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述了超高綠色自適應加筋土擋土墻的特點、設計原理與建造。廣州亞運馬術場改造工程項目,業主要求擋土墻結構安全可靠,并且能與周邊環境融合,與傳統擋土墻相比較后,采用了綠色自適應加筋土擋土墻方案,設計建造了一級最高20.8米,三級最高34.9米的超高綠色自適應加筋土擋墻作為護坡。
關鍵詞:綠色自適應加筋土擋墻、排水、施工
引言
擋土墻是在港口、道路、建筑、市政等工程中的一種常見的構筑物。傳統的漿砌石擋土墻以及混凝土面板擋土墻,抗震性能差,適應變形能力差,易造成墻體或面板開裂甚至坍塌,運行維護工作量大。
綠色自適應加筋土擋土墻施工方法簡單,施工速度快,地基承載力要求低,抗震性能好,自排水效果好,適應變形能力強,能夠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符合安全和綠色環保要求。
1. 綠色自適應加筋土擋土墻的特點
1.1綠色的生態景觀系統
獨特的塊體結構及形狀,大自然式的巖石表面紋理,生態綠化種植腔,極其很容易的與當地環境相融合搭配,其特色是鋼筋混凝土或毛石擋土墻無法比擬的環境裝飾綠色效果。
1.2結構系統
綠色自適應加筋擋土墻是種新型的復合材料體系,它主要組成
包括砌塊、、加筋材料、濾水材料和墻后土體構成的復合體,也是主要依靠其自身的體重來抵抗動靜的荷載,達到穩定的效果。其是屬于一種柔性的結構系統,擋土的面板是由混凝土砌塊組拼而成,在混凝土砌塊面板施工時,不采用砂漿進行粘結,而是完全靠干壘而成,具有砌塊孔結構,具備相應的變形調節功能;抗剪強度是主要依靠高強玻璃維纖插銷棒。因此塊體之間有很大的靈活性,能靈活的進行地位移以釋放墻體受到的應力,因而對地震及小規模基礎沉降有相當高的適應能力。砌塊與格柵的連接強度主要是靠高強玻璃維纖插銷棒,代替了傳統加筋土擋墻中加筋與面板連接的應力集中問題。
1.3排水系統
采用了干壘式成墻的施工工藝,在砌塊孔以及后背鋪筑一定厚度的級配碎石,因此墻體與墻趾都可同時進行排水,持續性的透過擋土墻,大大的降低了擋土結構后水壓力的作用。
2.土擋墻的設計加筋原理
綠色自適應加筋土擋土墻由面板、拉筋、插銷、碎石、土工布、填土等組成.其主要是利用水平、成層地布置的拉筋與填土間的摩擦力來進行土體的穩定。
3.工程實例
3.1工程的概況
廣州亞運馬術場改造工程位于廣州從化市良口鎮,工程占地面積約1450000m2,主要施工內容包括土方的開挖及回填,邊坡的防護,擋土墻等工程項目。開挖最大深大約32m米,回填土主要是位于C區域,回填土最大高度約46米。整個項目有加筋擋土墻11個,最大的支護高度約35米,支護最長長度約348米。為能滿足設計的要求。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采用了最新型的綠色自適應加筋擋土墻結構系。
3.2 工藝流程
開挖基槽→澆筑基礎及濾層鋪筑→安裝面板→反濾層→加筋格柵安裝→回填土→墻面封頂
3.3 操作的要點
3.3.1 基槽的開挖
基槽的土方開挖采用挖掘挖機進行。同時配合墻體的施工進行,擋墻的基底控制在持力層30CM處。挖完表土層及回填層后,用破碎機探打基巖至基槽設計基底標高。
3.3.2基礎的施工
在墻背回填土方下鋪填粗粒過濾層30mm厚。面板的基礎尺寸按設計圖紙嚴格進行施工;由于部分基礎埋于地下,其模板采用磚胎膜,采用等級為C30混凝土為。澆筑當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才可對墻面板進行安裝。
3.3.3 面板的安裝施工
1.第一層面板的安裝施工
