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介紹了色彩的概念及色彩美,并簡單闡述了其在居住環境中的應用,以及發揮的重大作用。接著結合實例,以市區和郊區的居住區為重點,仔細分析了色彩在其中的應用。
【關鍵詞】色彩應用;居住區規劃;文化
0 引言
色彩不僅是一種視覺顏色,還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心理,甚至是蘊含深厚文化的美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經濟發展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國內建筑行業日臻成熟,作為日常的主要活動場所,人們對居住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實用性和經濟性,美觀性、環保性、舒適性越來越受重視,色彩的作用也日益凸顯。當前,許多居住區在規劃時,如何設計合理的色彩搭配,成了研究的重點問題。
1 色彩
1.1 概念
色彩是對光的吸收和反射,反映在人的大腦中,對視覺神經加以刺激所形成的信號,簡單來說,多指視覺所看見的各種顏色,由色相、純度和亮度三個要素組成。
1.2 色彩美
色彩是一種人文美學,通過對比、調和可形成色彩美。①對比。多種色彩集中時會形成鮮明的對照,色相、冷暖、面積、明度等都有所不同,在色彩應用中,對比起著關鍵作用,人們只有通過對比,才能感受、分辨各種色彩。對比度太弱,易產生單調感,太強易引起視覺疲勞;②調和。為取得美的效果,需多種色彩有機結合、加以協調,在各方面皆是如此,至少需要兩種色彩進行調和,才能取得均衡的效果。
1.3 色彩在居住環境中的應用
居住區是人們活動的主要空間,色彩在其中的比重很大,如在我國古代,建筑色彩的地域性較為明顯,南方氣候溫和、山清水秀,住宅房屋以白墻灰瓦為主要標識,給人一種淡雅清麗的感覺;北方如紫禁城,以金黃色為主,顯得比較高貴威嚴,是皇權的象征。在冷色暖色選擇方面,如閩粵地區,因氣溫較高,建筑多使用冷色調。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綠色小區成了當前的主流。從空間位置來看,若在郊區,由于面積廣闊,多與山水相連,主要起度假旅游之用,常選擇粉白等柔和色調,為使整體效果更好,門窗多作為重點,且屋頂比墻色要深;而在市區,由于空間小、建筑密集,軟色調不太適合,為使人們保持高度清醒,建筑常選擇淺黃、珊瑚紅等偏冷的后退色,也有紅綠、紫黃、橙藍等多種搭配。
2 色彩在居住區中的作用
2.1 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
在評價住宅區的優劣時,第一印象多來自視覺,而色彩無疑最為關鍵。隨著建筑行業的進步,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和美觀性更為重視,色彩和外型緊密相連,相比之下,色彩的沖擊力更強,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在居住區內,不管是建筑樓房、景觀小品,還是綠化鋪地,多種色彩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如暖色波長較長,易形成視覺擴散,作用于眼睛時會產生膨脹感,而冷色則給人收縮感,使人覺得距離較遠;而同樣是暖色,純度和亮度較低時,感覺很樸素,高明度則是華麗。此外,從人的生理功能來看,中性灰色是最佳色彩,且一種顏色很單調,所以常需要補色,如注視紅色時間過久,便會產生綠色殘像。
2.2 影響人們的情緒和心理
色彩在心理學中是很重要的一塊,由于色彩是人的大腦對外界光的反映,所以必然和心理情緒相關。在居住區內,常設置有綠化帶,配以花草樹木,因為綠色能夠減輕疲勞,令人感到身心愉悅放松;紅色的樓房讓人覺得喜慶,也能夠激發人們的熱情;粉紅色可安撫情緒,所以對于多病或有多動癥的人,適合住進粉紅色建筑;將窗戶涂成黃色,有利于減輕人們的苦悶情緒。
