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害性與其他風險相比,有過之而無不足。因此企業有效地防范法律風險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防范;法律風險;企業利益
引言:企業法律風險是指法律法規因素所導致由企業承擔的潛在經濟損失或其他損害的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越來越多,企業要想實現穩定持續經營、獲取利益最大化,就必須重視法律風險防范。
1.企業法律風險的特點
1.1企業法律風險的特點
(1)風險根源的確定性
企業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企業沒有按照法律的規定來行事:在主動型法律風險,原因為企業沒有按照法律規定履行其應盡的義務,包括對國家的義務、對社會的義務、對直接關系人的義務等等;在被動型法律風險,則是因為企業沒有根據法律的規定來行使其權利,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包括對政府的權利、對交易相對人的權利,對受其管理者的權利等等。
(2)風險范圍的廣泛性
法律調整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每個社會主體從孕育到消亡過程中的每一個行為都受到法律規范的調整,因而,企業法律風險可能發生于企業的各個階段上:設立籌備階段、設立中、運營中、終止清算階段;也可能發生于企業的各個行為中:生產、經營、管理、投資等
(3)損害結果表現形式的特定性
企業法律風險造成的損害結果其表現形式是特定的。在主動型法律風險中,其損害結果表現為:刑事責任,例如企業因違反刑法而受到刑事制裁;行政責任,例如企業因違反勞動法規而受到行政處罰;民事責任,例如企業因侵犯他人權利而承擔賠償責任。在被動型法律風險中,則主要表現為合法權益的喪失,例如撤銷權的喪失、經濟利益減少等等。
(4)風險的可預見性
我國屬于成文法國家,何種行為是法律允許的,何種行為是法律禁止的,何種行為是法律鼓勵的,都有明文規定,企業的行為將產生何種后果在行為之時就是可以預見到的;企業在合法權益受到他人侵害時可以采取何種救濟途徑也是有法律指引的,故而所有的企業法律風險都是可預見的。
(5)風險的終極性
企業除了面臨法律風險,還存在諸如自然風險、社會風險、運營風險,財務風險、管理風險等等其他種類的風險,風險一旦通過誘因被促發,則必定會對企業的權利義務重新洗牌,而權利義務是法律的調整對象,故而這些風險最終都將轉化為法律風險。
在這之中,風險范圍的廣泛性、損害結果表現形式的特定性、終極性,決定了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和控制的必要性;風險根源的確定性和可預見性,決定了對企業法律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的可能性。
2.防范法律風險的重要性
2.1構建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機制是增強企業依法經營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從某種程度上講,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逐步完善,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必須依法經營和管理,依法開展各種經濟活動,這是對企業的基本要求。如果企業沒有專門的法律人才,就有可能會因自己不懂法,而承擔法律責任或蒙受經濟損失。例如盲目擔保、合同詐騙、債務拖欠等等。
2.2日益嚴重的市場競爭環境決定了企業建立法律風險防控機制的緊迫性。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背景下,國內外市場逐步走向融合,市場的法制環境更加多樣復雜,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的變化給企業帶來更多投資機會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法律風險。防范和化解法律風險是我國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爭取市場優勢的一項基本工程。
2.3有效防范企業的法律風險是我國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有力保障。企業在改革和發展中的各種行為,例如改制、并購重組、對外投資、契約合同和產銷行為等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風險。這些法律風險的發生,有些會使企業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有的會使企業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因此,構建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機制是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有力保障。
2.4構建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是增強我國企業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面對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走出去”是我國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而“走出去”給我們帶來高回報的同時,也伴隨著更多的法律風險。了解和熟悉被投資國的法律環境,重視和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才能進一步提升我國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3.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3.1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模式選擇
1.縱向集中模式。也叫派駐制,在此模式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由企業班子成員、企業法律顧問、全體員工共同參與。公司總部總法律顧問全面負責公司的法律風險防范工作,領導公司法律事務機構工作。其分、子公司法律機構由總公司總部統一設立,法律機構負責人員由總部委派。分、子公司法律事務機構直接向總公司法律事務機構報告工作并對其負責。
2.橫向分散模式。在此模式下,由于具體業務流程和管理方式不同,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講求實效。企業的每一業務領域以及分、子公司都分別配有法律顧問,法律顧問直接受分管業務的副總經理或分、子公司總經理領導,而不是受總法律顧問或總部法律事務機構的直接領導。
3.2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重點
1.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制度體系
建立一套合法、實用、規范的企業規章制度,使人們有所遵循,工作有程序,辦事有標準,從人治走向法治,建立重大決策法律論證制度。企業應在對外投資、產權交易、企業改制、融資擔保等重大決策上建立一套可行完備的法律論證制度, 強制推行重大決策法律論證程序, 避免重大決策失誤。同時,一個企業制度的出臺, 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程序來進行, 確保企業規章制度的規范性、實用性。
2.健全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組織體系
企業建立完善的法律風險組織體系是搞好企業法制工作,保證企業依法經營管理的組織保障。建立訴訟風險管理組織, 確立訴訟風險預警體系。企業應逐步建立由企業主要負責人領導、總法律顧問牽頭、法律部門與業務部門共同參與的法律風險防范組織模式和工作機制,從而保證企業的研發生產、基礎管理、對外投資、合同交易、市場拓展、勞動用工等各項活動都能嚴格依法運作。
3.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工作流程。
企業可根據法律風險防范的基本環節,建立快捷、有效的工作流程。定期評估法律風險,并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法律風險防范工作方案,實行動態管理:第一,廣泛收集相關法律風險信息;第二,清理排查法律風險點;第三,對法律風險定期進行評估;第四,分類處理法律風險;第五,總結效果。
結束語:
化解企業的法律風險,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經濟利益是企業法律顧問的職責所在。要想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公司領導的支持、各業務部門的配合,只有大家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做好法律風險的防范工作,才能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
參考文獻
[1]包慶華:《現代企業法律風險與防范技巧解析》,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年版。
[2]王賓容 王霽霞 孫志燕:《企業管理中的法律風險及防范》,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3]錢衛清:《民營企業運作的法律風險和防范》,中信出版社2004 年版。