在清洗后的的面板基礎上,畫出外緣線。確定后進行定點,然后進行水平測量。用M30砂漿砌筑進行調平施工,砂漿厚控制在1cm左右。
相鄰的面板之間水平的誤差不應大于8mm;軸線的偏差每20米不應大于10mm。安裝縫不應大于8mm。安裝過程中應防止角隅的碰壞。
2.各層面板安裝施工
沿面板縱向每5m的間距應設明顯的標樁,安裝時用垂球進行核對,當完成三層面板安裝完畢時應進行標高測量和軸線核對,其允許的偏移量與各層的是一樣的。安裝縫應均勻、平順。禁止采用堅硬石子作為支墊,避免應力過于集中從而損壞面板。
3.3.4 加筋網格鋪設施工
加筋網格,從墻前至壓實的加筋土區滿鋪,格柵強度和材料必須滿足設計的要求。加筋的網格應與墻體垂直方向按設計的標高進行水平擺放,然后用U型鐵件固定于土中,間距通常為2m×2m。墻前處拉接網片的銜接不可以采用縫制進行搭接,所以在下料的時候要計算幅寬準確,垂直于擋墻方向為主受力方向,在這通常不得采用連接或搭接;如果必須進行連接時,搭接應該不小于180mm,并且不可以少于4個網眼,采用U型釘進行錨固。土工格柵鋪好48小時內采用人工進行鋪設上層填料,完成后及時碾壓。
3.3.5填料的施工
填料需嚴格按設計要求選用。粒徑不能大于填料壓實厚度的1/2,填料不能含有鋒利碎礫石,不能摻雜有機料以及生活的垃圾。填料運至施工現場,卸料時與面板距離不能小于1.5m。分層進行壓實,鋪土厚度控制在300mm厚。土方壓實順序應先從筋帶中部開始進行,逐步碾壓至筋帶尾部,然后碾壓靠近面板的部位,其與面板距離不小于1.0米。在這個范圍里優先選用填料,選用壓路機進行輕壓或者采用人工進行夯實,禁止使用大型機械進行壓實。
3.3.6反濾層以及排水管的施工
反濾層是在擋土墻后面填筑約300mm厚的碎石層。利用土工布將其進行包裹3~4層,從而保護了筋帶,讓其不被碎石磨傷,然后再采用雙層的土工布進行包裹緊貼擋土墻面板背面。土工布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相關的規范要求,當鋪設與土工格柵碰撞時,正確方法是讓土工布壓入面板的橫縫之中,土工布壓入壓入面板的橫縫的尺寸不應小于60mm,相互搭接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回填土應分層進行壓實,每150mm到200mm進行分層進行壓實。壓實度應控制不小于95%。安裝排水管對集水問題進行解決。排水管可采用PVC管或者是波紋管。采用土工布將排水管進行包裹,以便起到濾土的作用。排水管的出水口應該與墻外的集水井進行連接。主排水管的管徑必須滿足設計的要求,達到設計的最大出水量,輔助排水管也應靠重力排水或與主排水管的側壁相連,輔排水管間距不大于15米。
3.3.7 墻面封頂
頂層墻面板進行安裝完畢后,縱向會形成全高低不平的情況,應用C30的細石混凝土進行找平,控制好找平的標高與設計標高相符,當找平的細石混凝土養生后,達到規定的強度后,方可對其它構筑物進行安裝。
4.工程總結
實踐證明:綠色自適應加筋土擋土墻對填土護坡是行之有效的,在廣州亞運馬術場改造工程的實踐中:柔性面板與加筋土一起結合形成有較強變形性能結構,其剛柔相濟的性能使它對地基性能也有很強適應性,而且不產生傳統檔土墻會經常出現的結構開裂,比如因地基不均勻沉降所致的開裂,還有就是后期成本高的維護問題。多維排水系統,這種系統能有效的對擋土結構后水壓力作用降低,大大提高墻體的整體穩定性。獨特的結構和形狀,同時也作為景觀的一種構成元素,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具有綠色環保、生態景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