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實施生態規劃設計更是現階段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客觀要求,有助于推進整個生態城市的建設。因此,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對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促進生態的和諧,從而推進整個社會的進步。本文就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規劃
引言: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相應的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其中環境污染問題就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中,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1 我國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現狀
近年來,雖然我國在城市建設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不過還是有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各種難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城市管理水平低、不科學的城市建設方式以及部分政府為追求經濟效益而引進高污染的工業,導致城市的污染十分嚴重,生態環境也破壞的十分嚴重。土地荒漠化、水土的流失、許多物種滅絕、森林的面積銳減、水體受到污染各項問題,在嚴重影響城市人民生活環境的同時,還對城市經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阻礙。
2 生態城市規劃的原則
2.1服務性與安全性
另外,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離不開城市建設的服務性和安全性。我們不能夠一味的追求城市的生態性,而忽略了城市的服務功能和安全功能。生態城市需要在滿足城市服務功能基礎之上再進行生態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符合城市的發展需求。另外,城市的安全功能不能夠忽視,安全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最為基本的一個功能,在城市建筑上,城市的基礎設施上,都需要達到一定的安全要求,如果因由于追求生態性而忽視了城市的最基本的功能,那么就違背了城市的發展初衷。因此,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需要滿足城市的服務功能和安全功能之外,再進行相關的生態規劃和設計。
2.2經濟性
城市只有經濟基礎達到一定的高度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進行消費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效益。從長遠的眼光看,什么是一個城市的存亡條件,一是人,二是經濟。那么人有了人,經濟必須由人一手打造出,經濟不斷的增長,人就會越來越多,城市就會越來越大,那么這個城市將會經久不衰。因此,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需要充分的考慮城市發展的經濟性,才能夠不斷的促進城市的發展。
2.3地域性
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需要把握相關的地域性原則。生態城市離不開生態植物,在進行生態植物的選擇上,一定要遵循地域性的原則,依據城市的地理條件選取植被生存條件,植被的選擇符合當地城市土壤,遵循自然規律,注意植被的分布規律,以免由于地理條件的影響造成植被無法生長或者存活。這樣還會導致重新施工以及植被重新選取,進而造成經濟的損失,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煩。
2.4完整性
所謂的完整性,就是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該城市原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不能在進行生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的完整,導致新的生態的破壞,這也是不符合生態城市的設計理念的。因此,在實際的生態城市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根據該城市生態系統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進行生態城市設計,促進城市的良好發展。
3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
3.1 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
在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的基礎上,要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以真正實現城市的生態化目標,并體現不同城市獨有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風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設計有城市景觀設計、城市產業設計和城市住區設計三個方面。
城市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建立在由建筑、園林等為主的人文景觀和各類自然生態景觀構成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筑景觀設計的重點是在平面規劃的基礎做好空間天際輪廓線的規劃設計,特別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觀設計,要在做好高層超高層建筑景觀設計的同時,適當布置低層的生態建筑。園林設計的重點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兩岸林帶以及城市公園、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融生態環境、城市文化、歷史傳統與現代理念及現代生活要求于一體,提高生態效益、景觀效應和共享性。要以生態化的示范產業園區為平臺,建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導、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的生態型工業體系,同時努力發展旅游、教育、醫療、物流、文化、信息、房地產等產業。要建立生態產品開發、設計、孵化中心,逐步實施現有產業的調整和改造,實現產業的生態轉型,提高生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建立企業環境行為、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環境信用納入企業社會信用體系之中,通過多媒體向社會公示。
3.2 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
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的時候,設計人員需要根據該城市的的實際情況,充分的利用當地自然生態基礎進行規劃。原始的生態系統與人工建造的生態系統相比,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在進行城市規劃中,我們可以對原始的生態系統進行有效的提升,并且對其進行改善,既能夠實現城市的生態功能,也能夠起到環保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建筑規劃的時候,可以利用太陽光,使用節能電器等等。我們還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為生態城市建設服務,也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態資源,才能夠促進城市的良好發展。
3.3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
濕地是地球表面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濕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構成的生態系統,濕地對改善和調節人居生態環境有重要的意義,被譽為“自然之腎”,對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其生態服務包括:提供豐富多樣的棲息地,調節局部小氣候,減緩旱澇災害,凈化環境,滿足感知需求并成為精神文化的源泉,為公眾環境教育提供機會和場所等,所以在城市生態規劃過程中要保護、恢復城市濕地,避免其生態服務功能退化而產生環境污染,這對改善城市環境及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4 城市交通規劃的生態化
我國城市的普遍特點是:人口眾多、道路網絡稀疏,人均擁有道路面積低,小汽車等私人機動車發展迅速。私人機動車的增加,特別是小汽車擁有量的大幅上漲,使得私人交通對城市環境的污染逐漸嚴重。公共交通優先正是實現城市交通規劃生態化的措施,是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重要方法。公共交通優先的含義就是:在整個城市交通體系中,要樹立公共交通優先的意識,在法律和政策上扶持公共交通,在體制改革上率先引進競爭機制,做好規劃和管理的研究,使得公共交通優越于其他交通方式,從而達到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目的。在規劃階段提倡公共交通優先,就是要優先考慮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優先落實公共交通發展用地,優先制定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在與其它規劃的關系中明確其地位。
4 結束語
總之,建設生態城市,走生態文明之路,是我國城市化道路的正確選擇,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當今世界的大勢所趨。因此,在實際的生態城市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把握一定的設計原則,堅持生態城市設計的科學性,完整性,地域性,藝術性,經濟性以及服務性和安全性等,只有這樣,規劃出來的生態城市才能夠具備多方面的功能,也才能夠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戴善偉.城市建設的生態布局規劃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0.
[2] 丁 雷.淺談生態城市規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09).
[3] 沈清基.生態城市及其規劃方法的探索[J].城市規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