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對于生態環境影響問題,首先概述了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對于區域地質、氣候、水文、水體、土壤以及動植物的具體影響,進而論述了緩解水利水電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不利影響的可行措施,可以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建設的生態保護管理提供合理的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項目;生態環境;影響
0引言
隨著國家對于水利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水利水電工程設施建設項目迅速開展,者對于提高我國防洪減災、防旱灌溉以及運輸發電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對項目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影響問題日益突出,由于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復雜的,如果項目建設規劃設計或者是施工處理不當,會造成土地沼澤化、鹽堿化以及水生生物減少、小氣候惡化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因此,實現水利水電區域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好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的規劃分析工作。進而避免因為水利水電項目建設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同時確保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功能得到發揮,實現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社會、經濟以及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1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1)對地質環境的影響。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項目所在地的地質條件產生影響,如果在施工過程中保護措施處理不當,還會造成水土流失問題的發生。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必然會存在大量的土石方開挖以及削坡等工程施工內容,所以會帶來水利水電工程區域的土層裸露或者是廢棄土方堆積等問題的發生。此外,大型水利水電項目在水庫蓄水之后還存在著誘發地震、產生滑塌以及水庫滲漏等一系列的地質風險問題。
(2)對于區域氣候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對于區域的氣候狀況影響不大,但是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由于原來的陸地可能會變成水體,因此對于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區域的小氣候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項目會形成一定面積的蓄水,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水利水電項目建設區域的蒸發量,同時由于水庫的低溫效應,還會造成降雨區域以及降雨時間分布的變化。此外,水利水電項目建設完成之后,由于陸地變為水體,因此區域范圍內水體與空氣能量交換的方式以及強度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同樣也會造成氣溫的變化。
(3)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對水文的影響。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都會對下游河道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會造成下游河道流量發生變化,由于水利水電項目需要在汛期蓄水,而且出于發電或者是灌溉的需要,還會截斷河道基流,這樣就會造成水利水電項目下游河道水位的降低,并有可能造成河流周邊區域地下水位的下降。此外,河道水流量的降低還會造成河流自凈能力的下降,進而誘發水質的惡化,對于河道養殖、灌溉引水以及航運都會產生相應的影響。
(4)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對水體的影響。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完成后由于水溫、水體、水質都會發生變化。對于水體有利的影響是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完成后水體流速減慢,水體的滯留時間相對延長,這樣就有助于水體中懸浮物的沉降,可以有效的降低水體濁度、色度以及水體硬度,有一定凈化水體的作用。但同時也會對水體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由于河道水流流速降低,會降低水體中污染物的遷移擴散能力,而且由于水體自凈能力的降低,造成懸移質長期在水利水電項目水庫區域積存,甚至有可能造成有毒物質或重金屬的積累,導致水體污染問題的發生。
(5)對項目區域土壤的影響。首先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的浸沒區域,由于土壤中含水量的增加,會造成土壤通氣條件的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對于浸沒區域作物的生長形成不利的影響。同時水利水電項目建設水庫區域水位的上升會造成土地出現沼澤化以及潛育化等一系列的問題。此外,水利水電項目區水庫岸邊滲漏補給地下水在經毛細管作用上升至地表之后,隨著不斷的補給以及蒸發,會造成土地中鹽分集中于地表,造成地表土地鹽堿化問題的出現。
(6)對于動植物的影響。首先,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的水庫淹沒區以及工程建筑會對陸地上的動植物造成直接的破壞,同時由于局部氣候發生了變化以及土壤的鹽堿化、沼澤化也會對所在區域的動植物種類結構造成影響。而且一般情況下,水利水電項目建設之后會造成水體中可溶鹽分以及氮、磷含量的增加,造成水體富營養化進而影響水生生物。此外,水利水電項目建設的造成還會形成洄游性魚類的洄游通道的中斷,魚類的生存環境也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導致魚類死亡率的降低。
2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生態建設途徑研究
(1)完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造成當前我國部分水利水電項目對環境不利影響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國尚未成立完善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之前,沒有針對項目對周邊氣候、地質、水文以及動植物等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相應的預測分析以及整體評估,因此也就難以制定出具有實效的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因此,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必須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實施之前,建立完善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環境評價制度,并結合項目環評分析結果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以及建設完成之后按照計劃實施相應的環保措施。在具體的實施上,項目建設單位以及項目設計部門應該在方案制定之前,對項目建設區域的氣候環境、水文環境、地質條件、動植物情況以及土壤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在設計方案的制定上綜合考慮不同因素的要求,將水利水電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2)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施工期間,嚴格按照環保先行的理念開展施工建設。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施工期間,是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因此在項目建設施工階段,應該盡可能的采取各種環保施工技術措施,在施工材料的選擇上也一定選擇無污染,對于動植物生存影響較小的材料。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及時的開展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如果出現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問題,應該及時的采取糾正措施,特別是對于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然以及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的施工問題,必須及時的予以處理,將施工作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3)強化河道治理與綠化設施建設,處理好水污染問題。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中,由于會對河道的流量、流速以及河道水體產生各種物理以及化學的影響,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及時對河道、水體進行治理,以免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例如可以對河道的寬度、河道的流向以及河道中的水生物進行調整,來緩解環境問題的惡化。同時在水利水電項目建設中,對于土石方開挖工程施工后,應該及時補充綠化,避免由于降雨或者是水流沖刷,造成水土流失以及山體滑坡等問題的發生。此外,由于在工程項目建設期間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對于這些廢水,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各種廢水經過處理不會帶來污染問題后方可排放。
結語
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工程,對于區域農業、工業發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實現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的持續發展,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以及施工建設過程中,必須全面準確的分析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有針對性的采取妥善的保護措施,建設環境友好型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
參考文獻:
[1]林海燕.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探析[J].中國市場,2009(41):58-59.
[2]張傳新;戴克義.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保護措施[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