同事一起為我設宴接風。
部長頻頻勸我喝酒,一邊介紹說:“梅花搭臺,經濟唱戲。市里要做大做活梅花這篇大文章,將梅做成一個大產業,做成我市經濟最亮的增長點。你幾年沒回故鄉,明天陪你去百花園看千年梅王吧。它是全中國最古老的紅梅樹,是我們全市六百萬人民的驕傲!”
我不禁莞爾一笑:“您說的不會是百花園大門口那棵樹齡五十年左右的紅梅樹吧?”
整桌人都瞪大了眼睛,空氣似乎凝固了。
坐在我旁邊的摯友在桌子下踢了一下我的腳,悄悄說:“梅是全市的支柱產業,你要為家鄉做貢獻,多做點正面宣傳,不然對不住生你養你的這方熱土!”摯友站起來,朗聲道:“喝酒,喝酒,明天一起去看千年梅王!”
次日,在百花園大門口,我看到了那棵紅梅樹,枝繁花茂,被漢白玉欄桿護持著,周邊掛滿紅布條,隨風招搖著。旁邊矗立一方石碑,上書“千年梅王”四個隸體大字,下有注釋,說是唐玄宗巡游時所植,距今一千三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