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質量及安全是每一個施工企業追求的目標,是其最根本的任務,同時也是為每一個施工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關鍵,淺基礎工程是任何一個建筑工程施工的開端,也是整個建筑工程的基礎建設,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安全及穩定性,本文主要從常見的剛性基礎工程以及柔性基礎工程兩種類型的施工技術及其實際應用進行具體探討分析。
關鍵詞:建筑工程;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剛性基礎工程;柔性基礎工程
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黃金階段”,若施工企業想要獲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必須以施工質量安全的基本前提,淺基礎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構成部分,承載著整個建筑工程的“生命”,對于實現優質的建筑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建筑工程地基主要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兩種,天然地基主要是指依托天然土層直接建立起來的地基,而人工地基主要是指天然地基的地質條件不佳(過于柔軟),經過相應處理或人工加固后修筑而成的地基基礎。而根據天然地基基礎埋置的深淺又可分為淺基礎和深基礎兩大類,淺基礎地基主要是指基礎埋置深度低于基礎最小寬度,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較為常見,本文主要以淺基礎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常見的幾種施工技術。
1.常見剛性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剛性基礎工程施工主要由混凝土、毛石、磚等材料構成,剛性基礎最大的優勢在于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但其抗剪強度以及抗拉強度相對較差,因此剛性基礎工程主要適用于基底不會受到拉力,只會受到壓力的建筑施工項目。不同材料構成的基礎會由于不同的受力特點,傳遞壓力的角度也會有所差異,剛性基礎中的剛性角指的是壓力分布角a。為確保剛性基底不會產生拉應力,在設計剛性基底時應保持剛性角和基礎大放腳的一致性。
1.1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礎施工。混凝土基礎最大的特點表現為剛性角較大、非常堅固、耐水、耐腐蝕,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可以根據工程施工需要來任意改變混凝土的形狀,因此對于地基容易受到低溫影響,或者地下水位較高的建筑基礎施工中比較常用。通常情況下,混凝土基礎臺階的寬、高比例設計在1: 1 -1.5左右,在淺基礎工程的實際施工過程中,可以將基礎斷面形狀設計成梯形或者階梯形。針對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工程施工常常會采用毛石混凝土基礎,這種施工方案主要是為了盡可能減少混凝土用量,因此在混凝土的澆筑環節中會加入毛石(其體積<總體積25%,顆粒直徑<250mm)。為確保摻雜毛石后混凝土的整體強度,在摻雜毛石的過程中應確保毛石應被足夠的混凝土所包圍,應注意控制毛石混凝土基礎的階梯高度(一般>300mm)。
1.2毛石基礎。毛石基礎常常和磚基礎合用作為磚基礎的底層,其最大的特點表現為經濟、抗凍、耐水、高強度等,大多數毛石基礎的斷面形狀為階梯形,且斷面尺寸較大,其臺階高度>400mm,而其基礎寬度也>400mm。在毛石基礎實際應用過程中為了使其鎖結力達到施工要求標準,每一個基礎階梯應用3排或3排以上的毛石進行砌筑。
毛石基礎工程的施工工藝流程一般包括驗槽、選擇毛石或毛料石等材料、定位、放線、毛石砌筑以及最后的清理等內容,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若采用鋪漿砌筑法應注意砂漿的飽和度,砂漿飽滿是其中的硬性條件,同時疊砌面粘灰面積應>80%;②應坐漿首塊毛石基礎砌筑的皮石塊,同時應注意石塊的擺放,將其小面朝上,大面朝下,對于毛石基礎的交接和轉角處應選用平毛石進行砌筑,且毛石的面積應盡量選大一點。③毛石基礎的擴大部分應設計成階梯形,兩階梯相鄰位置的毛石在砌筑時應相互錯縫搭配進行砌筑,下級階段的石塊應是上級階梯石塊的1/2以上。④毛石基礎的石塊間應注意避免相互摩擦、接觸,因此灰縫厚度應介于20-30mm之間;對于較大的石塊空隙,首先應用砂漿進行填塞,再用細小的碎石塊進行塊嵌實;若基礎出現臨時間斷,應保留高度<1.2m的梯形斜槎;同時毛石基礎應設置均勻分布的拉結石。
