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作者結合實際施工建議,就公路土方路基施工措施進行了分析探討,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公路;土方路基;施工技術
路基施工要集中力量做到隨挖、隨運、隨鋪、隨平整和壓實,每層填土表面筑成2%的施工橫坡以利于排水,收工前將鋪填的松土碾壓密實,雨后待表面干燥并經測試達到要求后,進行上一層的填筑。經常測定填料的含水量,不合格時經翻挖、晾曬后,再填筑壓實。確保工程的質量。
1 試驗段總結
根據試驗段總結的結論,在路基土方填筑方面采用以下參數進行工程質量控制,并按照試驗段的施工工藝進行施工。
作業長度選擇:每層作業長度定為180 m,按自然段可適當增減。松鋪厚度:用自卸汽車運土,每車裝料5 m,攤鋪平整后松鋪厚度平均按25 cm控制,專人指揮汽車按計算好的方量倒土在方格內,全幅上齊,推土機平整均勻,平地機精平,路拱按2%控制。
松鋪系數:根據試驗段試驗資料,碾壓第五遍的松鋪系數為1.253,壓實度可達到93%要求;碾壓第6遍的松鋪系數為1.267,壓實度可達到94%要求。
最佳機械配備:1臺挖掘機,7臺自卸汽車(運距遠可適當增加)2臺推土機,2,臺拖拉機、1臺平地機,2臺18噸振動壓路機、2臺灑水車
2 施工準備
2.1 試驗準備
對路基填料使用的取土場進行地質、水文、土質等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并采集土樣送試驗室,進行以下試驗:液限、塑限、塑性指數、含水量、標準擊實試驗均符合規范要求,確定土壤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2 施工測量與放樣
開工前進行現場恢復和導線、中線和高程的復測、水準點的復查和增設、工程量的復核,對現場放出路基邊緣、坡腳、邊溝、護坡道、取土坑、棄土場等的具體位置,標明其輪廓,提請監理工程師檢查批準。路中線和路邊線控制樁采用木樁,直線段50 m放一個斷面樁,平曲線段20 m~30 m放一個斷面樁,同時在路邊側每50 m放一個15 cm×15 cm、高1 m的水泥里程樁,標出樁號,以便施工時檢查。
2.3 清理現場
路基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圍內的樹木、灌木、垃圾、有機物殘渣及原地面以下100 mm~300 mm內的草皮和表土,對妨礙視線影響行車的樹木、灌木叢等,在施工前進行砍伐或移植及清理。清除下來的垃圾、廢料及不適用材料和樹木等,堆放在監理工程師指定的地點。
3 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路基施工的過程中施工質量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公路的工程質量。
3.1 填料挖、運填料
采用挖掘機裝土,按照規定的取土深度一次到底,將土翻拌裝車,自卸車運輸,每車裝料5 m3,攤鋪平整后松鋪厚度按25 cm控制,專人指揮汽車按計算好的方量倒土在方格內,卸料不得造成對已合格成型路基的破壞,也不能影響施工車輛運行,全幅上齊,推土機平整均勻,平地機精平,路拱按2%控制。
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可在取土場加入適量的生石灰吸收土中部分水分。在取土場把生石灰均勻地攤鋪在預定取土場的表面,用灑水車消解生石灰,但注意取土場含水量偏大,石灰不能過分消解,然后用挖掘機進行摻拌兩遍,土與石灰拌和要均勻,進行悶料。
3.2 晾曬
土運輸到路基,采用犁、耙進行翻曬的方法降低含水量,翻曬時跟蹤檢查含水量。
3.3 整平整形