2.3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色彩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蘊含著內在獨有的文化,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城市文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行業進入帶了一個新的階段,使用的多是地方材料、融入了傳統工藝,而作為材料的基本屬性,色彩承擔著傳承傳統文化的作用,是城市人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居住區從人類誕生初就有了,雖經過漫長的發展變遷,但始終保持著深厚感情,色彩在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蘊。
3 色彩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的實際應用分析
3.1 市區居住區的色彩分析
某住宅小區位于市中心,與流經市區的河流相鄰,占地面積205000m2,共有6棟住宅樓,高度均為98m ,小區內有兩個池塘,另有一幢2層高的幼兒園,及一座小型景觀庭院,因位于市中心,空氣污染指數偏高,為打造特色建筑,設計者將住宅樓涂以淺玫瑰紅色,與池塘、河流相對應,成對比色。在景觀庭院內,設有綠化草坪,道路以紅磚鋪地,另栽有各色花草,兩三處石制小品,綠意盎然,其間夾雜著紅、黃、粉、紫等輔色,庭院架空柱廊則以白緹相間,色調和諧,給人以春天的感覺。外圍底層的柱廊則使用深色大理石,使其托架作用十分明顯,內部有一自然泳池,可調節小區的微氣候。
幾幢住宅樓錯落有致,與其他建設配合較好,但在選擇顏色上稍有不足,使用淺紅色,整體來看,該顏色較深,以令人感覺到壓抑。另外,庭院的架空層場地狹窄,栽種植物較多,住戶多來此觀賞活動,易產生擁擠,且色彩較暗,需要人工照明。
為此,設計者認為應該有所改動,如在池塘水體的反射作用下,住宅顏色可換做比外圍淺的顏色,以減輕視覺上的體量;為減輕壓抑感,可選擇同一色調的不同顏色,以增強識別性;為節省人工照明,減輕沉悶感,在地下室可選擇反光色較強的顏色;庭院內某些不必要的觀賞建筑可相應的去除,在統一色調的基礎上,可擴大空間。
3.2 郊區居住區的色彩分析
某居住區規模較大,內部又可劃分為幾個小區,位于某市郊區,中心是一人工湖,呈不規則狀,湖水青碧,上架有曲折的白石橋,岸邊栽種多種花草樹木,不遠處為房屋建筑,有淡黃、淺粉等顏色。在各小區內,分布有休閑庭院,供人們活動休憩。
該居住區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擴大的,在色彩的應用上有很大變化。最初建設時,住宅樓布置比較規整,高度統一,顏色采用藍白兩種,栽種的植物也比較單一,色彩單調、變化較小。在后來擴建時,對色彩的重視度大幅提升,墻身有淺紅或淺黃與磚紅相稱,屋頂以灰色為主,為了減少沉悶感,局部采用棕紅色;陽臺圍欄采用黑色;在綠化帶內,有紅花點綴;燈柱統一為墨綠色,黑色鑄鐵襯木板的座椅設置在樹蔭下,氣氛頗為安逸。
設計者認為應作如下變動,如設置有統一的道路系統用色,包括指路牌、路燈欄桿等,各小區的休息娛樂設施則可凸顯特色;因居住區較大,為能夠找準方向,可對道路進行分級設色,并做好標記,同時設置小區平面指示圖,用色與道路實際顏色保持一致;小區面積較大,陽光充足,為減小室內外色彩的強烈反差,應設置挑檐;在外墻及其他設施的維修中,建筑盡量施以不同色彩,以方便區分,或將窗框設置為不同顏色;
4 結束語
隨著建筑行業的進步,色彩的作用愈發突出,居住區是人們的主要活動空間,越來越受人們重視,為提高舒適度和美觀性,人們在規劃設計居住區時,往往對色彩予以認真考慮,以取得良好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 馬淑英.居住區色彩規劃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1(24):150-151
[2] 張騫.色彩,讓居住區環境更美好[J].河南建材,2009,20(2):140-141
[3] 張金歌.南陽市主城區建筑色彩規劃設計探析[J].中國包裝工業,2013,22(10):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