1.3磚基礎。磚基礎比較適用于溫暖、干燥地區的建筑工程,主要的特點表現為價格實惠、施工簡便、取材容易,一般的施工工藝流程包括選磚、澆水、調整放線尺寸、砌筑、清理等內容。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應主要以下幾點:①一般磚基礎設計中,上部為基礎墻,下部為大放腳,大放腳包括兩種,其一為間隔式大放腳:主要采用兩皮磚交替一皮磚的砌筑法,但最底層應為兩皮磚作為基礎,然后在砌筑的過程中,兩皮磚和一皮磚都應收進磚長的1/4。另一種是等高使大放腳,就是指每砌筑兩皮磚便將其兩邊收進去1/4。在實際的磚基礎應用中的大放腳采用一皮丁磚和一皮順磚相隔,同時保持上皮和下皮豎向灰縫相互錯開磚長的1/4。②若磚基礎的地面標高不統一時,應首先砌筑地處基礎,再從高處向地處進行搭砌,通常情況下,磚基礎大放腳的高度應小于搭砌的長度;上部基礎墻的防潮層的水泥砂漿比例應配制為1:2。
2.常見柔性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柔性基礎實質上也是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拉應力,可以克服剛性基礎受剛性角限制的問題,采用鋼筋混凝土基礎在相同條件下可以大大減少挖土工程量和混凝土材料。鋼筋混凝土基礎的斷面形狀可以設計成每踏步高300-500mm的階梯形或者最薄處高度>200mm的梯形。
2.1獨立柱基礎。獨立柱基礎較為常見的是錐形、矩形以及階梯形形狀,其一般的施工工藝流程包括基礎清理、墊層混凝土、綁扎鋼筋、專業技術施工、支模板、混凝土的攪拌、澆筑、振搗、找平及養護,最后拆除模板。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①清理及墊層的澆筑:及時清除驗槽完畢后地基表面的一切雜物,避免避免積水現象,同時應在最短時間內開始墊層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在墊層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應充分振搗密實使表面平整,切不可使基土晾曬過長時間。②鋼筋綁扎:完成墊層混凝土澆筑并確保混凝土強度達到施工要求(1.2MPa)后,應立即應用表面彈線綁扎鋼筋,切記不可漏扣彈線,尤其應注意底板和柱插筋彎鉤部分應全部綁扎密實。第一道箍筋一個在距離底板50mm處,最后一道箍筋應據基礎頂50mm處。③支設模板:應采用木模板或者小鋼模板,并采用木方或者架子管進行加固定型。當錐形基礎坡度<30°時為防止混凝土下墜,應用間距為300mm的鋼絲網,并應用“井”字架加固;若坡度>30°為防止上浮應用斜模板支護,并應用底板鋼筋和螺栓拉緊。
2.2條形基礎。條形基礎的施工技術要點和獨立支柱基礎非常相似,但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在“+”字交接處、L形和T字形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交接處應保證鋼筋的受力沿著同一個方向。②若鋼筋基礎高度>900mm時,插筋位于柱子四角處應伸至其底部,而其他部位的鋼筋只要伸至和錨固定的長度處;若鋼筋基礎高度<900mm,插筋應一直延伸到鋼筋基礎底部的鋼筋網處,同時應注意若插筋延伸出鋼筋混凝土基礎,應結合鋼筋的規格以及柱的實際受力程度來決定其身處的長度。③在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若發現預留孔洞、模板、管道以及支架等處有松動或變形,應馬上暫停澆筑,在加固模板以及適當的修整后進行澆筑。
總而言之,建筑淺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對整個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及其安全性有直接影響,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的技術操作規定施工,同時應注意不斷學習、借鑒先進的施工技術,做到與時俱進,進一步提高建筑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建國主編,建筑施工組織.,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劉霜菊, 李彩英.淺談房屋建筑常見柔性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華章, 2011(15).
[3]梁開福.探討建筑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法制與經濟(下旬),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