推土機對填料進行攤鋪、粗平,然后用平地機精平、整形,邊角地方用人工配合整平,同時修整出2%的橫坡以利于排水,攤鋪寬度按照每側大于路基設計寬度50 cm,測量定點標高計算出松鋪厚度,同時檢測含水量,應將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左右,當小于最佳含水量的2%時用灑水車灑水,加水量為:
m=(W-W0)Q/(1+W0)。
式中:m:所需加水量
W0:土原來的含水量
W:土的壓實最佳含水量
Q:需加水的土的質量
當大于最佳含水量的2%時,采用鏵犁配合路拌機進行翻曬,直至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內。
3.4 碾壓
機械配備組合為:壓路機穩壓→平地機整平→壓路機微振壓第一遍→壓路機中振壓第二遍→壓路機強振壓第三遍→壓路機強振壓第四遍→壓路機強振壓第五遍→壓路機碾壓第六遍。
一臺壓路機由一側向路中心微振碾壓第一遍,另一臺壓路機跟隨前臺壓路機之后進行中振第二遍,兩臺壓路機行走時重疊1/2輪印,壓路機行走速度不大于3 Km/h,當壓至路中心時,壓路機由路的另一側向路中心碾壓,每臺壓路機壓至路中心與另一側碾壓輪跡相重疊1/2輪印后為一遍,第三遍與第四遍兩臺壓路機以同樣的方式開始強振碾壓,壓路機行走時重復1/2輪印,壓路機行走速度不大于3 Km/h,第五遍與第六遍強振碾壓,碾壓方式同第三、四遍一樣。
3.5 檢測
碾壓后,由技術人員帶領有關人員進行自檢,檢查內容有:1)外觀要求:表面平整光潔,無明顯的軌跡,無松軟起皮、起皺現象,表面給人以平順堅實的感覺。2)實測、實量檢驗:試驗人員按規定進行壓實度和含水量的測試。用灌砂法進行測試,含水量用酒精燃燒法測試。由測量人員負責測設中心樁偏位、高程測量、丈量路基兩側壓實寬度、測量路基平整度和橫向坡度等。
在自檢全部合格的基礎上,技術人員填好一式二份“路基檢驗報告表”。試驗員填寫路基填方含水量和壓實度檢驗記錄表,上報監理工程師,復檢認可后可進行下一層的填筑。施工中要注意路拱橫向坡度為2%,以利雨季排水。
3.6 石灰土施工
灰土采用路拌法施工。摻灰拌和分兩種方法:第一種:在橋涵構造物附近按劑量將生石灰摻入土中,用挖掘機對其翻拌后打堆悶料,并有適當的悶料時間,悶料時間為48 h-72 h,檢測灰劑量和含水量是否滿足要求;第二種:先將生石灰充分消解后與土按劑量拌和,然后檢測其含水量和灰劑量是否滿足要求。
3.7 臺背填筑
橋臺臺背后填土應與錐坡填土同時進行,涵洞、通道臺背填土,應在兩側對稱均勻回填,填土時不得從單側偏攤。涵頂填土厚度小于50 cm時,不得通過重型車輛或施工機械,靠近100 cm范圍內,不得有大型機械行使或作業,使用小型夯機夯實。對于靠近橋臺周邊區域內臺背回填,重型機械無法操作,可用人工整形小型機具夯實而成。
3.8 刷邊坡
為保證邊坡的壓實度,填筑路堤時路肩外側應比設計寬度超填50 cm,這樣一是能夠保證壓路機碾壓到設計邊坡處,二是防止雨水沖刷。當路基成型(或填筑到一定高度)后,用挖掘機收坡,并配合人工找平以達到設計要求。具體方法是:①測量員按設計要求測量,并找出路基頂面和坡腳的邊線,再撒上白灰形成明顯標記。②選一熟練挖掘機手,將挖掘機停放在路基頂面的邊沿,從下往上摟土,再配合汽車將余土運走,邊坡預留8 cm-10 cm厚人工刷坡。③自檢合格后,填寫“路基邊坡檢驗表”,報請監理工程師檢驗、簽字認可。
4 雨期施工措施
與當地氣象部門保持聯系,了解掌握氣候變化情況,并與當地鄉鎮及有關部門密切聯系,疏通既有排水系統,保證排水暢通。施工道路路面平整不積水,確保便道暢通。
填方地段的土質路基、工程地質不良地段以及沿河路段,盡量避開雨季施工。路基及建筑物施工場地周圍保持排水暢通,雨后加強施工便道的維修、養護,確保道路暢通。
雨季要注意觀測水位變化。加強用電檢查,防止漏電事故發生。擋護工程做好施工過程中的汛期防洪搶險工作,確保施工的正常進行。雨季施工要每天定時測定土填料的含水率;汛期,設專人值班與當地氣象部門聯系,及時了解水位等氣象信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